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榮
“人無德不立,業(yè)無德不興?!闭缣招兄裕骸暗赖率亲鋈说母?。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庇捎谛闹前l(fā)育的規(guī)律性,就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來說,青少年時期正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發(fā)展階段。以“教書育人”為天職的基層學校及其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本著“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指導思想,立足現(xiàn)實、與時俱進、奮力拓新,積極開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并舉”的德育教化活動,為培養(yǎng)思德高尚、情感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新生代,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就高中語文課來說,如何開展德育方面的有效滲透活動呢?筆者擬就如下幾個方面簡要闡述之。
在內(nèi)容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
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是“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基礎教材是從事課程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同樣道理,課堂教學基礎教材是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滲透的“前沿陣地”和“重要場所”。從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作品中蘊藏著豐富多元的德育元素,如果忽視或淡化這些,既是令人遺憾的浪費現(xiàn)象,又是不容忽視的瀆職行為。
究竟如何在教材內(nèi)容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呢?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認真以待,善于捕捉德育契機,并且把德育滲透切實擺放到日常性教學活動之中。以《<吶喊>自序》教學為例,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深情寄語道:“我們沐浴在現(xiàn)代中國的幸福陽光里學習生活著,然而一百多年前的中華民族又是什么樣子呢?你們可曾回想過,多少革命先哲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振興,進行了怎樣艱苦卓絕的斗爭和探索嗎?今天我們重溫魯迅先生當年為尋求拯救國家民族之道的心路歷程,認真接受他那崇高愛國主義精神的洗禮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一步以愛國精神為主線,著重講述魯迅為了拯救國民靈魂而不斷修正自己理想,把個人追求和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崇高品質(zhì)。教學收尾時,再次強調(diào)傳承魯迅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整個教學中始終不忘德育滲透,實實在在地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在讀寫互動中加強德育滲透
就語文課程來說,閱讀與寫作是一項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組合”式實踐工程。不僅如此,它們還是學生學習實踐與情感體驗的“試驗地”和“校兵場”。高中學齡已然具有相應的明辨是非能力,讓德育滲透普及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活動,這既是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又有利于在讀寫互動中贏得不容忽視的潛移默化效益。
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除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外,還講述了藺廉之間發(fā)生由“將相失和”到“握手言歡”的感人故事。在內(nèi)容教學前后,筆者要求學生就其中人物事跡和故事現(xiàn)象寫一寫心得體會。有人贊頌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和寬宏大量,有人欣賞廉頗的磊落爽直和勇于改錯,有人稱道趙王的招賢納士和用人之道,還有人敬仰秦王的進退自如和胸懷天下……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學生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和“營養(yǎng)品”。再如寫作專題訓練,現(xiàn)行必修3和必修4作文訓練,全是緊貼現(xiàn)實的議論文體,這正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契機。筆者選擇了三類題目——《中學生打工利弊談》《談男女生的交往》《上網(wǎng)利多?弊多?》來大做文章:一是讓學生明辨是非、充分討論,從中提煉出中心論點;二是要求學生找出正反兩種論據(jù),然后進行相互之間的熱烈交流與資源共享;三是為學生點撥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如此而為,既達成了寫作訓練目的,同時把德育教化積極有效地滲透到寫作訓練活動,可謂是一舉多得。
在第二課堂中加強德育滲透
如果說課內(nèi)教學是對學生啟智益能的重陣地和主渠道的話,那么,以拓展延伸為活動形式的“第二課堂”則是對它的有效策應和必要補充。毋庸置疑,第二課堂既是傳知授能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對學生實施德育教化過程中無可替代的重要場所。不僅如此,“課外天地,大有作為。”我們應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以魯迅先生的《藥》教學為例。為了深入領會19紀初國民的思想覺悟以及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切實感悟作者那救國救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不斷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筆者設計并布置了如下“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把《藥》這一小說改編并排練成課本劇。在之后的一段時期內(nèi),筆者不時地指導他們?nèi)绾伟盐掌矫翊砣A老栓麻木無知的內(nèi)心世界,如何體現(xiàn)劊子手殘殺革命者的兇惡本性,如何表達革命者夏瑜沒有充分發(fā)動普通大眾的悲哀心態(tài),引導并啟示學生充分理解魯迅先生對時代革命悲劇的痛徹思考。與此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人物特征和作品主旨,筆者還借助多媒體播放了《藥》這部電影,讓他們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綜合立體地接受了愛國主義和革命歷史主義的思想教育。從某種角度上說,第二課堂具有一定的寬泛性和自主性,德育教化形式應當更豐富,效果應當更深刻。
以上是筆者關于加強高中語文德育滲透的簡要性實踐與思考。綜上所述,德育的滲透與強化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偶爾為之。恰恰相反,我們應時刻高舉德育大旗,讓德育之花在校園上空四季飄香。
(作者單位:河北省鹽山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