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蓉
摘 要:如今素質(zhì)教育的步伐越走越快,而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卻日趨下降,體育鍛煉成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體育課成為學生鍛煉的主要途徑,青少年是下一代的希望,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受益一生的事情。因此初中的體育課堂所承載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對體育課堂有效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就一節(jié)蹲踞式起跑課,談談對于有效教學途徑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體育課 有效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b)-0086-02
促進教學有效性實現(xiàn)的途徑(結合蹲踞式起跑)如下。
1 課堂結構清晰明朗、循序漸進
初中體育課一般分為3個部分即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1)準備部分:筆者一開始是以熱身操為主聽到哨聲后離線近的腳立刻踩線,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這個設計一開始認為很好,后來經(jīng)過同行的提點,這節(jié)課的目的主要是練習快速啟動而這樣的練習是快速停止,與教的內(nèi)容完全相反。仔細推敲以后直接改成在音樂的帶領下做熱身操。
(2)基本部分:這是一節(jié)課的重點部分,也是看教師教學設計是否有效的關鍵。
最初的設計:①引導(圖1);②自己練習;③講解示范;④分組練習;⑤教師巡回指導;⑥成果展示;⑦素質(zhì)練習;⑧師生點評。試上過后,發(fā)現(xiàn)虛擬課堂和實際課堂存在差異,某些環(huán)節(jié)和預想的不同,細節(jié)方面也存在問題,必須經(jīng)過磨練,重新修改。教什么,怎么教,重難點是什么,必須一目了然。
再三修改之后的設計:①引導(由俯臥撐起跑過度到蹲踞式起跑如圖1);②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避免學生單方面的不知道怎么入手);③教師講解示范可結合動作好的學生;④集體練習(圖2);⑤個人思考;⑥提高難度的輔助練習(圖3身體不能過早抬起)以小組為單位;⑦教師與學生互動;⑧成果展示;⑨素質(zhì)練習(圖4游戲追逐跑);⑩教師點評。
通過對比,后者較前者思路清晰,且重難點突出,難點在于身體不能過早抬起,輔助練習學生更易接受,課堂的有效性明顯提高。
2 課堂學習氛圍的和諧,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調(diào)節(jié)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自己誤解為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控制課堂,于是筆者讓學生通過圖片分組進行自主學習,可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很多學生就站在原地看,或是說話,對于教學內(nèi)容并沒有真正領會,當然其中也會有一兩個學生是在認真做動作,對于這個班來說,這種場面太冷清。3個班試上效果幾乎差不多,這種現(xiàn)象與當下的應試教育有關,平時老師的灌輸能力太強大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提高,學生有一種不知如何入手的感覺。這種現(xiàn)象的改變只能從平時入手,不是一節(jié)公開課就能解決的問題,重在平時。針對這樣現(xiàn)象筆者在上課的時候?qū)⒆灾鲗W習變成和教師一起探究性學習,即從俯臥撐起跑引導開始,這樣學生倒是很積極,然后過渡到該節(jié)課的內(nèi)容,再每兩個人發(fā)一張圖紙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研究,課堂明顯和諧很多,也許教師的輔助作用就在于如何組織好學生去自主學習。
3 場地的設計
一節(jié)課的成功離不開一個好的場地設計,場地設計的合理有時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猶如畫龍點睛。為了這節(jié)課筆者先后設計了3次,圖5是最開始的,簡單分為4組,沒有特定的距離,后來發(fā)現(xiàn),游戲階段有兩組人必須在一旁等,比較浪費時間;圖6,為了解決圖5中來回調(diào)動隊伍的問題筆者設計了一個L型的隊伍,這樣隊伍跑到對面可以直接停住,向后轉(zhuǎn)后可以再回到原地,但是這個場地距離教師太分散,學生對自己的站位不明確,上過課后才發(fā)現(xiàn)還沒有第一個場地設計好。最后圖7考慮得比較全面,把每個學生的站位全部都列出來了,每根線的距離為3m,最后的游戲?qū)⒛猩团恼疚粨Q了一下,教學效果明顯不一樣,筆者認為這個就應該是有效性場地設計的具體化和清晰化。
4 輔助器材的運用
現(xiàn)在的輔助道具五花八門,教師的創(chuàng)新和想象無限,好的道具可以使學生耳目一新,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圖8是為了使學生身體不能過早抬起而使用的輔助器材泡沫條,考慮到安全因素將4個角全部磨成圓弧形,寬度在5~8cm之間這樣不容易斷,圖9是直徑為5cm的小圓標,是貼在地上讓學生知道站位的標志,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站位。
5 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
課堂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應該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我這節(jié)課就是貼場地的問題。筆者的場地設計是使用4種顏色的膠帶紙,上課前一天下雨,地面濕漉漉的,膠帶紙根本粘不了,考慮到安全因素,改成畫線,還好有同伴的幫忙,找到了石灰粉,開始畫線,一共17條線,11條20m,6條12.5m,還有60個地上的標簽要貼,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布置場地。最后順利完成了。在輔助練習的過程中上身不能過早抬起,但因為學生速度達不到很容易摔跤,筆者就把站著拿泡沫條的同學位置調(diào)近一點,舉的高度放高一點,摔跤的同學幾乎沒有了。
6 結語
課堂的有效性來自不斷的實踐和總結,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應充分認識和了解有效教學最需要關注的問題、細節(jié)、教學的設計、學生的掌握情況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達成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武紹紅.淺談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實施[J].學周刊,2015(15):
101.
[2] 王文英.新課改下的初中體育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5(24):
46.
[3] 李明鎖.關注學生課堂心理促進體育有效教學——以職業(yè)高中學生體育課堂上的情緒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7):41.
[4] 趙國忠.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