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聲樂演唱中鋼琴伴奏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伴奏形式之一,因其靈活自由多變被歌唱者廣泛使用。優(yōu)秀的鋼琴伴奏不僅僅影響著聲樂演唱的質量,同時還能夠與聲樂作品相互影響,兩者和諧搭配,相互依存,聯合統一,各展風采。本文就鋼琴伴奏在聲樂藝術中的角色體現,用聲樂作品《昭君出塞》為例來加以分析和論述鋼琴伴奏與人聲完美結合的重要性。
【關鍵詞】聲樂表演;角色體現;鋼琴伴奏;配合
【中圖分類號】J617.1 【文獻標識碼】A
一、藝術歌曲《昭君出塞》簡介
《昭君出塞》由王志信先生作曲、劉麟先生作詞,根據公元前33年漢元帝期間發(fā)生的歷史故事來寫的歌曲。此曲歌頌了一位慷慨大義,為了民族和平犧牲自己的女性人物,表達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歌曲的結構風格多變,在結構上應劃分為帶擴充樂段的三部曲式,為了突出音樂的戲劇性,王志信先生特別有心地將第二部分拓展為兩個樂段,顯示現出了中華民族傳統特有的起承轉合。
二、琴聲合一,完美動人
(一)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中的彼此關系
和諧搭配,相互依存。聲樂藝術是一門包含了視覺與聽覺的綜合性音樂表演藝術,它與鋼琴伴奏是一個無法分割的整體,兩者需要高度配合,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兩者和諧搭配相互依存才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音樂。例如在昭君出塞歌曲中最后一段的激情部分(90-92小節(jié)),展示出了昭君為了國家和民族甘愿自己做出奉獻的堅定決心,昭君出塞不是怨也不是恨,是她深明大義的民族氣節(jié)。此處的鋼琴伴奏采用柱式的伴奏形式,用后十六和十六分音符緊湊的節(jié)奏將旋律拉長拉寬,鋼琴伴奏的和聲效果也增強為了烘托聲樂演唱,用琴聲帶情感,琴聲與人聲這樣就能讓演唱者把作品演繹得淋漓盡致。
(二)鋼琴伴奏對聲樂演唱的推動作用
1.塑造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
在聲樂作品中鋼琴伴奏就作為一個與演唱者對話的角色,我們可以看見在很多聲樂作品中表現為鋼琴獨唱、鋼琴伴唱、輪唱等方式,作為一位獨特的演員不以表演的形式而是用自己的強大表現力來幫助塑造音樂形象。
例如在聲樂作品《昭君出塞》中引子部分(1-17小節(jié))鋼琴左手第一個和弦就是一個九拍的長音,這就不由自主地讓人走進了一個畫面中——四面八方號角吹起,漢朝送親的隊伍龐大,漢武帝親自送行。鋼琴伴奏運用了一個長拍和弦并且模仿琵琶彈奏的手法輕而不虛描繪出了氣勢恢宏的場面,但在第8小節(jié)由慢起漸快左手伴奏轉變?yōu)楹拖遥沂忠贿B串的上二度音階式十六分音符就像馬蹄跑起來一般。隨之鋼琴伴奏運用和弦的形式干凈利落充分的寫出了昭君由離開家園的一絲傷感轉入到作為漢朝公主要為了國家的堅定與大氣。就在這短短的9個小節(jié)中,鋼琴伴奏就能完美的塑造一個音樂形象為演唱者醞釀情感。
2.更好烘托了聲樂作品中的靈魂
如果說精湛的演唱技巧是聲樂演唱者華麗的外衣,那不可缺少的鋼琴伴奏則是聲樂作品中的靈魂。若是一名演唱者擁有高超的歌唱技巧卻沒有靈魂的演唱,則表達不了歌曲的情感內涵。好的鋼琴伴奏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不僅能配合演唱者的聲音還能與聲樂作品的旋律相輔相成,能更完整地表達音樂,給人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美。
例如在《昭君出塞》中第78小節(jié)開始聲樂演唱有4個相同的音,四句虛詞“啊”,這四個虛詞雖然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它們內在的意義和表達的內容卻不同。第一個“啊”滿盈著激動;第二個“啊”充滿著豪放;第三個“啊”表現出昭君的心潮澎湃;第四個“啊”是全曲的最高潮,情緒在此處要全部爆發(fā)出來。鋼琴伴奏左右手上行的八度柱式和弦與演唱者旋律相呼應,加寬了整個音響效果,在最后一個“啊”字鋼琴伴奏由柱式和弦轉換為三連音做漸慢處理把情緒推向最高潮。此處演奏時應該用感情去帶動音符,每一音符都是帶有著不同的情緒。在音樂作品中如果缺失了鋼琴伴奏那音樂也是不完美的,鋼琴伴奏與演唱者完美結合把音樂作品表演得淋漓盡致,一首帶有靈魂的作品由此而生。
三、結語
在聲樂演唱中鋼琴伴奏不僅僅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它為整個藝術表演做出了非常大的意義,在不同階段不同作品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鋼琴伴奏又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當演唱者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和扎實的基本功時再與鋼琴伴奏相結合,兩者通過對方的優(yōu)勢彼此配合,相互襯托,正確把握作品,挖掘作品內在魅力,共同展現出最動聽的音樂。
參考文獻
[1]靳雅薇.淺談如何談好鋼琴聲樂伴奏[J].大眾文藝,2017: 150-151.
作者簡介:安佳,女,漢族,江西宜春人,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一年級,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