張麗英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課程改革,需要眾多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來推行。課程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是教育的靈魂,所以教師本身能否與課程改革合拍從根本上決定了課程改革的成敗。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面臨課程改革時,除了要認真解讀,領(lǐng)悟新課程體系中蘊涵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更應(yīng)該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滲透新課程的精神、理念、實踐新教法。本文試圖就如何激活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面與廣大同行作以探討。
一、融洽師生關(guān)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師生關(guān)系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影響學生的認識活動效率。《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要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所以,教師應(yīng)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點燃學生渴望求知和善于表現(xiàn)的星星之火,使學生產(chǎn)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學習心理。首先,教師要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愛學生,不歧視學生,懂得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其次,教師要深入學生,憂學生之憂,樂學生之樂,做學生的朋友,當學生的軍師,為學生的父母。無論課內(nèi)外,教師都應(yīng)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記住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歡樂留給學生,想方設(shè)法讓學生喜歡你。如果學生喜歡你,他往往會喜歡你所上的課,即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如果你平時對學生總是居高臨下,動輒訓人,那么你上課一定是唱獨角戲,課堂必然是死氣沉沉,這樣也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如果每堂課你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之中,做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同時又當學生的觀眾和聽眾,讓學生唱主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這一定會是一堂趣味盎然、妙趣橫生的英語課。教師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都是一種無言的理解和溝通,因此,師生配合會達到一種無形的默契與和諧。
二、采取愉快教學,讓學生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條件,而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睂W生擁有了自信,再加上努力便可成功,學生的成就感是推動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取得更大成就的原動力。小學生的學習情緒不太穩(wěn)定,稍遇困難易受挫折。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fā)展個性的土壤,教師應(yīng)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挫折、失敗,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做人的自尊心,給學生一個“人性化”的課堂。 教師要關(guān)心每一個學生,不管是聰明的,還是學習有困難的,不管是善于表現(xiàn)的,還是性格內(nèi)向的,都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表現(xiàn),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教師應(yīng)多說:“Youre great!”,“ Im sure you can.”“It doesnt matter. Next time,you can do it better.”就多給了學生一點自信心,最后使學生感到“I will be able to...”。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學生就會把學習壓力變?yōu)閯恿Γ匀灰簿筒粫a(chǎn)生畏懼和厭煩的心理,使他們信心百倍地加入到英語學習行列中來。
三、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讓學生體驗成功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成功,渴望被賞識,小學生尤其如此,讓學生接受挑戰(zhàn),感受成功,體驗快樂,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是保持學生可持續(xù)學習動力的重要保證。我在課堂上摒棄死記硬背式的機械操練,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靈活變幻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單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字母的發(fā)音規(guī)律,并根據(jù)規(guī)律去識記單詞。就單詞的跟讀,我們也盡可能采取多種形式,使學生能夠“喜聞樂讀”。
抑揚頓挫——教師重讀,則學生輕讀;學生重讀,則教師輕讀。這種方式可以更富有節(jié)奏感,此起彼伏更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邊走邊讀——在教室四周貼上單詞,讓學生離開座位,邊走邊讀。
千里傳音——教師小聲對坐在第一排的學生說一個單詞,然后要求學生依次往后傳,直到最后一個學生將單詞大聲朗讀出來。學生在游戲中可以加深對單詞的印象。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實踐表明,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英語,首先要讓孩子們喜歡上英語課,喜歡英語課的教學形式。而如果課堂教學模式千篇一律,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教學就不會有任何生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設(shè)一個寬松、活躍、豐富多彩、極具個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針對孩子們活潑好動的特點,恰當采用英語歌曲、童謠、游戲、競賽、對話、表演等多種形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使每堂英語課真正地“活”起來,給人一種“課伊始,趣開始”的感覺。低年級的學生愛表演,若能給每首歌曲和兒歌都編加一些簡單的動作,效果會更好,學生非常樂于參與。例如,在教學PEP第四冊有關(guān)天氣的 Its rainy. Open your umbrella. / Its windy. Hold your hat. / Its sunny. Put on your sunglasses. / Its snowy. Put on your boots. / Its cloudy. Take your raincoat.這一版塊時,我曾讓他們根據(jù)兒歌的意思自己編動作,孩子們更喜歡,有些孩子編的動作比我編的還要好。這就是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比較流行的TPR教學,即用動作來表現(xiàn)對輸入語言的理解。
如教學文具類單詞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了幾種文具。上課了,我先出示幻燈,教學生逐一讀出單詞,然后再用“Show me...”句型,讓學生舉出所說的實物,最后進行“聽音樂傳實物”游戲。音樂停時,實物在誰手中,誰就要說出實物名稱 Its a pen. / Its a ruler. / Its a sharpener. / Its a pencil. / Its a bag...這樣可以動員全體同學積極參與,在玩中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使課堂教學興趣盎然。
通過以上幾點嘗試,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學生定會從這些活動中獲得學習樂趣,增強求知欲,從而促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并保持永久的學習動機,使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從此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