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飛
【摘要】語文教師應該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師生互動,以提高中學生作文批閱實效。師生互動批閱作文,可以促進師生共同提升。教師要把握好批閱原則,引領師生作文評改的大方向。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作文批閱要點,讓學生評改時有“法”可依。同時不斷優(yōu)化作文課堂模式,使作文評改真正有實效。
【關鍵詞】師生互動;共同提升;批閱原則;批閱要點;課堂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統治著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而目前的作文教學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談作文而色變,教師改作文而心煩,學生的寫作興趣日漸消磨,教師的職業(yè)倦怠與日俱增……作文教學遭遇如此尷尬,原因固眾,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的教師評改方式單一低效。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教師改作文是辛苦的。幾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勞而少功?!彼赋觯骸案呐c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薄缎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彼裕Z文教師應該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師生互動,以提高中學生作文批閱實效。
一、加強師生互動,促進師生共同提升
(一)縮短作文反饋周期
當學生用心做完一篇作文后,對評價結果十分期待。這種期待對作文教學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心理資源,若能將學生的作文成果及時反饋,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無疑起著積極的作用??墒菃我挥山處熍模羁鞈窃谝恢芤院?。否則兩周以后,學生早已淡忘了寫作的印象,淡漠了對評價結果的期待,批改講評效果就要打折。而當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中后,批閱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生作文可以即寫即改,大大縮短了反饋周期。
(二)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的教師批改方式評價主體單一。一方面教師容易把個人思維方式強加給學生,用自己喜好的文章形式語言特點來評判學生作文,久而久之,易把學生活躍的多樣的思維禁錮成“思維八股”;另一方面也易讓學生態(tài)度懈?。悍凑魑闹煌處熞蝗艘娒?,寫好寫壞區(qū)別不大。而學生互相批改時,評價主體由單一走向全班,有利于保護學生思維的多元性;同時也意味著他們的作文進入了“流通”環(huán)節(jié),作文要同多人見面,要被同學們分析評論,這就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興趣。
(三)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曹雪芹一部《紅樓夢》竟然“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前后修改過七遍。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具備自我修改的能力。同時,批改和評析別人的文章,實際上是對本次作文寫作要求再認識的過程,對自己習作優(yōu)缺點再審視和反照的過程。只有學生親身參與作文評改,反復實踐,才能培養(yǎng)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四)助益教師專業(yè)成長
單一的教師批閱方式讓語文教師工作量極為繁重。修改一篇習作,至少需要六七分鐘,一班六七十名學生,兩班工作量更是加倍。此外還要備課,上課,聽課,教研,開會,關注學生動態(tài),做好思想工作……以致于網絡上這樣調侃語文教師:“上輩子殺了人,這輩子教語文。”試問,這樣的狀態(tài)下語文教師怎會不產生職業(yè)倦怠?而師生互動共同批改作文讓教師從繁重瑣碎中得以抽身,用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教研提升,從高處引領學生,以促進師生共同提升。
二、把握批閱原則,引領作文評改風向
(一)互動性原則
作文評改放權于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袖手旁觀。學生是評改的主體,但教師始終是主導。教師要高屋建瓴,制定作文評改方略,教給學生批閱要點及方法。課前教師要抽樣瀏覽,對本次習作普遍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課堂組織學生自改或互改,并在學生中間答疑釋惑,全班共評更體現了師生思想的交流、觀點的交鋒;課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評改加以檢查反饋。教學的實質是交往和互動,作文評改也要體現出教學的“雙邊活動”。
(二)漸進性原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文批改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教師應根據難易程度對諸多的批閱要點進行切分,讓學生從最基本的錯別字、病句、標點改起,從給習作的精彩處做批注做起,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由淺入深,讓學生獲得批閱興趣和自信的同時逐步提高作文批閱能力。
(三)側重性原則
一篇作文,大至構思立意表現手法,小至一個詞語一個標點,要改的內容可謂方方面面。如果妄圖通過對一篇習作的評改,就能提升作者各種寫作技法、提升改者各種評改能力,無疑是行不通的。而且面面俱到的結果往往是泛泛而談,并不會給寫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師要根據每次作文訓練要點和自己提前掌握的情況確定本次評改的側重點,讓改者批閱有目標,評改有側重,讓寫者一點點的累積起寫作的根基。
(四)激勵性原則
心理學家威廉姆·杰爾士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成長需要激勵。作文評改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學習的心態(tài)去看待別人的心血的結晶,少改多批,少改多就,善于發(fā)現并挖掘作品中的閃光點,讓寫者獲得成功的愉悅;對于作品的不足之處,態(tài)度要誠懇,評價要客觀,用語要恰當,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總之,作文批改不是批判和挑刺,而應是激勵和提升。
三、明確批閱要點,讓評改有“法”可依
1.看書寫習慣??醋煮w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潔。
2.修正錯別字與標點。圈出錯別字并在該行后面空白處寫上正確的字。同時要修改錯用的標點符號,強調句號、引號、嘆號、問號的規(guī)范使用。
3.看語言運用。首先要疏通病句,在病句下劃橫線,并在原句上用修改符號修改。同時用裝飾線勾畫出文中的精彩詞語或句段,并在后邊作簡要批注。最后還要在文后對語言做出總體評價,是否簡潔、通暢、準確、生動等。
4.看立意主旨??次恼滤磉_的思想是否積極健康,感情是否真摯動人,中心是否鮮明突出。前兩點學生一般能夠把握。對于第三點,可引導學生從詳略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扣題點題、內容是否充實、描寫是否充分、鋪襯是否恰當等方面去審視習作。
5.看文章選材??催x材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和新穎性。
6.看表達方式。目前許多作文對體裁不做限制,但文體不限不等于可以文體不明。因此要看文中表達方式的運用是否符合文章體裁的要求。此外還要看其是否符合具體作文的指導要求。
7.看篇章結構。包括層次段落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結構是否完整嚴謹等。
8.看文章擬題。當下很多作文是半命題作文或圍繞話題自擬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時候題目擬得好壞直接關系著作文的成敗。評改時要看題目是否能表現中心,是否貼合內容,是否凝練生動,引人入勝等。
以上前三條,是對寫文章的最基本要求,第四、五條是進一步對內容的要求,第六、七、八條則是對作文形式的要求。這些要求可以按一定的層階逐步提出,并根據每次作文的特點確定不同的評改重點,制定出相應的具體評改標準,讓學生評改時有“法”可依。
四、優(yōu)化課堂模式,使評改更有實效
1.合理分組,動態(tài)管理。在師生互動評改作文實施前,首先要做好學生寫作水平的摸底工作,按高中低的組合,合理分組,每組六人,推選一名組長負責本組學生的評改活動。小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組合。
2.公布標準,明確要求。老師每節(jié)作文評改課上,都要根據學生評改內容的不同,提出相應的評改側重點,制定相應的評改標準。如記敘文和議論文的評價標準是不同的,寫人記敘文和寫事記敘文的評價側重點是不同的,每次作文訓練出現的問題也是不同的。這樣學生在明確了評改要求、掌握了評改標準的情況下就基本可以實際操作了。
3.小組活動,教師指導。首先要求小組內自評,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可能有新的感受。然后組內成員合作討論,對其習作發(fā)表看法,指出優(yōu)點不足,提出修改意見,組長整合后記下評議結果。這樣學生相互間能取長補短,每個人都是活動的參與者,受益者。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成為學生的傾聽者,并及時給出必要的指導和建議。
4.代表發(fā)言、展示成果。各小組經過相互討論評改后,推薦一篇佳作,由全班師生共同欣賞評議??捎冒装逭古_展出,并請各組代表朗讀文章,其余學生認真聽讀;之后全班共議,在組內評改意見的基礎上或質疑,或補充,以升格作品。教師加以必要的引導。
5.反思作品、不斷提升。每個學生結合師生評議,對自己的習作進行冷靜反思,肯定成績,明確不足,揚長補短,使自己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調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師生互動批閱作文,正是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建立起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作文評價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優(yōu)化課堂結構,嚴格教學管理,并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批閱的實效,才能讓作文評改成為助推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關于師生互動批閱中學生作文實效性的研究”(課題編號:JCJYC17011022)研究成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