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豆
摘要:在身心發(fā)展與環(huán)境的影響下,幼兒經常會出現失范行為,幼師要采取積極措施去正確對待幼兒的行為失范,確保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行為失范;策略
在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階段,由于認知、情感與生理方面的因素時常會出現失范行為,也即是偏離教師預期的行為,此時幼兒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去正確對待幼兒的行為失范,否則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傷害。文章將列舉出幼兒失范行為的幾種典型,并對教師如何正確對待幼兒行為失范提出建議。
幼兒失范行為的幾種類型
幼兒的失范行為,指的是幼兒的行為偏離或者違背教師在特定情境中所制定的相關規(guī)范,不過這在幼兒身心發(fā)展中是非常正常的行為表現,并沒有上升到能力、品質等高層次。具體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根據幼兒行為失范的主題進行劃分 ①任務型失范行為。與任務完成相關的幼兒失范行為,這里的任務通常指的是教師組織的相關活動,并且希望所有幼兒都參與其中,而部分幼兒則對教師組織的活動缺乏興趣,抑或是對活動中的規(guī)范理解不足,以至于無法按照教師的規(guī)范要求去完成任務。②常規(guī)型失范行為。指的是不符合常規(guī)的失范行為,主要表現為幼兒在幼兒園中不接受相關規(guī)定,干擾教師的活動秩序安排,導致幼兒園正常活動難以進行。
根據幼兒失范行為的產生原因劃分 ①情感型失范行為。指的是幼兒為滿足自身心理或生理的需求而導致出現與教師預期偏離的行為,這種情感型失范行為的產生原因通常是由于其需求無法滿足,比如好奇心的滿足需求、渴望被關注的需求以及興趣的需求。②認知型失范行為。幼兒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導致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語言溝通存在一定障礙,而幼兒在不理解教師表達意思時,則會導致違反規(guī)范,無法滿足教師的要求。
正確對待幼兒行為失范的建議
教師的教育行為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情感認知以及人格形成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在對待幼兒行為失范方面,教師要秉持正確的教學觀念與行為。
對幼兒的失范行為作出正確的認識 教師要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有深入的了解,能夠認識到幼兒出現行為失范的原因與其身心發(fā)展特點有所聯系,能夠對幼兒的失范行為作出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對待幼兒行為的認識,不但要對其某一個獨立行為進行觀察,還要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身處的環(huán)境,對不同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確保對幼兒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在面對幼兒失范行為時,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從幼兒年齡階段的思想意識中去具體分析行為產生的原因,不可以成人的標準與觀念去片面地對幼兒行為進行定性。只有對幼兒行為產生的原因有了更為全面且正確的認識,才能夠以更為開明、寬容的態(tài)度,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進行合理的管教。
轉變將規(guī)范作為衡量幼兒行為標準的觀念 規(guī)范實際也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量,在幼兒園的教育當中,這股約束力量會被用來糾正幼兒的不規(guī)范行為,而這一行為的產生前提是教師要對幼兒行為是否符合規(guī)范進行判斷。此處的判斷并不等同于定性,因為幼兒都處在身心發(fā)展階段,對事物的認知以及對自我行為的判定與約束都十分稚嫩。在面對幼兒的失范行為時,教師要突破常規(guī)定性,改變過去一味制止的慣性思維,轉變將規(guī)范作為衡量判斷幼兒行為標準的觀念,將規(guī)范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對幼兒失范行為原因的探究方面,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規(guī)范改善幼兒的行為,使其能夠向社會行為準則發(fā)展。此外,教師要改變心態(tài),擺正自我定位,在與幼兒的相處中不再以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的管理關系自居,要與幼兒建立友好平等的關系,促進彼此的共同發(fā)展。
加強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為的反思 反思在發(fā)揮約束力作用的同時,也有著對人行為的引導與教育作用。在針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只是簡單的規(guī)范制定者,同樣也是對幼兒行為規(guī)范的引導者、示范者以及塑造者。在面對幼兒行為失范時,教師對待失范行為的態(tài)度與管理方式,同樣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其中強制性的管教行為方式會導致幼兒建立錯誤、消極的社會行為,所以,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重視對幼兒主人翁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現階段,我國的幼兒教育存在著許多的現實問題,其中幼兒園班額過大則是其中重要的一點。在當前形勢下,為改善這一問題的現狀,需要幼兒教師扮演好教育活動中的引導者、管理者的角色,重視對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的興趣。
結束語
在面對幼兒不同類型的失范行為時,我們的幼兒教師要正確對待,對幼兒出現行為失范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轉變將規(guī)范作為衡量幼兒行為標準的觀念,并且要對自身教育行為中的失范進行反思,同時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努力培養(yǎng)幼兒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進而引導幼兒對行為規(guī)范有更正確的認識,逐步改善失范行為。
參考文獻
[1]劉冰.幼兒行為“失范”的類型及原因分析[J].文教資料,2011(15):139-140.
[2]張曉鵬.幼兒行為“失范”的成因及應對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5).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北溝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