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平
[摘要] 目的 分析并研究護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對于壓瘡管理進行應用的效果,以便于為臨床的干預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方法 該研究所有的研究對象均來自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住院患者,該研究選擇150例研究對象作為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同時選擇150例研究對象作為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之上配合采用護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干預,評價兩組研究對象的風險評估準確率、高危患者壓瘡發(fā)生率、壓瘡好轉治愈率。結果 經過觀察分析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風險評估準確率、高?;颊邏函彴l(fā)生率和壓瘡好轉治愈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臨床住院患者在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當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地提升風險評估的準確率,降低高?;颊邏函彽陌l(fā)生率,促進壓瘡的好轉治愈率,可以較好地提升壓瘡管理的質量,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 信息化管理;壓瘡風險監(jiān)控;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005-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 Risk Monitoring of Pressure Sores
ZHENG Rui-ping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 risk monitoring of pressure sores thus providing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interventional work. Methods 15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15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used th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ccurate rate of risk evaluation, incidence rate of pressure sores of high-risk patients and cure rate of improved pressure sor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curate rate of risk evaluation, incidence rate of pressure sores of high-risk patients and cure rate of improved pressure s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linical in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te rate of risk evalua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ressure sores of high-risk patients, promote the cure rate of improved pressure sores and better improve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quality, and it is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isk monitoring of pressure sores; Application effect
壓瘡在臨床上是一種多發(fā)的并發(fā)癥情況,主要是長期臥床患者或者肢體存在一定障礙的患者的皮膚所出現的一種并發(fā)癥情況,病情相對較為嚴重,而且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這種病情的病程發(fā)展較快,患者通常很難以治愈,而且治愈以后也容易復發(fā)[1]。患者在臨床上是否發(fā)生壓瘡開始成為護理質量評價的一個主要標準,過去醫(yī)院當中的壓瘡、壓瘡申報和監(jiān)控等都選擇采用紙質的報表進行上報,之后進行壓瘡的統計和分析,也通過紙質報表中進行數據的提取,所以這種情況存在評估不準確和監(jiān)控不及時的情況,再加上統計分析工作的工作量相對較大,數據又不準確,所以為了適應新形勢之下護理安全的風險評估,做好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應用,以便于促進壓瘡患者護理質量的提升[2]。該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信息化管理對壓瘡風險監(jiān)控的應用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擇的所有研究對象就來自該院的住院患者,該研究選擇出150例患者作為該研究的對照組,其中男女比例為78:72,患者的年齡區(qū)間為28~84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4±15.4)歲;該研究選擇出1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女比例為76:74,患者的年齡區(qū)間為26~87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4.8±14.6)歲。該研究所選擇的所有患者均為壓瘡的高危患者,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并作出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guī)的壓瘡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主要為患者解除壓力,做好對患者的皮膚護理工作,并且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3]。
①解除壓力:為患者進行間歇性的解除壓力,能有效地預防患者的壓痛?,F如今普遍重視對于患者臨床體位的交換,要求每隔2 h為患者進行一次翻身,預防患者出現壓瘡。在傳統的護理翻身過程中,一般是90°側位,但是最新研究表明,30°側臥或者是60°側臥的更換體位方法,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骨突部位的壓力,可以提高壓瘡的預防效果。半臥位或者是坐位時間,每次應該縮短到30 min以內,皮膚會因為摩擦力導致損傷,因此需要做好對患者皮膚的保護,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需要給患者做好充水床墊兒的保護,或者是采用氣墊床等新型的器具[4]。
②皮膚護理:對患者皮膚進行護理,要保證患者皮膚的干燥和清潔,避免潮濕,摩擦和相關排泄物對患者皮膚產生刺激,對患者進行皮膚清潔的時候,要采用溫水,如果患者皮膚干燥,需要選擇采用潤膚露,使患者皮膚濕潤[5]。如果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或者正在出汗的患者,需要協助患者抬高臀部,防止患者局部出現皮膚擦傷。與此同時做好對患者的營養(yǎng)補給工作,合理地為患者使用預防壓瘡的器具等[6]。
③針對性干預:該研究所有患者入住急診病房,對患者進行Braden 評分,患者的評分均在14分以下。選擇合理的分數對患者進行觀察,主要從患者入院開始,直到患者出院或死亡為止,患者如果轉往內科普通病房,或者患者轉往院內的其他科室,需要對患者進行繼續(xù)的追蹤調查[7]。該研究排除住院不足24 h的患者;存在入院便有壓瘡的患者。對該研究內所有患者的運動能力和控制能力、排便能力和血糖血白蛋白水平、體溫以及護理用具、發(fā)生壓瘡的部位和患者的體驗等進行綜合評價[8]。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之上為患者配合采用互聯群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干預。
壓瘡管理模塊的構成和內容:壓瘡管理模塊主要包括有壓瘡和難免壓瘡監(jiān)控量表,主要包括有護理部、傷口/造口專業(yè)護理小組,需要將之前的難免壓瘡已經壓重申報監(jiān)控這兩張表格進行設計,使其成為壓瘡和難免壓瘡評估的監(jiān)控表。其主要內容包括由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且涉及到了Braden量表及評分。還涉及到了壓瘡的發(fā)生地點,壓瘡出現的部位,患者的壓痛范圍和分期等。對患者進行的護理措施也要予以明確,系統當中應該具有中期的評估和監(jiān)控,并且具有最終的追蹤評價的[9]。
涉及壓瘡統計表,其中需要根據等級醫(yī)院評審的第7章的日常統計學評價,對住院患者壓瘡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進行數據的統計,并且根據相關的要求進行設計。主要的內容需要包括住院患者的總人數,涉及到高危和非高危例數,還需要對于總床日數進行分析,需要將評分不超過12分的患者的人數納入其中并進行格外的重視,統計難免壓瘡的病例數。在住院期間對于發(fā)生壓瘡數和入院之前存在的壓瘡數量進行統計。
對壓瘡高危風險患者風險評估并作出壓瘡情況的明細表,需要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統計,了解風險評估的分值,并作出歸納,統計是否存在壓瘡情況,對于患者出現壓瘡的時間出現壓痛的部位和分級等進行詳細的分析。所有的數據來源主要來源于護理定律當中的壓瘡和難免壓瘡評估監(jiān)控表。
信息化管理的臨床應用:有研究認為選擇采用Braden量表能夠適用對于成人的壓瘡風險進行評估,所以根據此制定醫(yī)院的壓瘡風險評估和報告制度,需要對壓瘡高危風險患者在新入、轉入、病情變化當中選擇采用Braden量表作出風險的評估。與此同時需根據分值對患者的危險屬性進行確定,了解患者為高危或非高危。評分≤18分為高?;颊撸瑢υu分≤12分的高度危險患者及壓瘡患者要進行上報。
統計壓瘡和難免壓瘡評估監(jiān)控表:臨床護理人員須通過自己的工號和密碼進入管理系統,之后選擇患者的床號,并且進入到護理病歷板塊。對于新入或轉入的患者進行首次評估,點擊新增壓瘡和難免壓瘡評估監(jiān)控表,這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Braden評分就會自動顯示,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作出評估。如果患者分值不超過18分,可將患者勾選為高危屬性,根據患者的評分進行相關的選擇,以便于提供有效的防范干預措施。對于評分在12分一類的患者就需要上報科護士長以及傷口/造口護理小組,并且綜合作出審核和評價。壓瘡患者需要詳細地對于發(fā)生的地點進行勾選,了解患者壓瘡發(fā)生的時間,壓瘡的部位和分期情況,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壓瘡,還需要勾選患者壓瘡的性質。對于壓瘡和高?;颊哌M行中期的評估,責任護士直接在護理病歷板塊當中對患者壓瘡和難免壓瘡進行評估,對患者進行壓瘡危險的評分,并且查看相關措施的落實情況[10]。當壓瘡護理措施在結束的時候,護士長或護理組長應該對高危人員進行危險因素的調查,并且做好轉歸和進行終期追蹤評價。
對壓瘡的統計和明細表,護理人員應該每天通過壓瘡統計和明細表,對于全院當中壓瘡的發(fā)生情況和壓瘡的高?;颊哌M行動態(tài)的實時管理,并且定期地進行相關統計和分析,以便能提出修改意見。
1.3 評價標準
對于該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風險評估的準確率、高危壓瘡發(fā)生率、以及壓瘡的好轉治愈率等進行評估,并且作出比較。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觀察分析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風險評估準確率、高?;颊邏函彴l(fā)生率和壓瘡好轉治愈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在應用信息系統以后對患者進行評估和監(jiān)控的時候,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患者的Braden量表自動生成,除了對壓瘡的范圍和會診的意見需要通過文字進行描述,操作者只需要通過勾選方式進行相關的填報就可以有效地實現對患者的管理,所以這種操作更加簡單快捷、系統的流程化也比較便利。在進行上報數據統計的時候,能夠直接從壓瘡統計和相關明細表當中獲取必要的信息,也可以通過Excel表格形成相關的文檔,并自動輸出排序和整理,最終做好相關的匯總和分析,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對壓瘡管理的統計分析的準確性和工作的效率。
應用信息系統之后對于壓瘡患者的風險評估能夠落實到實處,也能夠使各級的護理人員對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實時的監(jiān)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壓瘡的可能性,也能促進壓瘡患者的好轉和治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臨床住院患者在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當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地提升風險評估的準確率,降低高?;颊邏函彽陌l(fā)生率,促進壓瘡的好轉治愈率,可以較好地提升壓瘡管理的質量,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管曉萍,高艷紅,沈志奇,等.信息化管理對壓瘡風險監(jiān)控的應用效果[J].武警醫(yī)學,2016,27(2):146-148,153.
[2] 王華芬,孫紅玲,許彩云,等.壓瘡管理軟件在構建壓瘡標準化防護體系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104-1107.
[3] 韋蘭春,廖嬋娟,黃鳳枝,等.壓瘡管理小組在壓瘡護理中的作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1):815-816.
[4] 余穎娟,丁小容,曾杏珍,等.壓瘡風險預警網絡管理系統的開發(fā)與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4,28(15):1896-1897.
[5] 俞國紅,倪斐琳,葉會玲.壓瘡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實踐與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5):1361-1364.
[6] 羅寶嘉,曹慧嬌,王玲燕,等.信息化監(jiān)控和處理系統在壓瘡防治與監(jiān)控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6,15(2):38-41.
[7] 柴博微,歐玉蘭,歐陽紅娟.某綜合醫(yī)院壓瘡管理的數據分析及實踐效果[J].全科護理,2017,15(6):683-685.
[8] 趙瑾,項麗敏,陳慧玉,等.壓瘡風險管理研究現狀[J].當代護士,2017(6上旬刊):11-13.
[9] 薛水蘭,郭雅嬌,黃荔紅,等.預防壓瘡管理系統的研發(fā)與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23):58-59,63.
[10] 陳開珠,鄭素珠,謝麗琴,等.計算機設計的《壓瘡風險評估、治療監(jiān)控表》在預防壓瘡環(huán)節(jié)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1):84-85.
(收稿日期: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