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羽毛球是絕大多數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也受到了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很多高校將其作為選修課。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一些高校羽毛球選修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進而影響、阻礙到了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的發(fā)展。本文則就新課改背景下高校羽毛球選修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剖析,并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促進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借鑒。
關鍵詞:羽毛球 高校 選修課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c)-0108-02
隨著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高校也進一步強化了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德、育、體、美及個性發(fā)展,使學生能夠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羽毛球是絕大多數學生喜愛的小型球類項目之一,且對場地要求寬松、運動器材簡單,進而也受到了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很多高校將其作為選修課。但是,由于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的開展過程中,很多學生因無任何基礎、高校自身場地設施等因素也導致羽毛球選修課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進而影響、阻礙了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的發(fā)展[1]。本文則就新課改背景下高校羽毛球選修課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系統(tǒng)闡述。
1 新課改背景下羽毛球選修課的主要特征
羽毛球選修課程作為術科類體育教學項目與其他教學類科目相比,其具有較強的身體體驗性與實踐性,且其教學實踐中既要結合體育項目本身的特殊性,還可符合普遍教學的規(guī)律性。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既要提高學生對羽毛球項目的感知能力與領悟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基本技術,還要提高學生對力量、速度、靈敏度及耐力的把握與運用,最終實現提升學生羽毛球專項體能素質的目的[2]。
2 新課改背景下高校羽毛球選修課存在問題
2.1 教學場地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在體育場館的建設及相關配套設施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投入與改善,但也有個別高校受資金等因素所限,其體育場館建設尚有較多不足。羽毛球項目雖然可以室外進行教學,但遇到刮風或雨雪天氣則會阻礙教學的開展,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學進度的推進。由于,羽毛球項目盡管場地占地面積較小,但每個場地最大只能四名學生進行學習、訓練,這也直接導致很多高校為節(jié)約場地及資金投入,而將籃球場地或其他體育場地與羽毛球場合用,這也造成羽毛球選修課往往會因場地共用問題而與其他體育課程教學相沖突,這也嚴重影響到了羽毛球選修課的教學進度及教學質量。
2.2 師資力量問題
一些高校因缺乏對羽毛球選修課的重視,進而導致羽毛球專業(yè)體育教師缺乏,這也直接影響到了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教學質量。另外,很多兼職羽毛球教學的體育教師對羽毛球方面的知識框架、技戰(zhàn)術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缺陷,加之缺乏一些羽毛球比賽、訓練經驗,也會直接影響到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教學質量。
2.3 學生個體因素
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受地域體育文化差異、個體素養(yǎng)差異等因素影響,其對羽毛球運動的認知程度、興趣愛好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學生在進行羽毛球學習、訓練過程中其學習與接受能力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也直接影響到了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2.4 教學模式問題
由于很多高校缺乏羽毛球專項教師,導致高校兼職羽毛球選修課的體育教師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多借鑒或沿用排球課、籃球課的教學模式或方法進行教學,而且對學生羽毛球基本功訓練重視不足,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羽毛球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由于體育教師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未曾客觀考慮大學生個體因素的影響,其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無法有效提升羽毛球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另外,高校在羽毛球選修課的教學評價過程中,過于側重對學生進行體育理論、羽毛球技能的評價,而忽視了在羽毛球學習中的過程性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羽毛球學習、訓練興趣,甚至還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3]。
3 新課改背景下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的開展策略
3.1 完善教學場地,提高利用率
由于一些高校受資金因素影響,羽毛球體育場館建設規(guī)模較小,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進而導致高校羽毛球教學、訓練場地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要求。因此,高校應不斷加強對羽毛球體育場館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同時,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提高羽毛球場館的利用率。第一,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比賽來提高羽毛球場館的利用率,使學生在教學比賽過程中,能夠輪流展現自我,而場外學生則可以在觀看教學比賽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其他同學的技術與戰(zhàn)術,在觀摩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第二,借助多媒體教學模式來緩解羽毛球場館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視頻對一些較復雜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教學,以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術及戰(zhàn)術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4]。
3.2 加大培訓力度,引進專業(yè)教師
很多高校缺乏專業(yè)的羽毛球體育教師,且個別專業(yè)羽毛球體育教師又缺乏現代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進而也會影響到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教學質量。因此,高校應不斷加大對現有體育教師羽毛球專業(yè)技能的培訓力度,使之能夠在培訓、再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羽毛球專業(yè)技能與教學水平,進而實現提升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的教學水平,為我國高校羽毛球總體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3.3 個性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應全面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完成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真正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另外,高校體育教師也要結合大學生身體素質、性格特征、羽毛球基礎知識、認知程度、技術水平、戰(zhàn)術能力等進行差異化教學或小組教學等。目前,流動分級教學是當前體育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體育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進行分級教學,以時間為線采用分段考核、過程性評價等,這對激發(fā)學生羽毛球學習興趣,提高羽毛球選修課教學有效性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5]。
3.4 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評價
高校體育教師應積極地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來提升羽毛球選修課教學質量。體育教師在羽毛球選修課教學實踐中,可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小組教學、分級教學,也可以采用小組對抗賽等形式進行不斷形式羽毛球教學,以此來提升羽毛球選修課教學質量[6]。另外,體育教師須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來對學生羽毛球學習成效進行評價。如對學生的羽毛球理論、基本技能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生羽毛球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感、努力情況、比賽成績等予以客觀評價,最終再結合學生整體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的最終評價,進而實現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公平性。
綜上所述,當前高校羽毛球選修課中尚存在諸多問題,如羽毛球場館不足、師資力量缺乏、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等;為此,本文也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一是完善教學場地,提高利用率,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引進專業(yè)教師,三是個性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四是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評價等,以此來有效解決高校羽毛球選修課存在的問題,最終實現全面提升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蔣成峰.高校羽毛球選項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4):141-142.
[2] 叢培信,劉海斌,紀瑞芳,等.羽毛球選項課程在高校開展存在的問題與相應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5):25-26.
[3] 劉曉盼.高校羽毛球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現狀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3):71-72.
[4] 張迪.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1):81-82.
[5] 霍軍.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chuàng)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84-90.
[6] 周美玲.桂林市高校羽毛球選項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