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wèi)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題記
【案例】
我們班的小許同學是位行為習慣極差、極其調皮的孩子,可以說在學校里人盡皆知。剛接班,通過與前任老師的溝通,我大致了解了“這塊硬骨頭”的表現(xiàn)。果然,他上課時而喜笑顏開,不斷地說著悄悄話,無視任何人的存在;時而無精打采,小動作不斷,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后追逐打鬧時生龍活虎,作業(yè)卻不愿意寫,且拖拖拉拉速度特慢,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甚至是學生家長向我告狀、訴苦。我逐步領教到了“硬骨頭”的厲害??粗?,眉清目秀、挺俊俏的一個小男孩,怎么就這樣的表現(xiàn)呢?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學習為重,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yè)按時完成。當面,他一一答應了??墒敲刻爝€是我行我素,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多次打電話給他的家長,希望家校共同努力能夠提高他的成績,但作用甚微,如果對他批評得嚴厲一點,他還一副跟你較勁的樣子。開學僅不到一個月的交鋒,我就感覺自己被他快磨滅了,心都快冷了。心想:算了吧,或許他真是“不可雕的朽木”。
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偶然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文章的題目是《一只鯨的奇跡》:一條8噸重的鯨竟能躍出水面6米多高,并能為觀眾表演各種動作,真是不可思議。原來在開始的時候,訓練師先把繩子放在水面上,使鯨不得不從繩子上方通過,鯨每過一次都會得到魚吃,也會有人愛撫它,跟它玩一會兒。當鯨的成功多于失敗的時候,訓練師便會把繩子抬高一些,不過抬的高度很小。因為如果太高了,鯨就會因屢屢失敗而喪失信心。這樣,那條鯨從躍出水面幾厘米開始,一下一下地就跳出了吉尼斯紀錄。
故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有豁然開朗之感,我太急于求成了,以往的失敗在于不斷拿小許同學與其余同學進行比較,不斷告訴他,你這樣不行,你那樣不好,在他小小的心田里,成功變得遙不可及。于是,我耐下心來,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了解到原來他也想認真聽講,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我也明白,要讓他把多年的不良習慣改掉,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得慢慢啃這塊硬骨頭,只有漸移默化,才能使他真正做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自那以后,課堂上我更多地關注他,發(fā)現(xiàn)他做小動作立刻提醒,而且經常給他回答問題的機會,只要有稍為滿意或完整的答案,我都會加以大大的贊許。每次課結束,我都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今天老師發(fā)現(xiàn)小許同學做小動作比昨天少了,聽課比原來認真多了,而且還發(fā)言了X次,真不錯!”就這樣,每天不斷地提醒他,督促他,還經常在他的作業(yè)本上寫著“老師知道你在努力,如果再認真些,你會進步更大”或者“老師看到你的作業(yè)速度快了,真開心啊!”等等;而對他的作業(yè)質量一字沒提,我告誡自己,不要著急。
每次發(fā)現(xiàn)他寫的字稍有進步,就在他的本子上畫個笑臉送給他,并鼓勵他:“今天看到你的作業(yè),老師真高興?!蔽疫€關注到,他每次拿到作業(yè)本的時候,都會迫不及待去翻看一下,只要看到我的批改或評語總是眉開眼笑,異常高興。以后,我不斷地尋找他作業(yè)上的優(yōu)點,同時也不忘記每次給他提點小要求。就這樣,每一次把要求抬高一點點,讓他享受成功體驗的同時,又能看到前進的方向。經歷3個月的時間,他基本能較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偶有反復,我也總是信任地說:“作業(yè)沒帶,中午別忘了交給老師,老師很喜歡看你的作業(yè)。”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了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女同學熙熙跟他坐,目的是發(fā)揮同桌的榜樣力量。事前,我先對熙熙同學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幫助同學進步,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使他進步。果然,熙熙不負我所望,她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幫助他,教育他。他們一起學習,一起作業(yè)。雖然,面對調皮的小許,有時熙熙同學也會產生一些厭煩情緒,說他不太聽話,不太樂學……這時,我就跟熙熙同學說:要有耐心,慢慢來。通過一年的潛心努力,精心轉化,慢慢地,小許同學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第二學期還主動競聘了小組長。為此,我會心地笑了。有一次我找他談話時他說:“老師,你和同學們這樣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對得起你們嗎?”我笑著說:“你長大了,懂事了,進步了,我真替你高興?!?/p>
【自我反思】
我常常在想,放棄真的很容易,當初如果我放棄了對小許同學的教育,或許表面上仍然可以心安理得地做著教師,但我卻已經喪失了教師內在的價值。我慶幸自己的堅持,更驚訝于“慢教育”的力量。教育是慢的藝術,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我們要克服煩躁、倦怠的不良情緒,使自己保持一種比較健康的、平和的陽光心態(tài),帶上滿滿正能量。
張文質教授曾說過:教育是慢的藝術,操之過急往往事倍功半,我們要等待每一個兒童智慧的覺醒。記得馬拉松邀請賽冠軍——日本選手山田本也曾說過:“用智慧戰(zhàn)勝對手?!彼^的智慧就是把比賽的路線分成幾個小目標,然后盡全力奔向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直至獲得最后的勝利??磥恚逃⒆硬荒芗庇谇蟪?!要靜心等待孩子成長的過程,靜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正如臺灣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里所言: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系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里,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