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憲波
順德春節(jié)習俗,按表現(xiàn)形式和時間不同可分為:臘月迎春、新年賀歲和酬神祈福三大類。臘月迎春包括謝灶、掃屋、上揮春、開油鑊、行花街、賣懶、除夕點燈照耗、責年(“責”為“壓”之意)等;新年賀歲包括燃鞭炮賀新歲、接財神、拜年賀歲、演大戲、舞龍、舞獅、游龍等;酬神祈福包括拜廟、游神祈福、掛花燈、出會景、觀音開庫等。
順德春節(jié)習俗系統(tǒng)、集中地展示了順德民俗的基本特征,體現(xiàn)了嶺南歷史和時代風貌。2009年3月24日,順德的春節(jié)習俗被列入佛山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臘月迎春
臘月迎春寓意除舊迎新。在順德,臘月迎春與許多地方一樣都是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謝灶開始的,同時舉行掃屋、上揮春等活動。謝灶即祭祀灶君,相傳臘月二十三,是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會報人間灶事的日子。為了灶君在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時講好話,人們一般選在這一天祭祀灶君,同時祈求保佑五谷豐登、豐衣足食。謝灶儀式需事事周到,祭品有白米、糖、利是、雞、燒酒、燒肉、桔果及清水一碗,還有謝灶鯉魚一條(鯉魚需肚大多春——即有魚卵),寓意五谷豐登、年年有余。同時寫“謝灶疏”一張,內(nèi)容都是感謝灶君、保佑自身之類的話,并備紙馬一匹(剪紙制品),以便灶君乘馬上天。
掃屋即打掃衛(wèi)生。每當踏入農(nóng)歷十二月下旬,順德的家家戶戶尤其是在鄉(xiāng)下,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掃屋抹塵,清洗蚊帳被席,用堿水或柚葉、黃皮葉煎水洗滌生活用具,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春節(jié)了。順德坊間廣為流傳的《迎春掃塵歌》:“臘月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臘月二十六,洗凈養(yǎng)豬屋;臘月二十七,里外洗歸一;臘月二十八,雜物抹一抹;臘月二十九,爛嘢都搬走?!奔词菕呶萘曀椎恼鎸崒懻?。
上揮春即貼對聯(lián)、門神,謝灶之后,人們選定吉日將舊春聯(lián)、門神換下來,貼上新的。許多替人寫揮春的小檔攤,用大紅紙寫上“揮春”兩個大字,四鄉(xiāng)及鎮(zhèn)內(nèi)居民就會請檔主按自己的意思寫揮春。
在順德,比較特別的迎春活動是開油鑊(huo)、行花街、賣懶和責年。年晚開油鑊,是珠江三角洲廣府民俗必循的年俗。俗話“年晚炸煎堆,人有我有”。除煎堆外,還炸油角、茶泡、芋蝦、糖環(huán)、笑口棗等年宵品?,F(xiàn)時,不少人家的油炸食品多到市場選購,但開油鑊的俗例仍沿習,重在取開油鑊的好意頭——“油滾如花”,象征花開富貴、興旺發(fā)達。相傳,順德著名小吃——“龍江煎堆”即與這一習俗有關。
嶺南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嚴冬季節(jié),仍是綠葉紅花,郁郁蔥蔥。年前行花街是順德人重要的年俗之一?;ń郑褪菍Yu迎春花的花市,選一條較寬闊的馬路,在年二十七、八出來,花期三天,除夕晚達到高潮。兩旁擺賣各種桃花、吊鐘、菊花、雞冠花、劍蘭、大麗(芍藥)等,還有大年桔、四季桔、金橘、硃砂桔。人們拖男帶女,三五成群,結伴行花街?;ń种希▓F錦簇、人聲鼎沸、歡聲笑語、熱鬧非常。如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花市場加了不少名貴品種,日本的櫻花、荷蘭的郁金香、臺灣的鉆石玫瑰、海南的觀音坐蓮……除插花取意頭外,賞花的習俗逐漸形成開來。
團年飯后,是順德小孩子們上街賣懶的時候。掌燈時分,家長給小孩一人一個煮熟的紅雞蛋、一個茨菇,一支香火或一個腰形竹織燈籠,穿上新鞋子,由父母或兄長帶領,結隊走到街上,邊走邊唱賣懶歌:“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唔懶?!薄百u懶仔、賣懶兒,賣得早,賣俾廣西王大嫂,賣得遲,賣俾廣西王大姨?!辟u懶的孩子們或到附近的土地廟,把香插到香案,或走到大街的井頭,把香火插在井沿,然后沿來路返回家,邊走邊吃紅雞蛋,吃完了雞蛋,也就象征把懶賣完;也有些地方賣懶的小孩不吃雞蛋,回家剝開分給大人吃,吃的人越多,懶就賣得越干凈。
每年年三十,順德家家戶戶例行“責年”(“責”,壓之意),即用好意頭的物品留在米缸或用盆子盛放過新年。責米缸內(nèi)有白米一滿碗、片糖兩磚(兩塊完整的黃片糖),年桔一對、茨菇兩個,臘腸一孖,(或用煎鯪魚兩條)。年三十晚前放在米缸內(nèi),用紅紙寫“常滿”二字貼在米缸外,寓意豐衣足食、甜甜蜜蜜、大吉大利、團團圓圓、長長久久、年年有余。責年物品還有連頭生菜、芹菜、韭菜、青蔥、青蒜,用盆放水養(yǎng)著留過隔年。此外還有豬大脷一條(大脷,即舌頭),豬手一只(只要右手,不能用左手,否則有“左手左腳”之嫌?!白笫肿竽_”在廣東地區(qū)意為礙手礙腳),寓意生財、勤快、長久、聰明、會算、吉利、橫財就手等。責年物品要到開年后才能食用。
新年賀歲
新年賀歲之俗,全國各地皆有。鞭炮賀新歲、接財神、買發(fā)財大蜆、拜年賀歲、演大戲、舞龍、舞獅、游龍等都是順德新年賀歲的重要習俗。
正月初一交子時之際,家家燃放炮竹,俗稱“開門炮”。主人打開大門,口呼“開門大吉”,即燃響炮竹。家家爭先燒頭炮,故燃竹之聲此起彼落,通宵達旦直至天明。賀歲燃炮竹習俗至今仍沿習,近年政府明令禁止在城區(qū)燃放炮竹才基本停止,而在郊區(qū)農(nóng)村,依然沿習。賀歲炮竹聲響過,天剛黎明,街上便有手拿一大疊用紅紙寫著“財神”二字的送財神者,走街串巷,到各家各戶“送財神”,口呼“財神到”,主人便開門“接財神”,給送財神者遞上利是一封,把“財神”貼在大門門頭或供于神案。噼噼啪啪的炮竹聲和“財神到”的呼叫聲此起彼落,新春氣息濃烈。此時小販走鄉(xiāng)串街,挑著蜆子叫賣,連聲高喊:“發(fā)財大蜆,發(fā)財大蜆!”?!按笸槨奔创髠€的河蚌,因“蜆”與“顯”同音,世人認為有顯靈之意,預示“財神”駕臨,故人們爭相購買。
拜年是民間最普通、最廣泛的賀歲習俗。在新年的一年之始,互相道賀,拜訪祝福,一則取個好意頭,二則可維系親情、人情,是值得提倡的良風淳俗。初一子時開始,人們便拜神、祭祖,然后兒孫輩給祖輩、父母拜年、行跪拜禮,祝長輩健康長壽,長輩也給晚輩祝福快高長大、前程無量之類的祝詞,并給一封新正利是。年初二,外嫁女兒回娘家向父母、哥嫂拜年。親戚朋友也多在初二、初四至初九拜年。家家備煎堆、松糕、茶果,并以“八寶果盆”招待來客,八寶盆內(nèi)盛滿紅瓜子、糖蓮藕、糖蓮子、糖甘筍、糖馬蹄、糖冬瓜、花生之類,大家互品年宵品,稱贊主人家手勢好。。
初三俗稱赤口,赤口亦為“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民間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主斗訟之事。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三,根據(jù)傳統(tǒng)習俗,當日容易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故赤口日亦稱為小年朝。另外,“赤”字含“赤貧”之意,外出沖犯赤狗會帶來貧窮。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如今這一習俗已經(jīng)淡化。
初四俗稱“行銀路”,是新出嫁姑娘首次春節(jié)返外家拜年的日子。是日一早,婆婆便用全盒備煎堆、松糕、油角,及女婿孝敬岳父母的禮物。午飯后,小夫妻雙雙回外家,給長輩拜過年,晚飯后才返男家。父母給女兒女婿回禮,除利是外,必備有頭生菜兩棵,以及蔥、蒜、芹菜,用紅紙蓋面,并需有大桔、茨菇各一對,有頭有尾原條風蔗兩條,取其大吉大利、添丁發(fā)財、相親相愛、甜甜蜜蜜之意。
派“利是”是必不可少的?!袄恰庇址Q“利事”或“利市”,亦即紅包,寓意來年萬事如意、富貴吉祥。根據(jù)《易雜注》所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之意。 由于“事”和“是”兩個字讀音相通,因此很多人都把“利事”寫成“利是”。另有咸豐《順德縣志》載:舊時順德,長輩有“相遺以物,曰饋歲”的習俗。其中包括壓歲錢?!皦簹q錢”本質(zhì)是“厭歲錢”?!皡挕奔础棒|”,“厭勝”就是“戰(zhàn)勝妖邪”。故老相傳,一年中小孩可能會碰到各種病災,此錢傍身,可除病災。后來音義訛傳,便成為今天的“壓歲錢”,即今天的利是。尚未婚娶的青年男女,亦可被贈與利是。
從初一至初七,俗稱新正頭,龍舟藝人肩托木雕龍舟或鯉魚,到各家各戶或店鋪唱賀正龍舟或鯉魚歌。龍舟說唱是順德特有的一種曲藝形式,為與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相區(qū)別,民間稱之為唱龍舟或龍舟歌,在特定語境中,也可簡稱龍舟,始于清代。相傳乾隆年間,順德龍江有個平時能說會唱的破落戶子弟,因生活無著,便在木魚歌的基礎上,改革唱腔,手提木雕龍舟,胸前掛一副小鑼鼓,邊敲邊唱賣藝度日。由于他的演唱別具一格,明快悅耳,通俗易懂,很受群眾歡迎。于是不少人競相仿效,很快便傳開來。一向以來,凡以演唱龍舟為生,十有八九是順德人,故行內(nèi)公認順德話為正宗。外地藝人要得到群眾認可,必須熟習順德鄉(xiāng)音。
龍舟說唱有兩種演唱方式,一種是沿門賣唱,一種是說唱故事。沿門賣唱即逢年過節(jié),挨家串戶演唱吉利詞,博取住戶打賞零錢、食物,故又稱吉利龍舟。由于同北方的“蓮花落”相似,又有人稱之為“乞兒歌”。賀正龍舟是吉利龍舟的一種,主要在春節(jié)期間傳唱,其內(nèi)容多以“平安”、“長壽”、“發(fā)財”、“和睦”為主,如“真高興,賀新正,賀到你門前多吉慶,一年四季個個福壽康寧。老爺生意財源盛,少爺本事好名聲;奶奶樂善好施心地正,少奶有喜又添丁。細紋仔(小孩子)快高長大兼生性,讀書伶俐又聰明;子孝孫賢代代醒(精明,有作為),蘭桂騰芳喜氣盈。榮華富貴天賜定,門闌靄瑞有吉星;買下良田足有萬頃,收租收到去省城。出入平安萬事勝,東成西就百業(yè)興;龍舟唱過人人高興,老爺奶奶大把利是派俾我擰(拿)。”
舞獅又名醒獅賀歲。早在明代,舞獅就是民間驅(qū)邪納福、節(jié)日喜慶的重要活動形式。數(shù)百年以來,春節(jié)舞獅賀新歲的習俗從未間斷。從正月初一至初八,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各個武館的獅會,以及工廠、鄉(xiāng)村的獅隊就敲鑼打鼓上街賀歲采青,許多商店門前掛出青(生菜、利是)就有獅子前來表演。一般賀歲采青是采高青、盆青、水青、橋青和板凳青,以高難的采青技藝吸引無數(shù)群眾觀看。
酬神祈福
酬神祈福是順德春節(jié)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村居因歷史和條件的不同,其內(nèi)容和形式也不盡相同,甚至同一村落每年的習俗也略有差異。這些習俗與民間信仰、日常民間習俗交織在一起構成順德獨具特色的春節(jié)習俗??傮w來說順德春節(jié)期間的酬神祈福習俗包括拜廟、開燈、出會景和觀音開庫等,而期間的舞龍、舞獅、唱大戲、聚餐等也是順德春節(jié)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年鐘聲敲響之時,燒上新年里的第一炷香是順德信男信女們的共同愿望,所以每到除夕夜順德的許多古廟都會迎來大批信眾燒香、拜廟和祈福,他們是最虔誠的信徒。
過去,一過初七“人日”,縣人便陸續(xù)掛花燈、出會景、燃放煙花爆竹慶賀,至十五日達于高潮。生子添丁歷來是順德人最重視的喜事之一,因添丁與添燈諧音,故凡生有子嗣的人家,一般都免不了在下一年的正月初十,在自家門前、本族祠堂門口和本村神廟門前懸掛用樹仔頭制作的簡樸花燈。其制作方法是選取形態(tài)較好的樹仔頭,剪去浮枝和葉片,再將彩色紙花錯落有致地扎在樹枝上,樹頭正中放一個小油碗,插燈芯點燃,以示添丁,俗稱“開燈”。同時宴請親朋、鄉(xiāng)親,共同慶祝一番。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一習俗逐漸演化為民間宴會上的“競燈”。
“出會景”通常由大鄉(xiāng)大族舉行,在初十日至十五日上街舞獅、舞龍,抬村廟菩薩出游,并選派男童化妝成戲劇人物置身其間,與別鄉(xiāng)別族其他隊伍爭奇競逐。觀眾萬人空巷,通宵達旦,熱鬧非凡。清末民國年間,順德大良依舊流行的“大良魚燈會”就是這一習俗的真實寫照。民國初年這一習俗逐漸消歇,其中的魚燈會景及水仙會景延續(xù)至抗日戰(zhàn)爭前夕?,F(xiàn)在這一習俗已退化為出色,僅在杏壇北水等村居有所保留。
傳說在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六日當日,觀音菩薩會查點錢庫一次,并于子時大開金庫,貸款助民。每年的這個時候,順德信眾就會來到觀音廟“借庫銀”、“還庫銀”、“啖生菜” 、“燒大炮”,以求風調(diào)雨順、國運安寧、身體健康、事業(yè)有成、財運亨通,俗稱“觀音開庫”。
“觀音開庫”是順德特有的民間信俗,主要流行于順德的容桂觀音堂、勒流連杜村、龍江紫云閣、觀音閣等地區(qū)。
在容桂觀音堂,人們的活動以借庫、還庫為主。借庫時在觀音壇前燃點蠟燭及三支大香并插在大爐中,然后跪下誠心禱告。之后可把衣寶在香上順繞三圈,然后化寶(由于當日觀音堂內(nèi)人數(shù)較多,故堂內(nèi)設有專人代為化寶)。據(jù)說在觀音開始開庫時辰之內(nèi),能點上頭炷香的人就能得到觀音所送出的一年中最好的運氣。隨后來到金銀庫房中抽取“庫錢”(寫上銀碼的紙包)和“壽金”(紙錠),“庫錢”有多有少。借庫完后把“庫錢”放在銀包或手袋內(nèi),妥善保存。還庫時連同壽金還回庫房。
還庫時需準備觀音衣寶、香燭各一份、壽金、金、銀各三百或一條、金花一對、五個利是封,其中四個利是封內(nèi)分別用紅紙寫上下列四句字:1、壽金為本,金、銀為利;2、有本有利;3、有借不難;4、本利歸還。而第五封是利是錢,用作添香油或送與廟祝。 一切準備妥當后,先上香燭,然后心中祈求,跟著將四封利是及衣紙一同火化,然后重新再向觀世音菩薩借庫。
而勒流連杜村以舉辦生菜會為主。生菜會是“觀音開庫”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生菜包的主要原料是蜆肉、生菜、韭菜。這三樣菜各有各的含義:蜆肉是吉祥食物,蜆肥年豐,俗稱“發(fā)財蜆肉”,或“蜆肉大發(fā)”;生菜則取其“生”字,即生生猛猛,生財有路;韭菜,是取其“韭”與“久”的諧音,意謂“長長久久”。吃生菜包希冀人財兩旺,長久發(fā)達。清末民初時,生菜會盛極一時。諺語云:“正月生菜會,五月龍母誕。”《順德美食竹枝詞》詠生菜會曰:“千席齊開笑語喧,包包青綠為兒緣。觀音廟內(nèi)生財會,功利情深商意玄?!边^去順德鄉(xiāng)間,每年都有許多“生菜(財)會”的民間儲金組織,會員按月交納少數(shù)銀兩,到第二年農(nóng)歷正月廿六零時收回本息,并美其名曰“觀音開庫”。
在龍江,人們的活動以燒大炮為主。前日,人們搭起高高的竹架,以村小組為單位大放鞭炮,以示慶賀。許多村民還自發(fā)組成舞龍、舞獅的隊伍,參與其中。屆時炮聲連綿不斷、震耳欲聾、旗幡招展、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順德的春節(jié)習俗是嶺南地區(qū),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典型代表。與北方地區(qū)相比,這里不流行吃餃子,而是流行一些寓意吉祥的美食,如生菜(生財)、發(fā)菜(發(fā)財)、蠔豉(好事)、腐竹(富足)等等。此外,平時難得一見的一些民俗,如舞龍、舞獅、龍舟說唱、唱大戲、出色等也會紛紛上演。行花市、拜廟、燈酒、各種神誕活動等是順德春節(jié)習俗特有的組成部分。雖然許多人認為神誕活動不是春節(jié)習俗的組成部分,但是現(xiàn)實的情況是,許多村居都紛紛將神誕活動,尤其是出游類神誕活動改在春節(jié)期間舉行,以適應現(xiàn)代生活。在物質(zhì)、金錢日益豐富的今天,順德的紅包利是依舊保留五元、十元的傳統(tǒng),這是值得稱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