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斌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在我國小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近年來,取得了較好的進步和成績。新課改之后,我國教育部門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做出了相關調整和優(yōu)化。多媒體作為現(xiàn)在高新技術的代表產品,將教學材料和內容通過動作圖片,抽象立體圖片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從而是教材更加靈活生動,提高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本文通過研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旨在探索更加深入科學的應用方法高效的實現(xiàn)教學效果,取得較好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 科學教學 應用
科學教學是一個理論與試驗相結合的學科,多媒體的應用能夠抓住教材的主要內容和難點,通過視頻和課件將科學教材中抽象的事物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知識,在小學進行科學知識的培養(yǎng)主要為使學生養(yǎng)成完備的科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通過自我進行科學的積累和探索,從而擴展學生的科學視野。傳統(tǒng)科學教學方式單一且比較生硬不適合學生知識的積累,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學生接觸的科學知識面較淺,無法充分體會到科學的樂趣。多媒體技術在教材中的應用彌補了教學中的不足。
(一)多媒體應用過度,師生互動度降低
自多媒體在科學教學中應用之后,給教學帶來方便,教師開始大力推用多媒體資源,過度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來代替教師在教學中的作指導作用。小學科學知識主要依靠學生的實際學習為主,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真實存在事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全面發(fā)揮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拓展知識的認知。從而使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學習和體驗科學中的樂趣,加快學生知識的掌握,引導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科學領域。在科學教學中過度的使用多媒體減少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與教師進行交流能夠增強知識的積累和構建自我學習方法。
(二)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
多媒體作為新時代下的產物,在教學中的應用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通過多媒體設計的課件都是成套的,教師在應用這些資源時,常會根據多媒體的思路進行授課,從而影響到自我教學思路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對教師在教學中產生一定的限制,失去了自我教學風格的形成和體現(xiàn)。在科學教學中,學生通過多媒體進行學習,根據教師設計的思路進行探究,忽視學生自我主動探究能力的陪養(yǎng),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受到影響。
(一)適度使用多媒體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實驗和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在教學中單靠教材和教師的講解難以使學生全面認識科學現(xiàn)象和掌握科學知識。因此,就如何克服科學教學的缺憾成為教學的重點。多媒體的引用將小學科學教材及內容通過視頻和圖片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通過聲音和視頻雙重教學的方式對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產生沖擊。從而加快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適度的采用多媒體技術,避免過度的應用多媒體教學。例如,以小學科學的一篇文章—《呼吸與血液循環(huán)》進行講解中,我在講解前先把呼吸內容制成動作圖片,在講解中由于呼吸系統(tǒng)和氣體在身體的運轉這部分內容無法通過語言來表述,在課上通過多媒體將動圖進行展現(xiàn)。我在設計課件時進行下列構思:首先展現(xiàn)一幅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平面解剖圖,將呼吸器官的各個部分進行詳細標注。通過鼠標點擊將各部分進行分開顯示,最后組成一個整體呼吸道模型,通過模型學生可直觀了解呼吸循環(huán)運作機制。
(二)拓展科學知識的深度
多媒體技術在科學知識的講解中有效的將內容通過生動地圖片和視頻語言進行展現(xiàn)。教師在設計課件中可以適當?shù)耐貙捴R面,使學生對科學知識的了解不僅在課本知識上,而是進行更加深度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指導中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多媒體技術由于與網絡連接其中存在著豐富的科學知識資源,且大多數(shù)都經過專家優(yōu)化和細致的劃分的,具有權威性和可理解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例如,在《熱的傳遞》這一部分試驗講解前,教師先讓學生觀看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全面的了解熱傳遞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在進行實驗中,學生很快的就了解了熱的傳遞方向和性質。通過視頻展示和實際操作教學的結合,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三)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
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要綜合的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資源,由于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了解較淺,認知度不足,對于科學教材中晦澀難懂的知識理解程度不夠,無法做出正確的認識和快速的學習。教師利用多媒體將教材中內容進行轉換,把復雜的內容通過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進行知識的細分。從而使學生對科學知識了解更加透徹,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習慣。教師通過多媒體將文章知識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展現(xiàn),化抽象為實際,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學學習當中。例如,就小學科學教材—《養(yǎng)蠶》這部分知識講解中,通過多媒體將蠶的各個部分器官作用和蠶的生育時期進行展示,在進行實驗中,我準備了放大鏡、不同生育階段的蠶的彩色照片、蠶蛹、卵以及蠶幼蟲。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使學生對蠶進行全面的認識,掌握蠶各個時期生長特點,感受蠶一生的變化。通過這種直觀的課程學習不僅活躍課堂氛圍,而且也可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的深奧和魅力。
多媒體教學在教育中的應用,作為科學教學的主要輔助工具,在使用中要不斷的優(yōu)化,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合理使用多媒體,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科學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教學策略。拓展學生科學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1]趙明.探討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3).
[2]郭志.淺談小學《科學》教材的指導思想、特點和編寫原則[J].教育觀察,2014,(15).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