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華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同時也是教學當中的難點。主要是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缺乏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面對抽象的事物很容易產生學習上的障礙。在教學中應該將圖形和空間觀念更好地聯系起來,對圖形進行充分利用,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空間觀念,幫助學生鍛煉數學思維能力,有效地突破空間觀念學習上的困難。
[關鍵詞]圖形;空間觀念;聯系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8-0082-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幾何教學是難點,又以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最為重要。教師應重視圖形教學在幾何教學當中的作用,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同時,促使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幾何知識體系。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從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熟悉的實物著手,構想出清晰的表象之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物來對圖形的特征進行研究,建立良好的空間觀念,有效地抓住圖形特征,分析出圖形關鍵。
例如,在進行“梯形”的教學時,就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梯形,如圖1所示,圖中有三個生活中的實物,分別是梯子、大堤和混凝土站臺。從圖中的截面可以看出都是梯形,教師首先通過生活中的實物圖形進行引導,然后確定規(guī)則的梯形形狀。在圖2中給出的是不規(guī)則的梯形形狀,和規(guī)則的梯形形狀不同,這一類梯形的非平行邊不規(guī)則。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主要的缺點是面對圖形的時候只是采用靜態(tài)的方法進行觀察,比較關注圖形中的差異,對于共同之處往往都是忽略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關注平面運動圖形,這樣就可以拓展學生學習的內容,空間觀念的直觀教學資源內容就得到增加。
因此,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動態(tài)中對圖形進行觀察,可以更好地奠定學生的空間觀念基礎,讓學生在觀察圖形的過程中更好地發(fā)展空間幾何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動手進行操作,通過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拼一拼等不同方式形成空間觀念,對空間觀念進行鞏固。
例如,在進行“垂線、平行線”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線,然后讓學生去辨別的話就會存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甚至有的學生會感到茫然無措。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準備一雙筷子,利用筷子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如圖所示,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拿著筷子表示下面不同的直線關系。
從中很容易看出通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操作既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空間觀念,還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會增加,在不知不覺中就將空間幾何的相關內容和知識融入以后的知識體系中,課堂教學效果突出。
對于活動空間來說,主要就是需要在實物圖形中想象出幾何圖形,通過幾何圖形反過來想象實物形狀,從不同的視圖來對幾何體進行分析,包括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所以,針對性的空間想象活動是進行觀念培養(yǎng)的主要方法,在進行圖形教學的時候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和視角來觀察圖形,這樣可以深化空間觀念。
例如,在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時,可以制作出下面幾種不同的硬紙片各十張左右,引導學生思考選擇哪幾張不同形狀的卡片可以組成一個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學生可以通過操作完成上面的任務。
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體會到圖形的方位感,經過這種長期的訓練,在腦袋中就會比較清楚地顯現出圖形的框架以及不同視角下的平面圖形,其空間想象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時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來說,幾何圖形和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以及提高都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培養(yǎng)的,既需要教師通過日常的教學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提高,也需要學生自己用大量的時間去主動觀察和操作,不斷地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和培養(yǎng),為自己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編 麥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