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是培養(yǎng)青少年成為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做一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91 【文獻標識碼】A
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淺顯
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教師往往關注教學內容本身,把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中課本所要求的知識和內容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過于依賴于教材,教材的內容的確需要學生了解掌握,但是一首歌曲,一個作品的背后所蘊含和延伸拓展的東西才是真正需要挖掘的。
(二)教學活動游離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教師往往過于執(zhí)著于對形式的追求,大量運用律動教學法、圖形譜、游戲等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律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律動來體驗音樂,表達音樂以及感知音樂的特點。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度,合適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反之則是畫蛇添足。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的伴奏能力比較薄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忽視讓學生對音樂的聆聽。
(三)疊加式的合唱教學
目前小學音樂的合唱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是聲部疊加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往往不注意配合,沒有學會聆聽其他聲部,達到聲音的高度統(tǒng)一。合唱教學是一門需要運用多聲部思維的音樂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部思維。
(四)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
教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從課堂語言,手勢,范唱,欣賞等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應該做到適當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主動探究。
二、對策
(一)教學目標深化全面
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以本為本”的教學思路,要學會運用教材,但不是依賴教材,僅僅局限于教材。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關注點應該從教授教材音樂提升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上去。音樂學習過程中,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每個人對于音樂的體會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不在于千篇一律,而在于學生的個性,不能一味求同,存異才是學生個性的彰顯,有著各自對音樂的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我感受,自我探索,體會音樂本身,體會音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個平面的教學過程,一節(jié)節(jié)課之間都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結構,教師需要關注在整體課堂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可以得到循環(huán)往復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活動準確定位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教師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度,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帶領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同時,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班級學生基礎來展開教學活動,做到因材施教。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師使用圖形譜的目的是為了把樂譜不能呈現的信息直觀的呈現出來,但是使用過程中圖形譜不能代替樂譜,教師使用圖形譜更需要注意場合和內容,處理好聽與動、圖譜與樂譜的關系等。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彈奏能力。同時,千萬不要忽視聽覺,音樂首先是聽覺,聽才產生互動和聯(lián)覺,需要把握好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平衡和分寸。
(三)多聲部思維的合唱教學
在多聲部歌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基本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音準、節(jié)奏、音樂內心聽覺等基本音樂要素的訓練,教師要把音樂基本要素的訓練擺在首位,不能只是追求表面形式。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部內心聽覺和思維,從簡單的視唱練耳做起,讓學生感受音樂聲部的和諧,培養(yǎng)多聲部和聲思維。
(四)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尋找并且設計出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而不是一以概之。課堂中要做到少帶唱,少講解,教師要讓學生大膽嘗試,學會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時刻牢記以學生為本,引領學生參與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才是課堂的主體部分。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少而精煉,學會運用音樂術語進行教學,音樂課不同于文化課,講解方式不同于文化課,音樂課需要做到的是把具象的事物抽象化,讓學生把音樂這一具體的形象抽象化地表達出來。
三、結語
通過此次觀摩活動得以看出,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相信在一線音樂教師以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音樂課堂將呈現出一番嶄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 趙翠芹.淺析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1(0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