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摘 要:針對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嘗試開展課堂觀察研究來提高聽力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聽力水平的提高。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訪談、觀察、數(shù)據(jù)分析等方式進行聽力課堂觀察實踐。本文主要介紹課堂觀察的特征、聽力課堂觀察量表的設計、觀察主題的選擇,以及如何開展課前準備、課中觀察和課后反思環(huán)節(jié),并以人教版《英語》必修二第三單元Computers的聽力課為例,探討聽力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本研究證明聽力課堂觀察對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有推動作用,對教師英語教學行為和專業(yè)化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聽力;課堂觀察;量表;反思
任慶梅老師(2011)將聽力理解視為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語言交際技能,更是將聽力活動視為促進學生整體交際能力發(fā)展和全人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中學英語聽力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聽力課堂觀察正是為了解決問題,走進聽力課堂,聚焦觀察主題,合作探討研究,從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英語聽力能力,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說到聽課,老師們都不陌生,其實“課堂觀察”是將聽評課納入到科學研究的視野來看。具體而言,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地(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jù)資料做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蘇鴻,2015)。
教師的課堂觀察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的聽評課,課堂觀察更傾向于客觀性、診斷性觀察,其觀課、聽課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更多為了研究、發(fā)現(xiàn)、診斷和改進。課堂觀察研究倡導的是一種合作性活動,而不是個體能獨自完成。
課堂觀察是一個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研究活動,在實踐操作中包括課堂觀察前的準備、課中觀察和課后研討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觀察需要通過前期的研究對學生的學習形成一定的判斷與了解,創(chuàng)建合適的工具進行觀察并記錄下來,進行分析。在課中觀察環(huán)節(jié),利用觀察工具聚焦觀察主題,各自分工,收集和記錄客觀、真實、具體、有效的數(shù)據(jù)。觀察活動后,授課者和觀察者需要進一步的討論探究。授課教師及時進行課后反思,結合課堂實際,談目標的達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授課感受等。觀察者簡要報告課堂觀察結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從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學生學習狀態(tài)如目標與活動設計的一致性、小組討論、課堂傾聽、師生對話等方面進行觀察小結。最終,根據(jù)觀察結果提出本課的成功與不足,對存在的問題共同協(xié)商解決辦法。
了解聽力教學現(xiàn)狀和學情是明確聽力課堂觀察的目的和制定課堂觀察計劃的前提。為此,筆者在北京市和平第一中學高一年級進行了“高中生英語聽力問卷調(diào)查”,問卷包括學生聽力理解的困難、聽力策略、聽力習慣、聽力課堂教學、課外聽力訓練等方面。其中,關于影響聽力理解因素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多選項)如圖1所示。
學生認為聽力中最主要障礙在于聽不懂詞匯、長難句。語言基礎知識的不足導致學生在聽力過長中聽不懂詞匯、習慣用語、俚語等,也很難識別聽力材料中的復雜的句子結構,加之缺乏必要的語音知識,也會造成辨音困難。其次,缺乏聽力技巧,說明學生意識到聽力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有聽不懂的,也有聽懂記不住的,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大聽力訓練,指導聽力技巧和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相關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見下頁圖2。
學生在聽前環(huán)節(jié)預測聽力內(nèi)容和了解聽力背景知識兩個方面做得較好,聽中記錄的習慣和聽后對聽力文本的處理做得欠缺。這項調(diào)查同時也暴露了聽力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有些教師只聽不講,忽視對掌握文本大意、捕捉關鍵信息、推理判斷等聽力技巧的指導,聽后簡單下發(fā)錄音稿,不做聽力文本的解讀;聽力材料單一,往往就是中高考試題等。另外,調(diào)查結果顯示,25%的學生每周從不進行自主聽力訓練,53%學生表示喜歡聽英文歌曲或看英文電影,90.6%學生選擇用手機作為聽力播放設備,可見教師應重視開展課外聽力。
課堂觀察的研究者需要明確每次觀察的目的,了解觀察的重點和方式,根據(jù)研究目的來選擇典型的觀察對象、環(huán)境條件和工具。參與課堂觀察的教師需要明確觀察維度的分工,并對量表的使用進行相應培訓。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和分析課堂的工具,因此,根據(jù)觀察主題,構建觀察的分析框架,設計觀察量表,便于鎖定觀察焦點。英語教研組在開展課堂觀察研究中結合我校學情,討論設計了不同維度的課堂觀察量表,下面列舉幾種聽力課堂觀察量表。
1.量表一.觀察主題:聽力教學設計(見表1)2.量表二.觀察主題: 有效提問(見下頁表2)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提問的策略性。提問的目的是使學生參與到與其所學語言材料有關的活動中,因此“有效提問”應能夠使學生作出相關的、完整的答復,并且同時刺激學生的參與意識(王篤勤,2006)。在課堂提問時,教師應設計好主問題,注意問題的順序、語速、給予學生充分時間、反饋,包括提問的排序先易后難,先封閉性問題再開放性問題,先淺層問題再深層問題,體現(xiàn)出層次性(Penny Ur,1996)。聽力教學中教師提問,師生對話也是課堂觀察的重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