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令
摘 要 農產品可滿足人類飲食需求,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類健康。農藥殘留作為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強對農藥殘留的檢測非常重要,基于此,對幾種常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進行總結。
關鍵詞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展望
中圖分類號:S481+.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45
農產品是國民生產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農產品農藥殘留不但威脅我國消費者的健康,還影響到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因此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進一步探究可行、先進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是時代賦予的任務和使命。
1 農藥殘留超標對人體的危害
農產品農藥殘留即指農藥使用后,農藥中所含的有毒物質或反應物與轉化物殘留于農產品上的情況[1]。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21世紀,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模式已由傳統(tǒng)種植模式發(fā)展為現(xiàn)代性、集約型的種植模式。因種植理念的轉變,農藥在病蟲害防治上得到了大力應用??茖W合理地使用農藥能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但使用不當或用量過多均會使農藥殘留于農作物表層或內部。而人在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作物后,輕則可能伴有頭暈、乏力、惡心等癥狀,而較重的則會表現(xiàn)出嚴重中毒現(xiàn)象,情況嚴重的甚至出現(xiàn)全身抽搐、暈厥、器官衰竭,最終死亡。人類在食用了農藥殘留超標的農作物后,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任何體征反應,但日積月累,有毒物質則在體內慢慢蓄積,誘發(fā)一系列疾病[2]。有資料顯示,農藥在人體蓄積也是誘發(fā)癌癥的主要因素,可見農藥殘留超標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
2 農藥殘留檢測流程
在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時,需依照一定流程完成檢測,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最基本的流程為:樣品采集→樣品制備→樣品處理→樣品分析。1)農產品樣品采集即按農藥殘留分析樣本的采樣方法(NY/Y 789-2004)進行采樣存儲。2)樣品制備即按GB 2763-2016規(guī)定的取樣部位進行取樣,取后的樣品將其切碎,充分混勻,用四分法取樣或直接放入組織搗碎機中搗碎成勻漿,勻漿放入聚乙烯容器中冷凍保存。3)樣品處理指從樣品中提取殘留農藥,對提取液進行濃縮,并將提取液里的干擾性雜質清除掉的分離凈化過程,是對需要檢測的樣品進行處理,促其變成滿足農藥殘留分析儀器測定要求的檢測溶液的過程,進而使分析結果更準確,靈敏。4)樣品分析即在復雜基質里針對低濃度待測組分實施定性與定量分析,經典的農藥殘留分析流程一般是水溶性溶劑提取→固相吸附柱凈化→氣相或液相色譜檢測。
3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3.1 色譜快速檢測技術
3.1.1 高效液相色譜法
該法主要用于檢測離子型農藥,尤其是在較難汽化與部分受熱更易分解的農藥檢測上效果更佳,使用該法檢測時需配合檢測儀器的使用,常用到的有紫外吸收檢測器與熒光檢測器兩種,其中紫外吸收檢測器靈敏性相當高,無明顯溫度變化,檢測性能優(yōu)良。
3.1.2 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簡稱GC)屬于色譜法的一種,色譜法里包括兩個相(流動相與固定相),若以液體作流動相則稱作液相色譜,以氣體作流動相則稱作氣相色譜。氣相色譜法因所用固定相不同,故分成兩類,以固體吸附劑作固定相的稱作氣固色譜,而以固定液的單體作固定相的稱作氣液色譜。通過該法來展開藥物殘留的檢測,關鍵在于選擇最適宜的(如高穩(wěn)定性、高靈敏性、結構簡單、操作便利與性能安全)的檢測器,以提高檢測效率,達到保證檢測穩(wěn)定性的目的。
因近兩年涂料技術與單體的快速發(fā)展,毛細管的分離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與發(fā)展,檢測設備更新?lián)Q代讓敏感度高與選擇性高的農藥殘留檢測變成現(xiàn)實[3]。農藥殘留檢測中,火焰光度檢測裝置、電子捕獲器與氮磷元素檢測裝置是應用頻率最多的設備。而三者中的電子捕獲器屬于有高度選擇性的離子化檢測設備,對帶負電性的物質響應相當敏感,被廣泛應用于有機氯及擬除蟲菊酯類等農藥的檢測中?;鹧婀舛葯z測器的基本原理即離子焰色反應,僅可檢測出含硫元素與磷元素的農藥殘留。
3.1.3 超臨界液體色譜法
該方法屬于一種以超臨界流體作色譜流動相的色譜分離檢測技術,使用該法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時,需對農作物作綜合分析,檢測時可和以上兩種方法聯(lián)合使用,如此能使檢測結果更準確。
3.2 生化快速檢測法
生化快速檢測法在農藥殘留物檢測中的應用也相當廣泛。而生化檢測法實質即依靠生物體中的一些特殊物質作生化反應,進而判斷農藥殘留量的檢測技術。該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檢測速度相當快,而酶抑制法與酶聯(lián)免疫法屬于當前應用最多的兩種生化檢測法。
酶抑制法的檢測應用原理即使用碘化乙酰硫代膽堿作底物時,把乙酰膽堿酯酶與蔬菜或水果提取液混合后,再用二硫雙硝基甲苯酸作顯色劑,通過一段時間反應后再進行比色。若提取液內無殘留物,酶的活動則不會受抑制;有殘留物存在,酶的活動將受抑制,農藥殘留物越多,抑制作用越強。結合該抑制反應,即可實現(xiàn)對有無農藥殘留物的判斷。
酶聯(lián)免疫法的應用原理即乙酰膽堿酶會受到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抑制。通過該生化反應,即可實現(xiàn)對殘留農藥量的檢測與判斷,該法操作簡便、敏感性強、準確度高、成本低廉,在大規(guī)?,F(xiàn)場樣品篩選中的應用更適宜。
3.3 液質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
該法應用到了內噴射式與粒子流式接口技術,使液相色譜與質譜能彼此連接。該法檢測靈敏度強,選擇性好,結果準確度高。
3.4 活體檢測技術
該法主要應用生物或發(fā)光細菌,如雜草、昆蟲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它可和農藥成分發(fā)生反應,檢測者在檢測時僅需嚴密觀察發(fā)光強度與變化情況,即可找出相應的農藥殘留物質成分。該法應用了“就地取材”的原則,生態(tài)環(huán)保、檢測成本低,可檢測的農藥種類相當多(如甲胺磷、敵敵畏等),但因昆蟲與細菌等生物對農藥的反應不同,最終檢測結果也可能存在誤差,所以多被用作一般性的篩選工具。
3.5 免疫分析法
該分析法包括酶分析與免疫分析兩類,免疫分析法在生物領域的應用范圍相當廣,屬于受認可的檢測手段,主要依靠抗原與抗體間的特殊反應,判斷農藥殘留量,以得出準確結果。酶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大致相同,但前者所用的誘發(fā)物更獨特,通常結合需檢測農藥性質做出選擇。現(xiàn)今,酶分析法在國外相當受歡迎,我國正大力加強對該分析法的開發(fā)與應用。
4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展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農藥殘留問題作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之一,我國政府與相關職能部門均引起了重視,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強食品里農藥殘留的檢測,所制定的標準也更規(guī)范化、嚴格化?,F(xiàn)今,歐盟等地區(qū)在進口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上指標越來越多,殘留農藥檢測標準更高。并且,我國研究開發(fā)的農藥具備各種各樣新的結構基團,待測成分日益復雜,對農藥代謝與降解產物分析更嚴格,種種情況均對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加強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研究與應用快速準確的檢測方法已迫在眉睫。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更利于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可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前景可觀。但我國現(xiàn)有的各項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研究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還需結合國情,引入更多新儀器與新的檢測技術,學習國外先進科學理論與成果,進行技術的優(yōu)化改良,使得分析敏感度更高、選擇性更多,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方法,保障農產品食用安全,為農產品出口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溫華慶.化學檢測技術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與發(fā)展[J].農技服務,2017,34(9):55,77.
[2] 唐文志.有機磷農藥和硝酸鹽的電化學快速檢測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6.
[3] 黎鳳平.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危害及其檢測方法[J].現(xiàn)代食品,2016(4):61-6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