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超, 劉新金,2, 王廣斌
(1.江南大學(xué) 生態(tài)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無錫 214122;2.江蘇蘇絲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700;3.新疆天山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830054)
真絲作為一種蛋白質(zhì)纖維,由其制成的服裝質(zhì)地柔軟光滑,手感柔和。優(yōu)越的吸濕、散濕性能被廣泛應(yīng)用于夏天襯衫、睡衣、連衣裙面料,穿著涼爽舒適。作為一種“保健纖維”,其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1],和人體皮膚所含氨基酸相差無幾,能使皮膚保持光滑,促進新陳代謝,廣受人們的青睞。近年來真絲產(chǎn)量大減,蠶絲作為服飾原料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消費需求,這讓那些以真絲織物為主要產(chǎn)品的企業(yè)將目光轉(zhuǎn)向仿真絲面料,使仿真絲面料得到快速發(fā)展。滌綸仿真絲產(chǎn)品以其價格便宜、結(jié)實耐用和尺寸穩(wěn)定性好等特點成為紡織品市場上銷量最大的紡織品之一。李崢運[2]對滌綸強捻仿真絲織物從原料選型到成品織染工藝制定原理及對常見問題的應(yīng)對辦法進行了探討。陳秀敏等[3]以細(xì)旦粘膠短纖維為原料,結(jié)合粘膠纖維吸濕性、透氣性良好的特點,通過紗線捻度與強力優(yōu)化試驗,生產(chǎn)出具有真絲織物風(fēng)格的高支強捻面料。而取自棉花種子周邊絨毛的銅氨纖維,則具有優(yōu)良的懸垂、透氣透濕、抗靜電等性能,并且擁有與真絲織物類似的光澤和手感。薛華等[4]設(shè)計了兩種規(guī)格的銅氨絲織物,并對其基本性能進行了測試分析。
目前,仿真絲面料的研究以介紹生產(chǎn)流程、設(shè)計工藝居多,對它們的服用性能及織物風(fēng)格與真絲織物對比分析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從纖維結(jié)構(gòu)性能角度入手,分析了蠶絲纖維,滌綸短纖,粘膠短纖和銅氨短纖的橫、縱向結(jié)構(gòu)及力學(xué)性能。將規(guī)格相同的滌綸仿真絲面料、粘膠仿真絲面料、銅氨仿真絲面料和真絲面料做對比,通過測試其力學(xué)性能、滲水性能、保暖性能、透氣性能和織物風(fēng)格,比較研究了這些仿真絲面料與真絲面料的性能差異,為企業(yè)后期工藝研發(fā)和改進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用相同規(guī)格的3種仿真絲面料和一種規(guī)格相近的真絲面料(吳江中迅紡織有限公司),對其頂破性能、透氣性能、保暖性能、透濕性能和織物風(fēng)格進行測試,試樣規(guī)格如表1所示。
表1 織物規(guī)格Tab.1 Specifications of fabrics
Y172型切片器、HD 026N+電子織物強力儀(南通宏大實驗儀器有限公司),SU1510型掃描電鏡(日本日立公司),2XA型生物顯微鏡(上海光學(xué)儀器廠),YG 004型電子單纖維強力機(常州市第一紡織設(shè)備有限公司),YG(B) 461E-Ⅲ型數(shù)字式織物透氣量儀、YG 601H電腦型織物透濕儀、YG 606織物保溫性試驗儀(寧波紡織儀器廠),KES織物風(fēng)格儀(日本KES加多技術(shù)有限公司)。
1.3.1 纖維形態(tài)觀察
采用Y172型切片器將蠶絲纖維、滌綸短纖、粘膠短纖和銅氨短纖進行切片,然后將被切片向上的樣品放置在載玻片上采用SU1510型掃描電鏡進行橫向觀察。選取適量纖維均勻平鋪于導(dǎo)電膠布上采用SU1510型掃描電鏡進行縱向觀察。
1.3.2 纖維強力測試
纖維細(xì)度測試參照FZ/T 01101—2008《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測定 物理法》,采用2XA型生物顯微鏡測試?yán)w維直徑,換算成線密度,每種纖維測試20根然后取平均值。采用YG 004型電子單纖維強力機測試?yán)w維強力,各項參數(shù)分別設(shè)置為:夾持距離為10 mm,夾持速度為10 mm/min,預(yù)加張力為0.1 cN,纖維細(xì)度為各自線密度。測試?yán)w維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等參數(shù),每種測試20次,取平均值。
1.3.3 透氣性測試
織物透氣性測試參照GB/T 5453—1997《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采用YG(B)461E-Ⅲ型數(shù)字式織物透氣量儀,分別設(shè)置實驗參數(shù)為:試樣尺寸20 cm2,試樣兩側(cè)壓差200 Pa。在溫度為20 ℃,相對濕度為65%的室內(nèi)條件下重復(fù)測試同一樣品的不同部位10次,取平均值。
1.3.4 頂破性能測試
織物頂破性能根據(jù)GB/T 19976—2005 《紡織品 頂破強力的測定 鋼球法》,采用HD026N+電子織物強力儀,選取同一塊織物不同部位的5個直徑為45 mm的圓形試樣,在溫度為20 ℃,相對濕度為65%的室內(nèi)條件下重復(fù)測試,取平均值。
1.3.5 透濕性能測試
織物透濕性能按照GB/T 12704.1—2009《紡織品 織物透濕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吸濕法》采用YG 601H電腦型織物透濕儀進行測試。試樣直徑70 mm,試驗時間1 h,每種樣品至少剪取3塊試樣,取平均值。試樣在標(biāo)準(zhǔn)大氣條件下調(diào)濕。
1.3.6 保暖性能測試
織物保暖性能根據(jù)GB/T 11048—1989 《紡織品 保溫性能試驗方法》,設(shè)置參數(shù)溫度36 ℃,加熱周期5次,預(yù)加熱時間30 min。采用YG 606織物保溫性試驗儀測得織物的保溫率和熱傳系數(shù)。
1.3.7 織物風(fēng)格測試
織物風(fēng)格根據(jù)FZ/T 01054.1—1999《織物風(fēng)格試驗方法總則》,首先將所測樣布放置在室溫20 ℃,相對濕度65%的標(biāo)準(zhǔn)環(huán)境下預(yù)調(diào)濕48 h,接著在同一塊樣布上選取3塊20 cm×20 cm的試樣,采用KES風(fēng)格儀分別測試?yán)煨阅堋嚎s性能、剪切性能、表面摩擦性能,測試3次取平均值。
纖維橫縱向SEM圖,如圖1所示。蠶絲纖維橫截面為不規(guī)則三角形,光澤優(yōu)雅,并且?guī)в屑?xì)微溝槽,獨特的三角形截面使蠶絲纖維具有優(yōu)良的變形恢復(fù)性能。縱向光滑,使纖維相互摩擦?xí)r有特有的“絲鳴”現(xiàn)象。粘膠纖維橫截面為鋸齒形,有皮芯結(jié)構(gòu)??v向有多根溝槽,呈波動形。這種結(jié)構(gòu)能使光的漫反射和散射增大,減少鏡面反射,從而使光線變?nèi)岷筒⑶沂箍椢镉辛己玫膶?dǎo)汗透濕性能。滌綸和大多數(shù)熔體紡絲的合成纖維類似,纖維橫向為圓形,縱向表面光滑。所以滌綸纖維在無張力的情況下抱合力和透氣性能較差。銅氨纖維橫截面無皮芯結(jié)構(gòu)且具有多樣性,有和滌綸類似的圓形,也有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這種異形截面一般蓬松度較好,壓縮彈性模量高,纖維之間空隙也比一般圓形截面大,透氣性能較好??v向表面光滑使其具有真絲般的光澤。
所以,為了達到更好的仿真絲效果,可以從纖維截面角度入手,使纖維截面異形化,紡制三角形的橫截面,從而達到仿真絲效果。
圖1 纖維表面形態(tài)SEM圖Fig.1 SEM photo of fibers surface morphology structure
纖維是組成一款織物的最基本單元[5],纖維的力學(xué)性能是影響織物面料服用性能和風(fēng)格的最基礎(chǔ)因素之一。纖維的力學(xué)性能測試結(jié)果如表2所示。在這4種纖維中,由于滌綸纖維分子鏈存在折疊和伸展鏈片晶,在適當(dāng)溫度下,分子鏈可完全伸直,形成伸展鏈原纖狀結(jié)晶[5],不僅取向度高,結(jié)晶度也高,使滌綸纖維擁有高強、高模和高伸長的力學(xué)特征。因此滌綸纖維織物一般顯得硬挺而堅韌。而粘膠纖維的結(jié)晶度較低,約為30%~35%,取向度也較低,在54%左右。因此,粘膠纖維的斷裂伸長率中等,斷裂強力和初始模量較弱,構(gòu)成的織物軟而弱。而銅氨纖維的聚合度(約66.8%)和取向度(約83.7%)較粘膠纖維高,而且銅氨纖維經(jīng)過高度拉伸,大分子的取向度較好,纖維細(xì)度小。所以,銅氨纖維強度和模量都好于粘膠纖維,但斷裂伸長較差,由其制成的面料軟而強韌。蠶絲纖維在天然紡織纖維中強度偏高,斷裂伸長率、初始模量也較一般天然纖維要高,屬于強韌纖維。這3種仿真絲纖維中,銅氨纖維的力學(xué)性能和蠶絲纖維最為接近。
表2 纖維的力學(xué)性能Tab.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bers
織物的服用性能包括基本性能和舒適性能兩大類。而本文所選用的4種面料多用于夏季服飾,所以只對其頂破性能、透氣性能、保暖性能和透濕性能這四項性能進行測試分析??椢锓眯阅軠y試結(jié)果如表3所示。為了更直觀地比較仿真絲織物和真絲織物之間的服用性能差異,將各個性能參數(shù)值與各自最大值的比值做雷達圖,如圖2所示。
表3 織物服用性能測試結(jié)果Tab.3 Test result of wearability of fabric
圖2 試樣雷達圖Fig.2 Radar chart of samples
2.3.1 織物頂破性能分析
織物頂破性能是織物服用方面衡量織物機械性能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biāo)。結(jié)合表2和表3可知,仿真絲織物的頂破性能和構(gòu)成纖維的斷裂強度成正比,斷裂強度越大,頂破強力越大。因此,仿真絲滌綸面料的頂破強力要遠大于其他三種面料,而銅氨仿真絲面料的頂破強力和真絲織物最為接近。所以,四組織物的頂破性能表現(xiàn)為:滌綸仿真絲織物>真絲織物>銅氨仿真絲織物>粘膠仿真絲織物。
2.3.2 織物透濕性能分析
織物的服用性能對一款面料的用途有著重要的意義。真絲面料因為其優(yōu)良的吸濕透氣性能,多用于夏季女士服裝。而織物的透濕性能主要和織物的密度、纖維的吸濕量有關(guān)。在織物規(guī)格大體相同的情況下,織物的吸濕性能就起了決定作用。銅氨纖維和粘膠纖維是再生纖維素纖維,蠶絲是天然纖維素纖維,它們擁有大量的親水基團,使這三種纖維有良好的吸濕性能。在標(biāo)準(zhǔn)狀態(tài)下,銅氨纖維的回潮率約為12%~13.5%,吸濕性比蠶絲纖維好,與粘膠纖維相近,但吸水量和吸水膨脹率比粘膠纖維高[5]。由于滌綸纖維親水基團少,纖維表面縫隙和空洞也較少,導(dǎo)致了其面料吸濕性能差。結(jié)合表3和圖2可知,四組織物的透濕性能為:銅氨仿真絲織物>粘膠仿真絲織物>真絲織物>滌綸仿真絲織物。銅氨仿真絲面料和粘膠仿真絲面料的透濕性能甚至比真絲面料更優(yōu)異,滌綸仿真絲面料透濕性能還有待提高。
2.3.3 織物透氣性能分析
作為夏季用面料,織物的透氣性能則是影響人體舒適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真絲織物中每根蠶絲包含許多根微細(xì)單絲纖維,使它擁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同時在絲原纖維的聚集體中,微細(xì)空隙擁有較高的空隙率,因此使真絲織物具有出眾的透氣性能[6]。而異形截面纖維由于截面復(fù)雜,纖維之間會相互影響靠近,接觸概率較圓形截面纖維低,使蓬松度和透氣性能好。因此,結(jié)合圖1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可知,滌綸仿真絲面料的透氣性能較差,而粘膠仿真絲面料和銅氨仿真絲面料的透氣性能則可以媲美真絲織物。所以結(jié)合圖2可知,這四種織物的透氣性能為:真絲織物>粘膠仿真絲織物>銅氨仿真絲織物>滌綸仿真絲織物。
2.3.4 織物保暖性能分析
織物的保溫率和熱傳系數(shù)能直接反映一款織物的保暖性能,熱傳系數(shù)表示織物傳導(dǎo)熱的快慢。結(jié)合圖2和表3可知,滌綸仿真絲織物的熱傳系數(shù)最大,銅氨仿真絲織物和粘膠仿真絲織物次之,蠶絲纖維熱傳系數(shù)最小。所以,保暖性能表現(xiàn)為:真絲織物好于粘膠仿真絲織物,好于銅氨仿真絲織物,而滌綸仿真絲織物保暖性最差。雖然真絲織物的保溫率高,但是夏季溫度普遍偏高,所以真絲織物從外界向人體傳遞熱量的速度慢,升溫也慢,意味著可以對人體起到一定的隔熱保護作用,有助于防暑。另外,由于真絲織物具有優(yōu)秀的透濕、透氣性能,它仍然是制作夏季服裝的首選面料。
由圖2織物服用性能雷達圖可知,滌綸仿真絲織物的整體服用性能和真絲織物相差最大,作為夏季面料,在透氣性和透濕性能上還有待提高,以保證身體的熱氣和汗液能夠快速排出,改善人體舒適度。粘膠仿真絲織物和銅氨仿真絲織物在服用性能上基本可以媲美真絲織物,透濕性能甚至比真絲織物更好。但是,粘膠仿真絲織物的頂破性能較差,影響織物的使用壽命。銅氨仿真絲織物的透氣性能和保暖隔熱性能較差,作為夏季服用面料,還有值得研究改善的地方。
織物風(fēng)格是織物本身所固有的,作用于人的感官所產(chǎn)生的綜合效應(yīng)[7]。目前,通過主觀接觸評價真絲織物和仿真絲織物織物風(fēng)格的方法主觀性太嚴(yán)重。因此,本文通過使用KES風(fēng)格儀用數(shù)據(jù)直觀對比分析它們之間的差異,KES織物風(fēng)格儀測試結(jié)果見表4。
表4 KES織物風(fēng)格儀測試結(jié)果Tab.4 Test results of KES fabric instrument
2.4.1 織物剪切、彎曲性能分析
織物的彎曲性能和剪切性能共同決定了織物剛?cè)嵝阅躘8]。1)織物的彎曲剛度B和剪切剛度G越大,說明織物在低應(yīng)力下抵抗彎曲變形和剪切變形的能力越強,織物越硬挺,織物的柔軟性較差。由表2可知,滌綸纖維的初始模量最大,說明滌綸纖維在小應(yīng)力下剛度大,不易變形。所以滌綸仿真絲織物的硬挺度較好,但柔軟性差。粘膠纖維由于初始模量最小,使粘膠仿真絲織物擁有良好的柔軟性。另外由于銅氨纖維在這4種纖維中細(xì)度最小,所以,銅氨仿真絲織物的彎曲剛度和剪切剛度小于滌綸織物和真絲織物,織物較輕薄柔軟。所以織物的硬挺度表現(xiàn)為:滌綸仿真絲織物>真絲織物>銅氨仿真絲織物>粘膠仿真絲織物。2)而隨著0.5°剪切滯后量2HG和5°剪切滯后量2HG5的變小,織物的懸垂性能越好。由表4可知,銅氨仿真絲織物和粘膠仿真絲織物的懸垂性要好于真絲織物,由它們制作的服裝具有飄逸感。滌綸仿真絲織物的懸垂性最差。3)2HB代表織物在彎曲形變中的粘性大小,其值越小,則面料發(fā)生彎曲形變之后的回復(fù)力越強。隨著彎曲剛度的變大,織物更容易回復(fù)到原來位置。所以,這4種面料的彎曲回復(fù)性能表現(xiàn)為:滌綸仿真絲織物的彎曲回復(fù)性能最好,真絲織物稍差,而粘膠仿真絲面料和銅氨仿真絲織物和前兩種面料還有一定差距,織物的保形性差,容易起褶皺。
2.4.2 織物拉伸性能分析
拉伸線性度LT代表織物拉伸曲線的屈曲程度。而拉伸比功WT反映織物對拉伸變形的抵抗能力,WT數(shù)值越小,織物越不易變形[9-10]。結(jié)合表2和表4可知,織物的拉伸性能和纖維的斷裂強度有關(guān)。纖維的斷裂強度越大,織物抵抗拉伸的能力就越強。因此隨著纖維斷裂強度的變大,LT值隨之變大,WT隨之減小。所以,滌綸仿真絲抵抗拉伸變形的能力最強,真絲織物和銅氨仿真絲織物次之,粘膠仿真絲織物抵抗拉伸變形能力最差。而織物的拉伸回復(fù)率和纖維的斷裂伸長率有關(guān)。當(dāng)織物受力拉伸,纖維斷裂伸長率大的纖維織成的織物,不容易斷裂,更容易回復(fù)到原來的位置,織物的拉伸回復(fù)率越好。但是其中粘膠纖維的強度低,拉伸時容易斷裂,拉伸回復(fù)性差。因此,這四款仿真絲織物的拉伸回復(fù)性能表現(xiàn)為:滌綸仿真絲織物>真絲織物>銅氨仿真絲織物>粘膠仿真絲織物。相比起其他三種仿真絲織物,滌綸仿真絲織物的力學(xué)性能更好,結(jié)合它的服用性能,更適合制作秋季運動外套。
2.4.3 織物壓縮性能分析
織物的壓縮性能反映了一款織物的蓬松性能。1)壓縮線性度LC代表織物壓縮曲線的屈曲程度,WC代表壓縮過程中外力對單位面積試樣做的功,即織物的松軟感,WC值越大,織物越蓬松。如表4可知,粘膠仿真絲面料的蓬松感最好,真絲面料次之,銅氨仿真絲面料稍好于滌綸仿真絲面料,滌綸仿真絲面料的蓬松感最差。這是因為織物的蓬松感主要和纖維的橫截面形狀有關(guān)。一般情況下,異形纖維的覆蓋性、蓬松性要比圓形截面要好,并且異形纖維截面越復(fù)雜,纖維及織物的蓬松性就越好??梢?,粘膠仿真絲織物相比起真絲織物更加松軟,除適用作衣料外還可織制被面和裝飾織物。2)壓縮回復(fù)率RC代表織物的壓縮回復(fù)程度,RC越大,織物的壓縮回復(fù)性能越好。由表4可知,織物的壓縮回復(fù)率主要還是和0.5 N/cm2織物的厚度To有關(guān)。隨著織物厚度的增加,壓縮回復(fù)率隨之增大,所以壓縮回復(fù)性表現(xiàn)為:滌綸仿真絲織物>粘膠仿真絲織物>真絲織物>銅氨仿真絲織物。
2.4.4 織物表面摩擦性能分析
織物表面摩擦性能由動摩擦平均系數(shù)MIU、摩擦系數(shù)平均偏差MMD和表面粗糙度SMD三者共同決定。由表4可知,滌綸仿真絲織物的動摩擦平均系數(shù)MIU要大于其他三種織物,布面粗糙。這是因為滌綸纖維橫截面為圓形,在無張力情況下,纖維間扭曲趨勢不明顯,抱合力弱,使滌綸仿真絲面料容易起毛起球,導(dǎo)致織物表面摩擦系數(shù)大,布面顯粗糙。而銅氨纖維的橫截面形狀為多邊形,因此銅氨仿真絲面料則稍好于滌綸仿真絲面料。另一方面,從纖維的縱向結(jié)構(gòu)來看,蠶絲纖維縱向光滑且具有絲膠,而粘膠纖維橫向呈波動形,縱向有多根溝槽,表面較蠶絲纖維粗糙。因此,真絲織物的動摩擦平均系數(shù)MIU、摩擦系數(shù)平均偏差MMD和表面粗糙度SMD都比粘膠仿真絲面料小。所以,呈現(xiàn)在面料上真絲織物的光滑性能最好,粘膠仿真絲面料和銅氨仿真絲面料次之,滌綸仿真絲面料光滑性最差。
綜上所述,銅氨仿真絲織物滑爽、懸垂性好的特點,使其成為高檔服裝里料的重要品種,特別是在高檔西裝上的應(yīng)用,使人感受至尊體驗。而銅氨無刺激柔和的特性也常被用于內(nèi)衣面料。粘膠仿真絲織物,柔軟適宜制做內(nèi)衣、外衣和各種裝飾用品。但是鑒于其蓬松柔軟,力學(xué)性能較差的特點,除適用于衣料外還可織制被面和各種填充物。滌綸仿真絲織物挺括而強韌,具有抗皺性和保形性好的優(yōu)點,但是手感剛硬生澀,懸垂性差。因此,相比于其他三種織物,滌綸仿真絲織物更適合做外套服裝、各類箱包和帳篷等戶外用品。而真絲織物無愧于紡織品中“皇后”的美名,綜合了其他三種仿真絲面料的各種優(yōu)點,柔軟滑爽,保形性優(yōu),美麗輕盈極具飄逸感,被廣泛應(yīng)用于夏天襯衫、睡衣、連衣裙面料和各種真絲圍巾等高檔服裝。
1)本文從纖維角度入手,通過觀察纖維橫縱截面,蠶絲纖維橫向不規(guī)則三角形,縱向表面光滑的獨特結(jié)構(gòu),是其具有優(yōu)雅光澤,良好手感和透氣性等優(yōu)良性能的主要原因。而在纖維力學(xué)性能方面,滌綸纖維的力學(xué)性能最好,銅氨纖維的力學(xué)性能和蠶絲纖維最接近。
2)通過測試這四種面料服用性能可知:滌綸仿真絲織物的頂破性能最好,真絲織物的保溫隔熱性能和透氣性能最優(yōu)。銅氨仿真絲織物和粘膠仿真絲織物的透氣性能可以媲美真絲織物,透濕性能甚至比真絲面料更優(yōu)異。
3)通過分析KES織物風(fēng)格儀測試結(jié)果可知:粘膠仿真絲織物擁有良好的柔軟性能和蓬松感;滌綸仿真絲織物的硬挺度、彎曲回復(fù)性能、壓縮回復(fù)性能和拉伸性能較好;真絲織物的表面摩擦性能最好,集各性能于一身手感出眾;而銅氨纖維則擁有優(yōu)越的懸垂性能。
雖然這三種仿真絲織物擁有許多優(yōu)良的特性,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相比真絲織物出眾的性能還有一定差距。為了達到更好的仿真絲效果,在不改變自身優(yōu)勢的前提下,滌綸仿真絲織物可以通過改變噴絲孔形狀來改變其透濕、透氣性能。通過增加橫截面孔洞來改善其柔軟性能。而粘膠仿真絲織物和銅氨仿真絲織物則可以通過和竹纖維、棉纖維等纖維混紡來改善其保形性差的缺點,從而達到甚至超過真絲織物。
參考文獻:
[1]鐘雷. 淺論蠶絲和真絲織物的衛(wèi)生保健功能及機理[J]. 印染助劑, 2002, 19(5): 1-6.
ZHONG Lei. Simple review with the health protection function of natural silk and its mechanism [J]. Textile Auxiliaries, 2002, 19(5): 1-6.
[2]李崢運. 滌綸強捻仿真絲織物工藝探討[J]. 化纖與紡織技術(shù), 2008(4): 11-13.
LI Zhengyun. Discussion on the technology of hard twist polyester silk mitation fabric [J]. Chemical Fiber & Textile Technology, 2008(4): 11-13.
[3]陳秀敏, 葛曉華, 孫晶, 等. 絲綢風(fēng)格高支強捻面料的開發(fā)[J]. 紡織導(dǎo)報, 2013(6): 84-86.
CHEN Xiumin, GE Xiaohua, SUN Jing, et al. Development for high-twist and high-count fabric with silk style [J]. China Textile Leader, 2013(6): 84-86.
[4]薛華, 陳春俠. 銅氨絲織物設(shè)計及服用性能測試[J]. 山東紡織科技, 2013(2): 34-36.
XUE Hua, CHEN Chunxia. Design and wearability property test of cuprammonium filament fabric [J]. Shandong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2): 34-36.
[5]于偉東. 紡織材料學(xué)[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6: 343-359.
YU Weidong. Textile Material Science [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 2006: 343-359.
[6]戴濟晏, 徐伯俊, 張洪, 等. 粘膠仿真絲織物的服用性能測試與分析[J]. 絲綢, 2017, 54(1): 9-14.
DAI Jiyan, XU Bojun, ZHANG Hong, et al. Wearability test and analysis of viscose silk-like fabric [J]. Journal of Silk, 2017, 54(1): 9-14.
[7]趙超, 劉新金, 王廣斌. 全聚紡針織物服用性能測試分析[J]. 絲綢, 2017, 54(3): 39-43.
ZHAO Chao, LIU Xinjing, WANG Guangbin. Test and analysis of wearability of complete condensing spinning kintted fabrics [J]. Journal of Silk, 2017, 54(3): 39-43.
[8]周建平, 楊元. 竹原纖維織物風(fēng)格測試與分析[J]. 紡織學(xué)報, 2012, 33(9): 47-49.
ZHOU Jianping, YANG Yuan. Tseting and analysis of style of bamboo fiber fabrics [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2, 33(9): 47-49.
[9]侯秀良, 高衛(wèi)東. KES-F織物風(fēng)格評價系統(tǒng)的發(fā)展[J]. 毛紡科技, 2005(3): 46-48.
HOU Xiuliang, GAO Weidong. Development of 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fabric (KES-F) [J]. Wool Textile Journal, 2005(3): 46-48.
[10]王美芹, 張帆, 孫宏, 等. 基于KES系統(tǒng)的再生絲麻纖維紗與毛/滌混紡紗交織精紡面料風(fēng)格分析[J]. 毛紡科技, 2016, 44(7): 8-11.
WANG Meiqin, ZHANG Fan, SUN Hong, et al. Style analysis of regenerated silk hemp fiber worsted fabric [J]. Wool Textile Journal, 2016, 44(7):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