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夢桐
2015年,網(wǎng)上曾流傳了一篇題為《“年入70萬不夠用”算哪門子危機》的文章,曬出了一個中產(chǎn)階層家庭的糾結和焦慮。在文章中,作者表示,自己最直觀也最現(xiàn)實的煩惱就是沒錢。她的家庭收入稅前大約為75萬-80萬元,到手差不多是50萬元左右。
年入70萬元在一般人看來已是朱門繡戶了,但作者為何還要為財務感到焦慮呢?我們來悉數(shù)一下她的開銷:
1、水電煤電話物業(yè)小區(qū)停車等公用事業(yè)費: 2500元/月,一年約30000元。
2、車輛加油停車: 50000元/年。
3、孩子教育:私立小學學費3.3萬/年、餐費2500元/年、校車費9000元/年、課外輔導班60200元/一年,教育小計費用10萬元。
4、餐費:10萬元/年。
5、日用品:14000元/年。
6、旅游:7萬元/年。
……
這是作者一家全年的開銷,約40萬元左右。這么多錢,還有存款,看著也夠花了,不是嗎?
其實不然,作者想到將來,還有這些開支是需要準備的:
1、子女教育:女兒如果在18歲高中畢業(yè)就出國的話,我們就至少需要準備200萬元的存款;如果她高中需要讀國際學校,支出需要增加100萬元。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未來10年最大的開支。
2、醫(yī)療:家里的4位老人,未來10年都將進入80歲左右的年齡段,而我們自己也將進入四五十歲的疾病高發(fā)年齡段,50萬-100萬元的應急醫(yī)療費用,可以說是救命錢。
3、養(yǎng)老金準備:10年以后,我和先生都將步入50歲左右的中年期。退休后的生活要能保持一定水準,更多仍需要依賴于我們自己養(yǎng)老金的準備。以現(xiàn)在物價,一年6萬元支出的考慮,兩個人如果都有幸活到85歲,就需要準備150萬元的養(yǎng)老金。
4、子女結婚:不管別人怎樣想,我女兒結婚時,除非她自己不要,不然我會盡力為他們的小家庭助上一臂之力。我們這樣的家庭,準備100萬元左右差不多吧?
5、個人培訓:越接近四十,隨著“中產(chǎn)”生活的軌跡越來越清晰,自我的提升也變得迫切而重要。尤其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逐漸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膚淺和不足,因此更確信也更有目標地希望在自己向往的領域中,可以有進一步的發(fā)展。我的目標是考出心理學碩士學位,大致所需要的經(jīng)費是15萬元左右。
6、大宗開支:更換車輛大約在30萬-40萬元,置換或房屋裝修及各類電器更換,大約40萬-50萬元。
綜合以上,差不多在550萬-650萬元之間。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產(chǎn)階層不少已經(jīng)步入中年,負擔著家庭的醫(yī)療、飲食、娛樂等各種不斷上升的成本。和草根階層不同,他們在住房、汽車、生活方面的追求是更為舒適和精致,在子女教育方面更為苛求完美,恨不得子女一出生就通曉8國語言。
有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中產(chǎn)階級93%的收入來自工資,還貸、購物、教育讓他們變身月光族,其中僅還貸款的支出就占收入的58%。隨著中產(chǎn)年齡的不斷增大,開銷也在不斷增大。
雖然日子表面光鮮亮麗,但由于財務的過于吃緊,幸福感可能還不如民工。
王某就職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2010年,他和妻子辛苦攢錢在坂田買了套二手房,當時大概花了120萬元,每個月房貸6000元。2011年,夫妻倆生了個兒子。2016年,夫妻倆又生了個女兒,老婆辭職,做起了全職太太。
2015年,深圳房價大漲,家中又有幾十萬元閑錢,考慮孩子以后要上學,以及認為房價會漲不會跌,所以又在原特區(qū)內買了套五六十平方米的學區(qū)房,總價300多萬元。家里的錢不夠首付,就拿第一套房找人搞了70萬元抵押貸款,湊在一起付了首付,貸款260萬元,月供1.7萬元。
70萬元的抵押貸一個月也要還七八千元。全家就他一個人掙錢,到手的工資兩萬多元,不包括獎金和分紅。但他兩套房貸加上抵押貸,每個月花費約3萬元,只能靠獎金補貼家用,日子過得緊巴巴。
前段時間公司要安排他出國,但因為家庭條件去不了,最終無奈選擇離職。出去找工作,機會寥寥可數(shù),到一些小公司面試,基本月薪也是稅前不到兩萬。
他打算把學區(qū)房賣掉,但行情低迷,難以交易,即便能成交,本來350萬元的房子可能僅能賣300萬元,還完貸款,也就不剩什么錢了。就算把學區(qū)房賣掉,再找工作,還是完全入不敷出。
那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其實他忽視了三個問題。
首先,他忽略了房產(chǎn)作為投資產(chǎn)品的低流動性?!胺孔邮怯脕碜〉?,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chǎn)投資成本高,不像一般商品買賣可以在短時間內馬上完成,輕易脫手,房地產(chǎn)交易通常要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旦遇到調控政策出臺,市場形成觀望情緒,想要脫手就更加難了。投資者一旦將資金投入房地產(chǎn)買賣中,如果家庭遇到緊急情況,急需大筆資金,很難在短期內變現(xiàn)。
第二,男主在房產(chǎn)上的配置比例過重。正如上面所提的《“年入70萬不夠用”算哪門子危機》的作者測算,一個個的壓力不大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在還完房貸、車貸等一系列貸款之后,必須要有存款在550萬-650萬元之間,而這個標準對于當今中國的中產(chǎn)階級而言,恐怕并不輕松。
第三,盲目動用杠桿。主人公動用了杠桿,而沒有承擔杠桿風險的能力。明明是保守型投資人,偏偏投資了高風險的資產(chǎn)類型,當風險來臨時,只能忍痛割肉。再加上投資的資產(chǎn)變現(xiàn)周期較長、流動性差,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困局。所以,深圳兩套房又如何?你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最后反而會被房產(chǎn)拖垮。
許多中產(chǎn)階層人士都是知識分子,這些道理他們也都一清二楚,但卻還在“獨木橋”上執(zhí)迷不悟地走下去。對此,也有外國學者嘲笑中國中產(chǎn)真的是窮得只剩房子了。
中國中產(chǎn)總會給人一種錯覺,表面上生活得光鮮亮麗,實則外強中干。每天拼命工作,努力加班,賺得不少,但實際上存下的又很有限,翻來覆去依然為錢發(fā)愁。
那為何同齡人之間的存款還是能拉開差距呢?或許是因為你在睡覺的時候,人家的錢仍在工作。如此看來,做好理財規(guī)劃也就成為不少中產(chǎn)擺脫焦慮的希望。
舉個例子。
J姐是某公司里一個項目負責人,從本科畢業(yè)起至今已經(jīng)大概工作了七八年。撇開工作上的事情不談,J姐在公司內一直以善于理財而著稱。
在2008年,房價飆升前夜,經(jīng)過一番考慮后,J姐拿著父母贊助的首付,買下了位于城郊的一套小房子,開始用自己的公積金還貸。成為房奴后,J姐一方面更加辛勤地工作,一方面開始在業(yè)余時間涉獵理財?shù)闹R。從定存到保險,從基金到股票,外加紙白銀和外匯,沒有J姐沒涉足過的領域。
與J姐一同進入公司的還有一位女同事叫L姐,因為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J姐和L姐的薪酬一直相差不多,基本上屬于同一收入層次的人。L姐的家境比J姐寬裕一些,剛畢業(yè)就結婚了,婚后父母給了她10萬元作為陪嫁。由于沒有理財觀念, L 的10萬元一直靜靜地躺在銀行卡里面,連最簡單的銀行理財產(chǎn)品她都懶得去買。
漸漸的,J姐和L姐的生活開始呈現(xiàn)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L姐每天在焦慮買不起天價的學區(qū)房,兒子上不了好的小學,父母年紀越來越大,生活的開支難以負擔,單靠自己和老公的薪水上漲,遠遠不夠解決這些煩心事,工作上也力不從心。J姐由于在早期已經(jīng)完成了財富的初步積累,現(xiàn)在很悠然淡定,不徐不疾。理財上,繼續(xù)探索開源節(jié)流之道;事業(yè)上,不斷為自己充電。
時間是最具匠心的設計師,它可以見證人生的變遷和財富的增值。作為中產(chǎn)的你,如果還沒有投資理財,沒關系,從現(xiàn)在開始著手,還來得及。不然,下一個10年,你將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