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良
【摘要】鋼琴家都有會說話的手指,除擁有力度、速度、靈敏度、獨立性外,還擁有千變萬化的觸鍵方式和控制能力。從學習鋼琴的第一節(jié)課起,我們就開始接觸手指的觸鍵,這必定是一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粘力來解決的技術問題,只有了解并學握了多樣的觸鍵方式和演奏方法,并能結合具體作品的音樂風格特點,才可使鋼琴演奏具有感染力、吸引力以及生命力??梢姡种赣|鍵的訓練在鋼琴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鋼琴;演奏;手指;觸鍵;技巧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一、鋼琴演奏的觸鍵方式
好的觸鍵技術,直接關系到彈琴發(fā)音的優(yōu)劣,它直接決定了演奏者的琴聲是否具有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一般來說,鋼琴演奏的觸鍵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一)指力觸鍵
這是觸鍵肌肉中運動量最小的一種,手腕放松的情況下,僅有手指進行運動,這種觸鍵方式適合于彈奏比較輕巧的樂句。
(二)手力觸鍵
手力的觸鍵是指從腕部開始用力來促使手與手指下鍵,在下鍵的瞬間,下鍵的反作用力會有使手腕自然向上拱起的傾向。手力觸鍵是觸鍵方式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如演奏各種音階、琶音,以及其他復雜音型等都會運用到手力觸鍵。
(三)臂落觸鍵
臂落觸鍵即為用前臂與手腕的下落重力觸鍵,常用于強力度的雙音或和弦。
(四)全臂觸鍵
全臂觸鍵是整個肩、臂、肘、腕和手指協(xié)同合作的觸鍵方式。這種觸鍵多用于強力度的樂句和歌唱性旋律。
這四種方式是按照手、手臂和肩部的肌肉在彈奏過程中向指尖傳遞力的不同方式來區(qū)分的。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用夸大的姿勢去剖析每一個動作,一旦形成了好的彈奏習慣后,這些描述的細節(jié)動作實際上只存在于彈奏者的意識中,就如同小孩學習走路的過程,也是由一步步看著自己一只腳與另一只腳重復、夸張地邁出,到后來行動自如不需再認真思考每一步如何邁出一樣,學生學會正確的觸鍵后,各部位的運動幅度自然就會減小。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牢牢抓住每一次訓練機會,讓孩子明白,彈鋼琴絕不是機械的手指運動,我們是在用一雙會說話的手彈奏音樂,要學會靈活地用力,靈活地配合。
二、獲得良好音質的觸鍵要求
在鋼琴演奏中要想獲得良好的音質,必須始終關注以下三個觸鍵問題:第一,手指觸鍵的速度。由于物體的受力與其加速度有直接關系,當手指觸鍵時的速度越快,琴鍵所受的力量就會越大,琴槌受到來自于鍵盤系統(tǒng)的傳導力量也就越大,進而影響鋼琴音量和音色的變化。在眾多的鋼琴作品中,經(jīng)??梢杂玫绞种傅目焖儆|鍵法以獲得比較明亮、清澈、干凈、顆粒性強、透明的音色效果。相應的,當手指在觸鍵時的速度越慢,琴鍵所受的力量會越小,那么琴槌受到來自于鍵盤系統(tǒng)的傳導力量也就越小,琴弦以緩沖的方式受力,所彈奏出的音色就會顯得深沉、悠遠、連綿不斷,極具歌唱性。比如布格繆勒《練習曲》25首中的《船歌》,其右手旋律抒情、優(yōu)美,著重訓練了手指對歌唱性旋律的控制能力。在較好地掌握連音奏法的基礎上,學會用手指慢速觸鍵以營造一種圓潤連貫、悠遠不斷的效果,彌補鋼琴這件擊弦類樂器琴槌擊弦?guī)淼拇驌粜砸糍|。第二,手指觸鍵的高度。在鋼琴演奏中,最能直接改變音量和音色的觸鍵方法就是觸鍵力度上的變化,而手指在觸鍵前所離開鍵盤的高度和力度的大小成正比關系。比如法國作曲家圣桑的《天鵝》,全曲音樂舒展、優(yōu)美,生動描摹了一群高貴優(yōu)雅的天鵝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靜靜游弋的美好畫面。因此在這首作品中,應該采用低高度的觸鍵方法,以獲得純凈、細膩的音色。進入尾聲時,旋律由強變弱,直至悄悄消失,應該用貼鍵式的觸鍵方法勾勒出天鵝遠去,一切猶如夢幻般的意境。
第三,手指觸鍵的面積。以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同樣的力度不同的接觸面積將會產(chǎn)生不同的壓強,也就是接觸面積和壓強成反比。同理在鋼琴的彈奏過程中,當用手指的指尖觸鍵時,這時手指與琴鍵幾乎形成90°,垂直于琴鍵,手指給予琴鍵的壓強就大,所演奏出的音色穿透力和顆粒性就強,聲音集中而富有彈性,有很好的“音頭”。這適合彈奏快速靈動的音樂作品。
在訓練手指觸鍵時,一定不要忽視了身體其他部位的放松,例如學生將精力都放在手指上后,身體容易高度緊張而造成手肘不自然、雙肩聳起等不良的姿態(tài),教師要及時給予糾正。關于兒童鋼琴教學中的觸鍵,我們不僅需要講授鋼琴的基本發(fā)聲原理和手指觸鍵的基本原則,更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住每一首鋼琴音樂作品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表達和風格特征,從而根據(jù)音樂作品所需要的不同力度和音色來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觸鍵方法,達到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音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蘇]斯波索賓等.和聲學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