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的廣泛興起,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社會己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鶎诱帕υ谧悦襟w時代面臨機遇和挑戰(zhàn)?;鶎诱绾卧谧悦襟w時代建設其公信力,怎樣利用自媒體,怎樣約束自身行為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關鍵詞:自媒體;基層政府公信力
一、基層政府公信力
(一)基層政府公信力定義
政府公信力是公眾與政府的一種互動關系,政府有能力代表公眾利益,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實質上是對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人的信任。政府公信力應該是政府和公眾的互動關系,既包括政府獲得信任的能力,又包括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基層政府是指與公眾接觸最多,連接最緊密的區(qū)政府以及縣、鄉(xiāng)鎮(zhèn)政府?;鶎诱帕χ富鶎诱谛姓^程中獲得公眾信任和支持的能力,也是公眾對政府的主觀價值評判。
(二)基層政府公信力的構成要素
1.基層政府?;鶎诱环矫娲砉茌爡^(qū)內人民的利益,負責把公眾的需求和意愿傳遞給上級政府,是公眾權益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基層政府是政府的最低層,是上級政府權力的延伸,接受上級政府的監(jiān)督和領導,是上級政府的代理人。
2.溝通媒介。溝通媒介既包括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也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媒體是政府和公眾的溝通橋梁,為雙方傳遞信息。作為媒介,反應的信息是否具有真實性和全面性,直接影響基層政府公信力。
3.公眾。把基層政府看成公眾的代理人,那么公眾就是公共權力的委托人,作為委托人,有義務監(jiān)督政府對公共權力的行使?;鶎诱帕ψ罱K要依靠公眾來評判以及感知。公眾對政府的評判依靠其主觀意識上的政治判斷和政治認同。
二、自媒體時代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一)自媒體時代的機遇
1.增強政府透明性。自媒體時代下,政府可以利用自媒體平臺傳播政府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受眾亦是傳播者,所以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量也變大,政府變得更加透明。利用自媒體,基層政府可以宣傳政府政策、宣傳政府形象、解讀國家政策,只要可以,政府的每一個舉動都能通過自媒體展示給公眾,讓公眾更加了解政府。
2.拓寬民眾參與渠道。傳統(tǒng)媒體時期,公民參與政治的渠道受地位、教育、歷史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公眾基本上很少有參政議政的渠道,公眾大部分時間只能當國家政策的接收者,沒能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中。隨著自媒體的廣泛使用拓寬了公民政治參與的平臺,普通公眾和政治精英階層同樣擁有了表達自己政治傾向的話語權,只要愿意,就可以利用自媒體發(fā)聲,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中。
(二)自媒體時代的挑戰(zhàn)
1挑戰(zhàn)政府回應性。自媒體受眾廣,信息傳播呈幾何倍數(shù)增長,所以它像個放大鏡一樣,把政府的行為放大曝光,公眾對于政府的某個行為的討論極易形成輿情。輿情成為了社會情緒和社會動態(tài)的窗口,面對社會輿論,政府對事件的解釋、處理是否及時有效以及是否滿足公眾期待,影響公眾對政府的評價和信任。
2挑戰(zhàn)公眾價值判斷。網絡的匿名性使得信息發(fā)布的追責問題變得困難,并且在一定范圍內,網民在發(fā)布的信息是不需要經過審核的,信息發(fā)布的隨意性導致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一些利益群體為了獲得利益會在網上發(fā)布虛假信息,一些網民會信以為真并以贊同的態(tài)度評論并轉發(fā)。對于虛假信息的擴散也是如此,所以自媒體時代信息爆炸挑戰(zhàn)公眾對虛假信息的辨別和判斷。
三、自媒體時代基層政府公信力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自身建設不足
自媒體時代,某件事或者某則新聞通過傳播極易形成輿論,政府的回應性欠缺,公眾想知道的信息沒有報道,導致各種謠言傳播,影響政府在公眾中塑造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自媒體時代出現(xiàn)種種政府行為失范、公共服務提供的滿意度下降這些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行政理念滯后、制度建設不完善,以及政府回應性欠缺。
(二)自媒體存在缺陷
自媒體本身具有使用門檻低,受眾范圍廣等特點,這些特點降低信息傳播成本,促進信息傳播,但是在大量信息傳播的過程,紛繁復雜的信息讓基層政府在制定政策提供服務的時候受到一定干擾。并且大量信息中虛假信息泛濫,不僅給政府和公眾辨別信息真?zhèn)螏砹死щy,而且會造成政府和公眾之間的誤會,擾亂社會秩序,損害政府公信力。
(三)公眾缺乏理性
自媒體時代公眾在利用自媒體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主觀盲目的傳遞信息,不管這個信息真假與否、可靠與否,只要他們愿意就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傳遞發(fā)布,并且在看到別人的觀點時,不加思考人云亦云,甚至盲目聽信謠言,對評估感受政府服務造成消極影響。公眾對信息的接收以及傳遞缺乏理性會造成公眾對政府的直接感受缺乏理性,進而影響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
四、自媒體時代基層政府公信力建設途徑
(一)基層政府加強建設
首先,在基層政府強化服務理念可以從公眾的需求出發(fā)考慮問題,更好的保障公眾權益,為公眾處理公共事物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切實解決公眾最迫切的問題。這樣可以更好的體現(xiàn)政府行政宗旨,促進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其次,自媒體對基層政府公信力的建設來說是以把雙刃劍。政府足夠重視自媒體對傳統(tǒng)媒體的沖擊以及自媒體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則會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提升公信力。
(二)規(guī)范自媒體
建立網絡管控機制,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才能依法規(guī)范網絡參與者的言行,進而規(guī)范網絡信息,保障網絡的良性循環(huán)。在自媒體平臺上,要加強倫理規(guī)范。但是,我國公眾在自媒體平臺上的道德自律尚未成型,因此,引導自媒體平臺道德自律、凈化網絡環(huán)境就顯得及其重要。
(三)提升公民素質
基層政府在自媒體時代下要迅速引導公眾適應“數(shù)字化生存”方式,必須推行全面素質教育。提高公眾在自媒體平臺上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辨別信息的能力,這樣公眾才能在海量信息中避免被謠言誤導。政府要積極普及自媒體以及網絡知識,把倫理道德教育與自媒體的日常使用相結合,培養(yǎng)公眾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在網絡上發(fā)言有道德感、責任感,對事情的傳播新聞的發(fā)布具有理性冷靜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發(fā)泄不良情緒。塑造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余飛.新媒體時代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D].南京大學,2015.
[2]俞可平.引論:治理與善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8-17.
[3]張旭霞,李慧媛.網絡輿情視域下政府公信力的重塑與提升[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5(05):19-28.
作者簡介
穆森(1991-),女,漢語,山西大同人,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倫理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