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蓮
摘 要 養(yǎng)殖業(yè)在我國處于現階段屬于不斷上升的一個行業(yè),對我國經濟發(fā)展有一定的重要意義。但是養(yǎng)殖業(yè)在養(yǎng)殖過程中容易出現疾病,對養(yǎng)殖戶的經濟造成影響。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養(yǎng)殖業(yè)動物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提高養(yǎng)殖戶的經濟效益。本文中介紹豬紅皮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進而對其進行類癥鑒別、治療以及預防,充分提高養(yǎng)殖戶對豬紅皮病的發(fā)現以及準確診斷率,及早治療,控制疾病的發(fā)展。
關鍵詞 豬紅皮?。活惏Y鑒別;治療;預防
豬紅皮病在獸醫(yī)學上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又被稱為附紅細胞體病,指的是由多種動物共同患有的具有散發(fā)性的熱性、溶血性、傳染性疾病,其癥狀為發(fā)熱、全身皮膚發(fā)紅、急性黃疸性貧血,可引起呼吸以及消化功能障礙,該病也屬于人畜共患的一種疾病,因此需要加強對該病的診斷和治療,有效控制病菌,減少感染。本次研究重點是豬紅皮病的類癥鑒別以及治療措施,以下是本次報告。
1 豬紅皮病的流行特點
豬紅皮病的病原體是立克次氏體中的豬附紅細胞體,一般寄生在紅細胞內。該病原體的特點是對化學藥品具有極低的抵抗力,一般濃度即可殺滅,同時對干燥環(huán)境抵抗力較低,但是耐低溫能力強。對于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來說均具有易感性,初生仔豬可經胎盤感染,仔豬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該病傳染源主要是帶菌豬和病死豬。傳播途徑為胎盤、子宮、吸血昆蟲以及被污染的注射器具,可在一年四季發(fā)生,常見于春季。
2 臨床癥狀
體溫在40攝氏度以上,若為急性仔豬紅皮病,癥狀為發(fā)熱、耳尖有紫斑、視黏膜蒼白,紫斑可全身出現,同群飼養(yǎng)的仔豬可在1-2d內全部死亡。約1月齡斷奶仔豬癥狀為突發(fā)疾病、臥地不起、食欲不振、不能站立,耳尖放血可見血液稀薄,血紅蛋白濃度降低,視黏膜蒼白,全身為紫斑,甚至是紫癜,若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在3-7d內死亡。慢性患病仔豬癥狀為耳尖冰涼、視黏膜蒼白、耳尖紫斑且有鱗屑并逐漸發(fā)展為鱗片。3-5d內腹瀉、便秘交替,出現壞死、變脆、破裂,四肢無力、消瘦,7d腹部皮膚出現紫斑,逐漸為僵豬,呼吸困難、不愿動、全身發(fā)紅,飲水量增加,前肢浮腫,尿液呈紅色。
3 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主要是黃疸和貧血,患豬皮膚和黏膜蒼白,血液稀薄,出現全身性黃疸。若是哺乳仔豬患病,其尸體干瘦、全身淋巴結腫大、血液稀薄,血液顏色為淡紅色,肝脾腫大為灰黃色、棕黃色以及土黃色,表面存在灰白色壞死灶,腸系膜、胃腸道以及膀胱出現針尖狀出血點,腎臟腫大。
4 類癥鑒別
4.1 臨床鑒別
對豬的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解剖變化進行仔細觀察,綜合性進行初步診斷。
4.2 實驗室鑒別
該病和豬瘟的臨床癥狀部分相似,需采集病死豬淋巴結以及腎臟進行組織涂片,檢測豬瘟熒光抗體,若結果為陰性,繼續(xù)實驗室鑒別;對白細胞、紅細胞進行技術,結果顯示生豬紅細胞計數為每立方米210-240萬,白細胞計數為每立方米9900-11200,明顯低于正常值。采集病豬耳尖靜脈血進行涂片,進行姬姆薩染色、鏡檢,顯示細胞表面邊緣為大量紫紅色、圓形折光性很強的抗體。使用0.9%生理鹽水對耳尖采血等量稀釋為懸滴片,鏡檢可見病原體,紅細胞為星芒狀。齒輪狀,血漿內有橢圓形、球形小體呈扭轉或者翻轉運動。耳尖采血圖片后采用瑞氏染色,鏡檢發(fā)現紅細胞表面或者是血漿內游離病原體數量為6-10個。
4.3 與其他疾病的鑒別
該病和豬瘟、豬弓形體病進行鑒別,豬瘟病理解剖顯示在回盲瓣出現紐扣狀潰瘍,熒光抗體檢測為陽性,豬弓形體病鏡檢發(fā)現胸腔、肝、淋巴結、脾積水抹片,顯示有包囊體或者是弓形蟲滋養(yǎng)體即可確診。而豬紅皮病鏡檢血液涂片可見蟲體。
5 治療
按照3ml/kg劑量靜脈注射黃色素注射液;按照500mg/100kg使用血蟲凈,采用0.9%生理鹽水稀釋后進行肌肉注射,1次/d,連續(xù)治療2-3d;按照4萬單位/kg肌肉注射卡那霉素,2次/d,治療時間為3d;按照50mg/kg肌肉注射鹽酸土霉素,1次/d,連續(xù)治療3d;按照1.5g/50kg納加諾爾將其加入7ml柴胡注射液中進行肌肉注射,注意這對病情危重以及病程較長的患豬無效,不可使用;按照1.5g/kg.d分兩次肌肉注射土霉素,或者是按照600g土霉素/t飼料飼養(yǎng)動物,有預防效果;按照10mg/100kg肌肉注射長效抗菌劑以及口服2.5g鹽酸四環(huán)素,2次/d,連續(xù)治療7d,療效確切。
6 預防
每天對豬圈進行徹底性消毒滅菌處理,尤其是昆蟲類。及時更換針頭,減少疾病傳播。在一噸飼料中加入600g土霉素作為預防,或者是加入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均可,有效預防疾病。在斷奶、轉場、運輸、斷尾、閹割之前需要使用維生素以及抗應激藥物,加強器具的消毒工作。
7 結束語
豬紅皮病在豬養(yǎng)殖中較為常見,需要做好預防措施,提高養(yǎng)殖戶對該病的診斷,進而有效進行治療,減少傳播,促進豬的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 岳德會.仔豬黃痢、仔豬白痢對農村養(yǎng)豬業(yè)的影響[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5,11(8):121-123.
[2] 閆港.加味馬齒莧白頭翁散對仔豬白痢的治療[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5,51(5):104.
[3] 劉慶華.淺析仔豬白痢發(fā)病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