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程標準是中央教育部對地方、學校音樂課程實施的指導性文件,以綱領性的形式發(fā)布,是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目標與準則,是音樂教材編寫的依據(jù)。本文從自身經(jīng)驗出發(fā),談談200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產(chǎn)生的普遍問題,以及該問題是否在2011版音樂課標中有所改進。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標;自我體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進程的展開,我國于2000年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修訂稿)》與《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修訂稿)》,一年后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下文簡稱實驗稿課標)將沿用已久的“音樂教學大綱”稱謂改回為“音樂課程標準”。歷經(jīng)十年的不斷修改與完善,2011年教育部制定頒發(fā)了《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文簡稱2011版課標),2011年版課標在頁面上終于去除“實驗稿”的字樣,可認為是實驗稿課標的完善版。
本人出生于1994年,2001年就讀松陽縣實驗小學,那年正逢實驗稿課標頒布,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材基于實驗稿課標編寫,我們這代人正好可以說是實驗稿課標的“實驗人群”。2015年本人在杭州大關小學實習三個月,當時使用的音樂教材是根據(jù)2011版課標編寫的新教材。在這篇文章里,筆者基于自我體驗,從一個“實驗品”的視角陳述身邊同學的音樂學習現(xiàn)狀,分析導致現(xiàn)狀的原因出自實驗稿課標的哪個內(nèi)容,然后再從現(xiàn)狀出發(fā)去查找2011版課標中該類問題是否有所改進。
現(xiàn)狀描述:除音樂生外,身邊同學基本不識譜。義務教育九年期間,音樂課雖是副科,但小學低中段的排課量也保持一周兩節(jié),小學高段與初中階段也擁有一周一節(jié)的排課量,雖總有“音樂老師愛生病,主課老師來代替”的戲說,但為什么持續(xù)了九年的音樂教學,同學們連最基本的識譜都成了問題?
筆者翻閱了實驗稿版課標的學段目標,直到初三,音樂教學目標第一句話始終是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我讀出兩種想法:1.如果數(shù)學課的首要目標是增進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的話,我國中小學的基礎數(shù)學水平是否能成為如今的國際公認?鋼琴家們從小學習鋼琴是只靠著興趣每天堅持練習的嗎?故筆者認為編寫實驗版課標的專家們把音樂“副”科的位置放的太低,所站的姿態(tài)低了,要求低了,又怎么能讓校長、老師、學生、家長把音樂課當回事兒呢。2.學段目標里只字不提哪個學段應該學會唱歌,哪個學段應學會識譜,目標不明確。站在實驗版課標編寫的年代來分析,當時普遍觀點認為音樂課太注重強調(diào)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老師們將音樂課上成了知識技能課,忽略了音樂的審美性,學生對音樂課熱情不高??梢娬n標編寫組也認同這一觀點,導致了當年課標研制的一個重要編寫指導思想:“淡化知識,淡化技能,注重審美?!庇谑蔷统霈F(xiàn)了我們這代“實驗品”最致命的問題——不識譜!
來看看2011版課標里的學習目標,不識譜的致命問題是否有改進?翻閱課標發(fā)現(xiàn)在2011版中的所有學段目標首要要求仍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音樂的興趣,對這點我還是持質(zhì)疑態(tài)度。結合自身出發(fā),我雖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讓學生自發(fā)的學習某一種技能,但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還處于一個天馬行空的年紀,對事物存三分鐘熱度,是一個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幫助管理的年紀。如果課標研制組認為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的學段首要目標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課標研制組的自身的想法就天然的把音樂課與語數(shù)英課區(qū)分開了,并認為音樂課的地位弱與語數(shù)英課,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依舊會潦草對待。我認為激發(fā)和培養(yǎng)音樂的興趣可以作為音樂課的課程目標,但一定不是1~9年級的首要目標!
在2011版其余學段目標中可以看出,2011版課標對于實驗稿里淡化知識、淡化技能、注重審美的缺點提出了改進。2011版課標從一年級開始要求學生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并參與其他音樂表現(xiàn)和即興編創(chuàng)活動。3~5年級要求學生參與演奏及其他音樂活動。7~9年級規(guī)定學生選擇一種樂器,運用適當?shù)难葑喾椒ū憩F(xiàn)樂曲并簡單評價他人的演奏。
除了我身邊的同學們?nèi)缃癫蛔R譜以外,還有一些很奇怪的現(xiàn)象:既然在課外小朋友們要去花錢上器樂課,為何不在音樂課上開設器樂課呢?為什么學生們天生的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這些問題還需要多去查閱文獻資料,所做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積累才能更完整的分析其成因。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十年種樹百年育人,教育的成果也不會是一朝一夕就能體現(xiàn),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影響勢必又是一整代人。當我們這代“實驗品”成為從教者,或者像我們這樣成為“旁觀者”,靜下心用批判的視角來分析音樂課標,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和想法加以推敲,對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或今后的教學都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洪笑洋(1994—),女,麗水松陽,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科教學(音樂)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