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未成年人 犯罪 保安處分
作者簡介:汪維蓮,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涉外民商事糾紛及刑事辯護。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95
隨著慣犯、常習犯等犯罪案件的頻繁出現(xiàn),順應社會犯罪案件的變化產(chǎn)生了刑法之外處分犯罪人員的有效手段保安處分。保安處分的主旨在于感化、教育犯罪人員回歸社會。保安處分的出現(xiàn)是現(xiàn)代犯罪處分由刑事處罰到教育引導的重大轉變,主要是一種補充或取替刑罰來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方式手段,接受保安處分的人員具備較強的特殊性,主要針對責任人能力罪犯、限制責任能力罪犯、特種危險罪犯以及具備輕度危險性的罪犯進行施行,意在能夠有效地防范犯罪。與此同時,保安處分的實施務必要滿足主觀與客觀兩方面限制,主觀限制主要指是接受保安處分對象自身存在潛在人身危險和社會危害,客觀限制主要指存在一定犯罪活動或違法亂紀活動的出現(xiàn),也就是具備人身危險的表現(xiàn)。
現(xiàn)階段,保安處分在我國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的內容,但立足于對社會犯罪案件發(fā)生頻率的掌控和防范犯罪的產(chǎn)生,劃定了包含勞動教導在內的收留教導、強制診療、工讀教導以及社會幫教等等現(xiàn)實意義上的保安處分方式。保安處分方式在我國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應用主要由感化教育處分、不約束自由處分以及教育收留處分等等構成,主要根據(jù)未成年人自身人身危險性級別具體實施,絕大多數(shù)保安處分方式多隸屬于行政舉措和社會教導舉措,并非刑事責罰,主要是為了有效保障未成年人自身權利,并對其進行有效教導和幫助。
(一)勞動教導
勞動教導是我國國家勞動教導機構根據(jù)勞動教導法規(guī)指定的,就違抗治安管理條例的、并且屢次教導不予改正的,或發(fā)生了輕度犯罪活動,不滿足或不需要進行刑事處罰卻有滿足勞動教導條件的犯罪人員,對其進行自由約束,強行教導改造的最高最終的行政懲罰。我國傳統(tǒng)勞動教導方式多將接受勞動教導人員集中在固定教導地點,施行約束性的教導和改造,未經(jīng)特殊允許,接受教改造人員不允許踏出勞動教導地點一步,這類勞動教導管理辦法把接受教導改造人員的所有行為限制在機構實時監(jiān)控中,雖然方便集中教導和管理,但也存在著一定缺陷,例如:把接受勞動教導的未成年人集中在一起,極其容易發(fā)生違法亂紀行為的不良傳染,同時直接阻礙了家庭力量和校園力量對其的教導,容易導致未成年人心理萌生拋棄感和落差感,與此同時,長時間約束未成年人行為活動活動也不利于其日后回歸校園。隨著社會受眾對民主權利和人權保護關注程度的逐步提升,勞動教導體制因法理問題、秩序缺乏以及實際實踐困難,受到了社會受眾的廣泛反駁,原因是勞動教導體制缺少憲法依據(jù),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存在突出矛盾,未經(jīng)過最終審判,卻由行政機構用行政懲罰辦法長時間掠奪公民人身自由,和我國社會法治文明構建相違背。但實際上,收留審查取消后,勞動教導被歐洲國家作為給我國增加壓力的主要手段。無可厚非,勞動教導體制自身規(guī)劃設計就不切合現(xiàn)代民主、法治以及人權的建設精神和準則,沒有標準對象和條件的設定,自身具備容易濫用職權的可能。
(二)收留教導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四款中明確規(guī)定:因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不予以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法定監(jiān)護人加以教導,必要時可由政府收留教導。這一法律條文的明確規(guī)定具備較強的科學性,能夠對犯罪程度較輕的失足青少年應該予以家庭教育、校園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來對其進行引導,教導其及時轉變態(tài)度,摒棄不良習慣。收留教導作為一種約束任何自由的治安行政懲罰管理方法,要求執(zhí)法機構在實際執(zhí)法過程中嚴格掌握實施標準,謹慎使用,以有效防范職權濫用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效規(guī)避不合理地擴展收留教導范圍。就現(xiàn)階段我國收留教導體制的構建和具體實踐而言,收留教導現(xiàn)存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還不完善,實踐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各地區(qū)執(zhí)法行為也存在較大差異,還沒能形成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標準執(zhí)法體制,因此我國應該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收留教導的立法,盡快構建一套完整的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體制。
(三)工讀教導
工讀教導主要就具備違法亂紀活動或犯罪程度較輕的中學生,實施半工半讀的特別行政教導方式,屬于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模式中的一種特別教育手段,既不屬于刑事懲罰方式,也不屬于行政懲罰,主要就違法犯罪活動施行的有效防范舉措,全面切合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要求,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一類不可或缺的特別教育方法。工讀教導主要用于十三周歲至十八周歲具有違法亂紀活動或犯罪程度較輕的對象,已經(jīng)不再適合在校學習卻不滿足勞動教導、少年收留管教以及形式懲罰的未成年人,包含本人自動退學、被校方清退以及失學學生等等。工讀教導能夠將存在違法亂紀行為和輕度犯罪的未成年人及時地挽救,并讓其具備一定程度的勞動技術能力和專業(yè)技藝,并保證未成年人違法亂紀行為以及輕度犯罪記錄不對外透露,這樣的教導方式能夠更好地消除未成年人心理壓力和陰霾,有利于幫助未成年人盡快回歸社會?,F(xiàn)階段,我國工讀教導體制在實踐中已經(jīng)獲得了較好成就,并作為一種有效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體制改革提出嶄新要求的同時,也對工讀教導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緊跟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前進步伐,我國更應該深入開展工讀教育體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構建現(xiàn)代化、科學化的工讀教育模式,在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構建良好、有效的保安處分環(huán)境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防范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四)社會幫教
社會幫教主要通過社會公眾力量就具有違法犯罪活動或具備人身危險性的人員實施幫助教育,從而防范其步入違法犯罪道路。社會幫教實踐過程中,憑借社會公眾的力量對具備違法亂紀活動以及具備人身危險性的未成年人進行引導幫助,從而有效方法未成年人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生危害性行為活動,促進未成年人學習法律知識,接受社會要求,為確保未成年人更好地適應社會生存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社會幫教作為一類防范犯罪產(chǎn)生、維護公共治安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社會治安綜合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會幫教工作的有效進行,主要依靠社會受眾、校園教育、企業(yè)以及街道說教等等群眾力量實現(xiàn),指導協(xié)助被幫教的未成年人重新獲得希望,對其展開說服教導、思想溝通以及情感交流等等,從而幫助未成年人樹立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有效地提升其自身思想感悟,主動摒棄不良思想和行為。但社會幫教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有待完善處理的實際問題,例如,現(xiàn)階段我國未成年人社會幫教這一項未成年人犯罪保安處分明顯缺少統(tǒng)一、完善、具體的管理體制。與此同時,實際社會幫教工作開展中,如何更好地就具備違法犯罪活動或具備人身危險性的未成年人進行社會幫教,才能讓其發(fā)自內心地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力量的幫助等等問題,均沒有詳細具體的內容指導和使用標準,因此,我國立法應該盡快構建完善、具體的社會幫教相關法律法規(guī)條文,構建統(tǒng)一、有效的社會幫教體制,從而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社會幫教工作提供明確的依據(jù)。
未成年人犯罪保安處分方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了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發(fā)生。但隨著我國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這類未成年人犯罪保安處分方法在實際實踐中還不夠完善,在實踐過程中仍然會出現(xiàn)侵犯未成年人自身權利的現(xiàn)象。因此,我國應該加強健全未成年人犯罪保安處分條例,除了健全收留教育、工讀教導以及社會幫教等未成年人保安處分方法之外,還要增加設置社區(qū)服務教導等方法,讓我國未成年人犯罪保安處分管理更加系統(tǒng)化,并把未成年人犯罪保安處分收入我國刑法,以促進未成年人保安處分的刑事化和立法化,從而確保未成年人自身權利不受侵害,將未成年人犯罪及時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以促進我國社會良好、穩(wěn)定地發(fā)展與前行。
參考文獻:
[1]沈皓.未成年人犯罪保安處分研究.太原科技大學.2017.
[2]趙俊明.淺析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保護性處分措施.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1).
[3]賴修桂、黃曉明.保安處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運用.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