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李寶壘 呂永劍
青州未央紅絲硯博物館是經(jīng)山東省文物主管部門批復(fù)的首批非國有博物館,建館之初就把研究和打造文人硯、挖掘恢復(fù)硯文化作為主要的經(jīng)營方向,博物館以博藏、精研、教化、弘揚和傳承紅絲硯文化為宗旨,通過展覽、教育活動、出版物和媒介的使用,為人們?nèi)嬲J知和理解紅絲硯藏品提供文化交流平臺。
“硯兮歸來”系列是該館聘請國內(nèi)一流專家學(xué)者組成顧問團隊,利用館藏優(yōu)質(zhì)老坑紅絲石料,邀請北京翰典藝術(shù)館館長周同祥治硯,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dǎo)師張榮慶題跋,將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經(jīng)典詞作與之對應(yīng),并配以精美的硯匣和硯拓,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嚴格遵循古人文房形制,可謂當(dāng)今硯石文化中的精品之作。我們希望通過嚴謹認真的工作,探尋硯文化精髓,重現(xiàn)紅絲硯文房重器風(fēng)采?,F(xiàn)選取該館精品紅絲石硯三方,介紹如下:
硯兮歸來——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注:
最喜易安居士這首如夢令,寥寥數(shù)語,似是隨意而作,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盛放的荷花叢中一葉扁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硯取青州紅絲石一片,琢兩荷葉陰陽搭配,硯池作喻水素面,硯背荷葉似被浪催而欲動,以和易安居士夜游晚歸之意。
張榮慶題跋,周同祥治硯。
硯兮歸來——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硯取青州紅絲佳石隨形而制,正面破石壁鑿高崗硯堂,硯背延石殘筋斷脈處琢刻一瘦挺老樹,遠山隱現(xiàn)呈蕭瑟枯索之氣來暗和易安居士詞中悲切之意,老樹雖枯,然細枝挺健生機尚存,以喻生活無論艱難困苦仍要心存美好和希望之意。
張榮慶題跋,周同祥治硯。
硯兮歸來——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取青州紅絲佳石鑿云紋硯式。云紋硯式一直被歷代制硯家奉為經(jīng)典,此正面云紋略蒼勁寫實,硯背虛淡深遠天際以和易安居士相思之念。
張榮慶題跋,周同祥治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