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素娟
【摘要】在義務階段教學過程中,語文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而從小學語文學科的內部構成來看,語文閱讀又是整個語文學科教學的基礎。可以說,幾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都是圍繞閱讀來進行的。為此本文將圍繞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閱讀;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呈現
(一)文段概括枯燥僵化
談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離不開閱讀材料的文段概括,很多教師認為只有學生將文段的大意標記下來,才算是“讀”懂了文段的意義,而當很多學生無法獨立完成文段內容的概括時,教師就會將“正確的答案”讀出來,要求學生標記在課本上,或是強行要求學生將板書抄寫在課文上。學生通過這樣“鼓噪僵化”的形式將這一課的內容大意和中心思想記住了,然而再遇到下一篇文章時依舊是無從下手,同時這種強制性的記憶與背誦還容易遏制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發(fā)展。因此,這種枯燥僵化的文段概括教學方法在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這一弊端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二)能力拓展流于形式
現階段在談及“三維評價目標”并稱其為“新課標”,顯然 是不合適的,因為它已不再“新”,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維評價目標在嘗試和探索過程中確實發(fā)揮了較大功效。但一個始終存在的問題就是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能力培養(yǎng)似乎過于狹窄,不夠靈活。例如閱讀課堂中提升學生的能力往往都是圍繞字詞使用進行的,而對于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訓練能力的關注還不足。這種流于形式的能力拓展顯然也是現階段我們需要調整和改進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
針對上述問題,在進一步深入新課標發(fā)展要求的教學研究過程中,筆者提出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嘗試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從文段入手,給予學生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誠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以文段為基本載體的,離開了文段的分析與理解,語文閱讀也就無從談起。然而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以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都是在告訴我們,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承載著一定的情感的,而這些情感在不同讀者眼中呈現出的內容各不相同。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在語文課堂中,要想使學生真正感受閱讀的魅力,是無須教師強制性地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下來的,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在廣闊的想象空間中去構建屬于自己的理解與感悟。當學生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唯一的聽眾》這一課時,為了便于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教師可以在重難點部分通過設計問題來促進學生對細節(jié)進行把握,如設計問題“父親和妹妹為什么不喜歡聽我拉小提琴?”“那個老人真的是聾子嗎?”“作者為什么說也常常忘記那個老人是一個聾子?”“你覺得大家后來是否喜歡他拉的小提琴”……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文章內容的概括也就更容易被學生所掌握。而對于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師則可以從人物分析入手,引導學生自主地說出自己的感想,如教師引導學生先說出閱讀材料中都涉及了哪些人物,每一個人物都與主人公是什么關系?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誰?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以及如果沒有那個“聾子”老人,“我”會不會堅持拉小提琴?相信通過這樣的引導,即使學生不能夠一字一句地將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記下來,卻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將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從表達入手,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自然是以字詞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習目標的,然而這并非唯一的學習目標,因此僅僅從字詞的運用入手進行閱讀材料的學習似乎就大大浪費了材料本身的價值。教師在對學生講解人教版六年級下《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該課文中需要掌握的字詞主要有“乖”“裙”“兜”“幣”“哎”以及“櫥”,但很顯然,本課的學習內容并非只有這些。由于該文章是節(jié)選于童話,因此在內容理解上是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完本課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材料的概括,即“用自己的話復述本文內容”。同時在學習本文最后一段:“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睍r,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賣火柴的小女孩“曾經看到的美麗的東西”入手,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通過口頭表達的形式將小女孩看到的美好事物進行描述,甚至還可以對小女孩死后升入天堂后的種種進行幻想完成本故事的續(xù)寫。
三、總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都是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既要以閱讀材料為中心又要高于閱讀材料,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與創(chuàng)新才應該是廣大語文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1]施虹.小學語文不同學段提問的設計——基于個案的分析[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6).
[2]姚曉群.淺析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2).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