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在我黨的歷史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十八大后,黨中央從嚴治黨,以上率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顯著增強。但不可忽視的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具體實施中仍存在不少難點,在操作層面的研究也是鳳毛麟角。從個人如何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角度,探求破除難點的規(guī)律和方法。
[關鍵詞]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資格;批評資本
[作者簡介]宗輝(1982—),男,河南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共行政管理。(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把自我批評、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以及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總結(jié)為共產(chǎn)黨三大優(yōu)良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就是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正確處理和解決黨內(nèi)矛盾,克服缺點、糾正錯誤的作風。在馬克思主義政黨歷史上,最早提出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是恩格斯,他在1847年12月在《路易·勃朗在第戎宴會上的演說》一文中說:“各國民主主義者的團結(jié)并不排斥相互間的批評”。恩格斯說:“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
我們黨在歷史上,有許多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解決黨內(nèi)存在突出問題成功的實踐。延安整風,使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jié);八七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消了他在黨內(nèi)的職務,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chǎn)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全面撥亂反正的一次重要會議,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開端;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重新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優(yōu)良作風在黨的歷史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充分表明了它的有效性。同時,批評與自我批評也存在著時代性。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萬千將士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戰(zhàn)略戰(zhàn)術稍有失誤就可能造成重大傷亡,在那樣的“硬”環(huán)境下,批評與自我批評可以說是刻不容緩、真刀真槍。革命勝利后,我們的黨由革命黨變成了執(zhí)政黨。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全黨上下面臨更多的是工作生活作風上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軟”環(huán)境下,“批評與自我批評”變得難做難成,但對于共產(chǎn)黨這個先進的唯一的執(zhí)政黨,又是必作必成之事。
一、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難點
(一)傳統(tǒng)思想與人的本性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等級思想根深蒂固,它影響著每個中國人的一言一行?!墩撜Z·為政》中子有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中有“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唐代韓愈《題炭谷湫祠堂》詩:“森沉固含蓄,本以儲陰奸?!敝袊恕昂睢?,凡事常常不會挑明了說,害怕得罪對方,讓對方記仇。這種思想使得人與人的關系表面上一片祥和,實際上卻暗流涌動,不易于人與人之間化解矛盾,和諧共處。
老子《道德經(jīng)》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所謂“知人者智”,是說了解他人,乃是智慧和能力上的表現(xiàn),“自知者明”,是說了解自己,乃是明澈的表現(xiàn)。換言之,必須克服某種障礙,才有自知的可能,否則,再多的智慧,也不足以自知。自知的障礙何在呢?歸結(jié)到一點,就是人都有自我肯定的需要,這種需要同客觀的自我認知形成沖突。出于自我肯定的需要,人們常把理想的自我當作事實的自我,沉浸在虛幻的滿足中,在自知的面前,形成了一層“自障”,所以老子說“自知者明”。那么,要達到自知,從道理上說也很簡單:把“自我”與“他人”放在同等地位上看待,如此,用于“知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將在“自知”上發(fā)生同樣的作用。只不過這道理雖簡單,要做到卻實非容易。
(二)批評資格和批評資本
批評資格是指批評者對被批評者開展批評所應具備的身份。人們習慣對他人開展應有的批評,卻往往忽視自身是否具備批評的身份,容易導致批評失效,甚至關系破裂。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資格”常被賦予重要的意義。儒家推崇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實際上說的就是資格的問題。資格不具備,批評往往會失去根本前提。下級批評上級、晚輩教育長輩、學生指導老師,都被認為是“資格”的缺失;甚至同事或朋友之間的批評,也不一定就具備批評“資格”。批評者是否具備“批評資格”常常比問題的對錯還要重要。
批評資本是指批評者對他人實施有效批評所應具備的素質(zhì)與能力。批評資本可以是智商和情商層面、精神和物質(zhì)層面或品德和技能層面,只有具備起碼高于“被批評者”的水平,批評才可能會有成效。具備批評資格是實施批評的前提,擁有批評資本是正確批評的關鍵。而在實際批評他人時,多數(shù)人往往注重的是就事論事且好為人師,而容易忽視自己是否具備批評資格和批評資本,從而導致批評失效。而對“自我批評”而言,缺乏科學有效的實施方法也是批評資本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每個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同、個人意志力不同、自我批評成效標準難以統(tǒng)一等客觀困難的存在,開展自我批評隨機性隨意性強,難以有效地開展自我批評。
二、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
(一)獲取批評資格和批評資本
批評資格分為三類:一類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具備的。比如年長者的資格、父母的資格等等;第二類是隨著個人事業(yè)上發(fā)展而具備的職務資格。比如領導職務的資格、企業(yè)負責人的資格、專業(yè)技術職稱的資格等;還有一類是伴隨著做人做事的到位而形成的非身份性和非職務性資格。比如恩人、知己或愛人的資格等等。批評資格具備了,才有開展批評的前提。人要注意批評資格的獲取,把做人做事的功夫下在平常,關鍵時刻說話才有力度。
批評資本是指批評者對他人實施有效批評所應具備的個人素質(zhì)與能力。當個人通過不斷地學思踐悟,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和技能,在道德修養(yǎng)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使得自身的社會價值持續(xù)提升,那么他的批評資本也就會隨之增加。隨著批評資本中的硬性資本(知識、經(jīng)驗、財富等)的積累,軟性資本(理解力、判斷力、社會影響力等)就會由不斷提升,最終體現(xiàn)在對是非曲直的準確判斷以及對未來形勢的客觀預見性上。
即使具備了批評資格和批評資本,也不要“好為人師”。一是人的自尊心具有兩面性。自尊心帶給人的不僅有自愛、自重等積極作用,也會帶來虛榮、敏感等消極作用。自尊心越強的人,對他人批評的本能抵觸也越強烈。人在受到人身攻擊的時候通常會本能地予以反抗,這同樣體現(xiàn)在受到言語攻擊(包括批評教育)上,尤其是在批評者資格缺失的情況下,被批評者第一反應往往不是去關注批評內(nèi)容的正確與否,而是首先會感到心理不適從而立即反駁(為自己辯解或是反擊批評者),這就是自尊心的另一面在作怪。另外,每個人認識問題的角度不盡相同。因為人的個體差異,看待同一問題往往會有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去除帶有自私性和欺騙性的批評,即便是真誠的、客觀的批評,也時常具有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在感性問題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感性問題常常沒有標準答案,批評者實際上很難在被批評者的情感問題上做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即便在理性問題上,由于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原理,個人理解的程度角度不同也屬正常。
(二)講究批評他人的策略
1.挖掘問題真實起因。具備了批評資格和批評資本,要善于分析他人言行真實起因。本質(zhì)時常穿著現(xiàn)象的外衣,需要深層次的思考才能將它呈現(xiàn)。孩子經(jīng)常罵人打架,父母要看看是否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下屬經(jīng)常不守規(guī)則,上級可以想想獎懲機制是否完善;學生成績落后,老師要思考教學的思路是否有偏差。對待被教育者的錯誤言行,簡單粗暴地批評或懲罰作用不大,找到造成言行不當?shù)母驹?,批評才會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
2.注重批評的方式方法。一是要注意批評的時機和場合。通常來說,批評的時間應趕早不趕晚。人第一次犯錯或是剛剛犯錯的時候最無措、最愧疚,這個時候?qū)嵤┡u的效果最好,一旦拖延開來,就會讓人有時間為自己尋找借口;進一步講,批評的時間應趕準不趕早,當被批評者沒有因自己的錯誤而吃虧翻跟頭,或是自我還沒有出現(xiàn)困惑而需要幫助的時候,批評者的金玉良言往往難以入耳入心。對于未成年人或心智不成熟的人,更適宜趕早批評;對于成年人或心智成熟的人,更適宜趕準批評。批評場合最好選擇在錯誤言行發(fā)生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會在犯錯后的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錯誤并后悔反思,無需他人進行批評。二是因人施批。對待批評,有人吃硬、有人吃軟。吃硬的人不愛聽道理,只屈服強者。在部隊里老兵帶新兵,在行會或幫派中老大帶小弟,依靠的常常是拳頭和義氣。吃硬的人多數(shù)缺乏文化,只有靠拳頭和義氣安身立命;另外,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文明的外衣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叢林法則。對待此類人,要善于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以硬制硬?!肮靼糁鲁鲂⒆印钡慕逃绞酵容^適用這類人群。但強硬式批評易激發(fā)矛盾,批評應就事論事,剛?cè)岵?。吃軟的人崇尚以理服人,厭惡強權、不畏暴力。批評他們要循循善誘,不可蘿卜大棒;要講道理、擺事實,促使他們自己想通問題。其中不乏有些人喜歡認死理、鉆牛角尖,或是巧舌善辯。對待這類人,要學會柔中帶剛,這個“剛”是原則,是道理。通常不存在軟硬不吃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硬”與“軟”的傾向,批評者須把好脈,對癥下藥。
(三)把握自我批評的規(guī)律
自我批評存在規(guī)律可以遵循。在開展自我批評之前,自我批評者應該鼓起一個“勇氣”、堅定一個“決心”、抱有一個“態(tài)度”。一個“勇氣”是直面自己的勇氣。直面自己,非常不易。照鏡子看外在,人尚覺自美,在靈魂深處自我革新,實需勇氣。一個“決心”是對“自我批評”堅持一生的決心。它是不斷趨近目標、趨向完美的過程,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很多時候還會反彈退步,所以要有永不停止的堅強決心。一個“態(tài)度”是面對難以克服問題的正確態(tài)度。自我批評是為了不斷完善自我,并非改頭換面。尊重真實的自我是自我批評的前提。自我批評是修正自我,不是以某種標準格式化自己,否則只會讓自己迷失。
開展自我批評的規(guī)律,可以從“問題導向”、“制定計劃”和“循序漸進”三方面來進行:
1.問題導向。問題導向就是“自我批評”要以實際出現(xiàn)的問題為抓手。多數(shù)人之所以沒有開展過自我批評,是因為從不認為自身存在問題;要么就是對自身問題雖有所察覺,但無意識去深入思考,更無動機探求原因,尋找克服辦法。問題的出現(xiàn)是開展自我批評的最佳契機。越是在遭遇挫折,尤其是重大挫折時,人越可能產(chǎn)生自省向好的愿望,教訓往往比掌聲更能讓人感受深刻。所以,開展自我批評首先要抓住“問題”造成挫敗感所帶來的契機。
2.查找原因。第一步是分類,將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例如可以把問題分為:克服不良習慣、學習與人相處、追求成功事業(yè)、塑造獨特自我等等。每個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分類;第二步是查找原因。這個原因不是理論上的原因,也不是別人眼中的原因,而是你所能切實感知到的自身的原因。只有自己坦誠把真實原因揭露出來,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克服辦法。這里要克服自尊心帶來的障礙,你是跟自己在溝通,必須要跳出自己看自己。同時也必須尊重自己的過去,尊重并承認自己的過去才能擁抱更好的未來。
3.尋求辦法。第一個階段是破冰階段??鬃印墩撜Z·學而》中有“一日三省吾身”。面對自己列出的問題清單,必須每日一省。把自我批評比作是爬山,第一階段感覺最累,也是最容易放棄。這個階段就要時刻牢記自己存在的問題,并著力避免。對待問題,先給自己打個底分,每日給自己評分,同時確立一位榜樣來激勵自己。通過破冰階段,生活小節(jié)、小毛小病等簡單問題將會得到明顯糾正;習慣性頑固性問題會有所突破;性格類問題雖還沒有進展,但信心已經(jīng)慢慢建立,逐漸掌握自我批評的方法和節(jié)奏。這個階段至少要持續(xù)半年以上。
第二個階段是攻堅階段。爬山突破了前期的疲憊期,進入到穩(wěn)定的節(jié)奏當中?!耙蝗斩嗍 边^度到“三日一省”。這個階段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鞏固成果。任何一個通過自我批評得到改過的問題都很容易反彈。對于已經(jīng)解決的輕度問題(小節(jié)、習慣類),決不能從清單上刪除,反而要時常警醒自己。第二是要用心攻克中度問題(習慣頑固類)。這類問題雖有所突破,但距離成功尚遠。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夯實基礎力量,通過不斷嘗試來尋求正確的方法。關注自己的進步,哪怕只是一星一點。找到突破口,難題就會迎刃而解。這個階段至少要經(jīng)歷兩到三年。
第三階段是沖刺階段。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五·謂秦王》:“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钡搅诉@個階段,絕大多數(shù)問題都得到克服,但仍有個別問題(性格類問題)沒有成功,甚至沒有起色。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對于性格類問題,應關注多一些的是彌補缺陷,注重少一點的是對抗本性。鉆牛角只能讓人漸失信心。跟自己較勁,也要會和自己暫時“妥協(xié)”,以“基本功”和“正能量”為拳頭,彌補性格中短板。這個階段沒有期限,需要用一生去努力。境界有高低,自省無止境。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艱難和驚喜,會有反復和起色;會有堅持和突破,會有迷茫和執(zhí)著。這會是一個不斷反復,但不斷上升的過程。自我批評,沒有終點,只為做更好的自己。
通過前三個階段的努力,人最終會踏進平和階段,就像火箭突破大氣層的阻力而把衛(wèi)星送入了太空軌道,速度會慢下來、節(jié)奏會緩下來,自我批評成為了你的常態(tài)和習慣。這里的你自信不自負、自尊不自大,習慣于時常與自己對話,能夠自覺修正反復的老問題和出現(xiàn)的新問題;心態(tài)平和、意志堅定,能從容坦然面對世間一切人與事,無限地接近于最完美的自己。
[參考文獻]
[1]張榮臣,謝英芬.向我開炮——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藝術和方法[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
[2]歐永寧.論毛澤東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思想[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12).
[3]楊韶春.論新形勢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J].大理學院學報,2011,(3).
[4](美)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