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雯
摘 要:本文立足于英語教學大綱,分析了自恢復(fù)英語高考以來,英語教學方法與學生接受度之間的關(guān)系,提出母語教學法的必要性,深刻分析了母語教學法的適用范圍及其可行性。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母語教學法;幼兒英語教學;教學現(xiàn)狀
自196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就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1983年以后,英語成為了初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學生統(tǒng)一參加英語高考。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一帶一路建設(shè)更是把中國帶向了全面國際化之路,學好一口流利的英語,不僅是交流的必備工具,也是國際化要求。
回顧我國英語教學現(xiàn)狀,最開始我國是從初中開始重視英語的,普遍采用講授法來教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開始在小學普及英語,也有些大都市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在教學方法上,大多數(shù)老師普遍選擇講授法與練習法相結(jié)合。普遍來說,學生們從小學開始接觸英語,而母語基礎(chǔ)薄弱,沒有母語語境,也使得學生很難真正沉浸于英語的學習中,導(dǎo)致其英語水平離母語水平也是非常遙遠的。在我國,總是把英語當作是一門考試學科來學習,總是在糾結(jié)語法和時態(tài)的問題,并不是把它當作一門語言來學習。和我們最初學習母語一樣,最開始都會犯錯,母語如此,為何要苛求自己一開始就把一門外語學得通徹呢?因此,我就在想,是否用母語教學法——學習母語那樣的方法來學習英語,英語的水平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達到母語的水平?那么,用這種方法的話在什么階段效果會更好呢?
于漪女士說:“母語是父母給的,母語是家給的。家給的語言,是一種有形無形、有聲無息的存在,是歷史流注的民族精神?!惫湃嗽疲何囊暂d道。語言本身是一種工具,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是一種文化的承載體,對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結(jié),發(fā)揚民族文化有極強的凝聚作用。
母語教學法也正是如此。母語教學法以聽說帶動讀寫的方式給學生全新的英語學習體驗,讓學生像學習母語一樣學習外語。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法的漢英直譯式表達,母語教學法所提倡的浸潤式英語學習能讓我們學習英語就像最初學習母語那樣,從最開始的牙牙學語,到后面有自己的思維,能夠快速組織語言,實現(xiàn)自然流利的表達。
母語教學法剛被提出時也有學校做過實驗,在封閉的學校,全英文交流,老師也全是外教。但是人力物力的不足,不得不停止。如今,社會的發(fā)展和英語的普及度,母語教學法又再一次出現(xiàn)在教學課堂。
對于初高中的學生而言,不能像小學、幼兒那樣去糾正他們的發(fā)音,因為他們已經(jīng)開始糾結(jié)于時態(tài)、語法等問題。一位美籍教師曾經(jīng)說過“試想一下,在母語環(huán)境里一個人尚且需要學習好幾個年頭才能講好自己的母語,將近十年才能寫好自己的母語。我們怎么奢望每周花幾個小時就能學好一門外語呢?”而中國的初高中大多屬于應(yīng)試教育,花課堂時間讓每個同學都開口說英語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大部分老師會結(jié)合運用講授法和練習法讓同學們盡可能在考試中多得分數(shù)。盡管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們認識很多單詞、句子,但是真要與外國友人交流是非常困難的。一句網(wǎng)紅語言“英語不及格,說明我愛國”成了初高中學生們不學英語的盾牌,從心理角度分析,初高中學生屬于較嚴重的叛逆時期,他們不僅不愿意去學習,甚至抗拒英語所以母語教學法對他們來說很難實現(xiàn)。
對于小學生來說,母語教學法對他們有很大幫助。盡管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會用較完整并正確的句子來表達自己,但他們的腦海中存在著的漢語句子的框架結(jié)構(gòu)并不是特別穩(wěn)固,其次小學生很聽老師的話,在采用母語教學法時老師都盡量用全英文去表達,就算學生聽不懂也不要用漢語去解釋,而是用小朋友的思維去考慮,如果他們想表達但是不會說該怎么辦?然后通過肢體語言去幫助學生理解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中文。就像是我們想要用A表達C這件事,但是學生并不能靠語言直接理解C,如果我們先告訴學生中文,學生就會先把A理解成B然后再用B把C表達出來。這樣學生想表達C時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B的影子。但是當我們通過肢體去幫助學生理解了A的話,學生就可以一步到位,直接用A表達C。這也正是母語教學法理想的結(jié)果。
當然,母語教學法的理想階段是幼兒階段。在小孩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他們的模仿力是很強的。因為小孩出生是只會用哭和笑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的好奇心很強,對所有事都充滿好奇,想去探索。如果有人對著他說話,他就會去觀察,去模仿,就算說不出完整的詞語,句子他也會模仿大人們說話的語調(diào),用咿~呀~去回應(yīng)別人,去表達自己。慢慢地,他們就會通過簡單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就像他想吃蘋果了,但是卻不知道該怎么說時,他說出來的可能是錯句,但是這也正是我們最初學習的一件事的模樣,從錯誤中去學習。也正因為這樣,沒有語法,時態(tài)得到束縛,他們表達了想表達的,我們也能夠理解他所表達的就足夠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不斷的觀察,模仿然后就會像學習母語一樣,一個詞語到一個句子到一段話來回應(yīng)別人表達自己。這也正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大城市在幼兒園就實行雙語教學的原因。
總之,相對于傳統(tǒng)以講練寫為主的學習方式來看,母語教學法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它倡導(dǎo)從幼兒園開始,以幼兒園和小學為重點,通過聽說帶動讀寫的方式給學生全新的體驗式情景式英語學習環(huán)境,能有效摒棄傳統(tǒng)教學體系中的所有弊病,讓每個學生突破無法開口交流的瓶頸,彰顯英語學習的基本功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英語為母語的思維模式,使學生的英語交流技能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循序漸進的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