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姝慧
【摘 要】近年來獲得廣泛贊譽的《舌尖上的中國》在第三季開播前期,就在網絡上迎來了網友廣泛的熱議。如此影響力的背后,則是由于紀錄片從選題、拍攝、編排等方面都具備著極高的素質從而換來的。這必須要求紀錄片的編導具備極高的編導意識,并在紀錄片中將編導意識有著出色的表達。因此,如何能夠讓電視紀錄片充分表達出編導意識,是創(chuàng)作優(yōu)秀紀錄片素材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 編導 編導意識 表達
制作紀錄片從選題到制作成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作,每一項工作都需要編導對其進行嚴格的把控。而若想制作出一檔出色的電視紀錄片,編導除了需要具備出色的專業(yè)知識外,還需具備較高的編導意識。只有在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出編導意識,才能保證紀錄片的畫面和主題能夠有更好的銜接,進而展現(xiàn)給觀眾。
一、編導意識在電視紀錄片中的作用
1.編導意識是編導素質的表現(xiàn)。編導意識是編導在電視紀錄片制作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質。編導是否具備優(yōu)秀的編導意識,是電視紀錄片制作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從紀錄片初期的選題開始,便需要編導利用優(yōu)秀的編導意識對其進行合理的構思。而對于紀錄片的類型、鏡頭畫面的風格以及紀錄片后期剪輯的方式,都需要編導在紀錄片制作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清晰的認知。由此可見,一檔電視紀錄片的整個制作過程,都有編導意識的參與,可以說編導意識是決定紀錄片整體水準的一塊試金石,也具有展現(xiàn)編導職業(yè)素質的作用。
2.編導意識是編導情感的表現(xiàn)。一檔電視紀錄片的制作風格,是需要編導將自身對于紀錄事件的個人理解,傾注在整個作品中。編導需要通過畫面、聲音的傳達,讓觀眾能夠較為深刻地理解編導對紀錄事件的個人理解,從而更好地抒發(fā)出紀錄片的整體情感基調。而編導意識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便是能夠將編導的情感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讓紀錄片充滿個人的作品風格與色彩。編導將個人理解與情感展現(xiàn)出來,從而更好地增強紀錄片的故事性。
3.編導意識體現(xiàn)了編導的審美。此外,編導意識還能夠體現(xiàn)出編導的審美能力。紀錄片必須通過真實的場景敘述來體現(xiàn)出紀錄事件的真實性,而具有美感的鏡頭便是場景敘事的必要條件。編導自身的審美能力能夠在繁多的鏡頭畫面中,挑選出最適合當前情景的畫面,從而更好地將紀錄事件的場景展現(xiàn)給觀眾。由此可見,編導意識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出編導的審美能力,而編導的審美能力決定了紀錄片的真實感受。
二、紀錄片編輯過程中編導意識的體現(xiàn)
1.紀錄片選題決定了其內涵。編導意識在紀錄片的編輯過程中有著諸多的體現(xiàn),其中在紀錄片的選題層面上,出色的編導意識能夠決定紀錄片的內涵。在如今觀眾具備主動的選擇權情況下,唯有具備吸引力的紀錄片選題,才能夠吸引到足夠的觀眾對其進行關注。而出色的編導意識,能夠幫助編導知曉觀眾在哪些時間段中最為感興趣的主題,從而讓紀錄片的主題充分地發(fā)揮其自身優(yōu)勢。編導在選題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選題的審美和價值性,只有具備這兩點的紀錄片選題,才有傳播開來的意義。紀錄片選題是一切工作的開端,唯有抓準觀眾的喜好,進而選出具有傳播價值的紀錄片選題,才能夠制作出出色的紀錄片。
2.編導意識能夠反映紀錄片的真實程度。紀錄片中的鏡頭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鏡頭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紀錄片的真實程度。紀錄片的制作分為拍攝和剪輯兩方面,編導需要在拍攝過程中,盡可能地抓取好的鏡頭來體現(xiàn)出紀錄片的真實性;其次在剪輯的工作中,還需要利用多樣的剪輯手法,將不同的鏡頭畫面做出更好的銜接。這都需要出色的編導意識,來幫助編導更好地反映出紀錄片的真實程度。
3.剪輯風格決定紀錄片的社會價值。拍攝出的紀錄片素材,都需要進行后期的剪輯,來將其更好地銜接在一起,只有借助更適合的剪輯風格來將素材銜接在一起,才能讓紀錄片成為成品,由此可見,紀錄片的剪輯在制作中的比重十分之大。良好的紀錄片,不僅能夠反映出紀錄事件的真實性,更能夠體現(xiàn)出其應有的社會價值。而剪輯風格能夠決定紀錄片是否具備有效的社會價值。如何將復雜且繁多的拍攝畫面,通過一系列的剪輯,將其靈活地展現(xiàn)給觀眾,便需要編導具備出色的編導意識,從而將剪輯風格更好地運用并貫穿整個紀錄片。
三、紀錄片編輯過程中編導意識的表達原則
1.紀錄片必須真實。編導具備出色的編導意識,便能夠正確地引領節(jié)目制作組進行紀錄片的拍攝與剪輯制作。而編導在整個節(jié)目制作過程中,始終應將真實性列為紀錄片制作的第一原則。紀錄片的價值在于將紀錄的事件原原本本地展現(xiàn)給觀眾,并以獨特的視角對事件進行客觀、專業(yè)的解讀,從而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如果沒有真實性的加持,甚至用虛假的鏡頭濫竽充數,將嚴重影響紀錄片的整體水準。編導必須具備正確的編導意識,以滿足觀眾的觀賞感受和喜好來進行紀錄片的制作,將事件最為真實客觀的一面,原原本本地展現(xiàn)給觀眾,從而給觀眾更為清晰的事件解讀和內容呈現(xiàn)。
2.紀錄片需要主觀情感和客觀歷史的結合。紀錄片的內容,往往都是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通過紀錄的方式,讓如今的人們更準確地了解到當時的歷史情況。所以,紀錄片需要做到將主觀的情感與客觀的歷史相結合,既讓觀眾了解到當時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真實情況,又能夠由紀錄片制作者的引導,進而認識到如今的人對當時事件的主觀情感感受。那么編導的編導意識必須以還原事件真實本質為目的,進而添加主觀的情感,來突出放大紀錄片的主題,從而體現(xiàn)出更好的社會價值。
3.紀錄片需要具有邏輯藝術性。紀錄片之所以吸引人們的關注,是由于其具備優(yōu)秀故事的邏輯性,通過前期的鋪墊能夠讓人對事件之后的發(fā)展產生濃厚興趣。而在紀錄片的拍攝制作過程中,編導需要具有縝密的邏輯藝術性,做到講好故事從而提升紀錄片的整體層次感。編導需要利用出色的編導意識,在將事件交代真實準確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在情節(jié)上體現(xiàn)出邏輯藝術性。雖然交代事件通常較為死板,但是若能夠以合理的剪輯從而增加其邏輯藝術性,能夠將事件的趣味性和真實性相結合,從而讓情節(jié)更為靈活生動。
四、結語
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需要出色的編導意識進行加持。編導在制作過程中,既要嚴格遵守事件的真實性原則,還要通過對情節(jié)的疏導與鋪墊,讓紀錄片的內容更為靈活生動??梢哉f,編導意識是需要貫穿整個紀錄片制作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乃編導綜合素質的準確體現(xiàn),也是紀錄片整體水平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