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志美
[摘 要]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已從“改結構”“改關系”進入到“改教學”的深度。綜合實踐課程的合理、科學拓展很有必要,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多元開發(fā)、設計、實施,有利于學生突破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發(fā)展,為學生探究、理解新的社會問題提供實踐機會。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新資源;地理資源;學科資源;生活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900630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于學生的直接實踐操作經驗,密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材內容不斷更新,繁多的教學資源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是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引領者和培養(yǎng)者,應善于發(fā)現生活實踐中的素材,向學生直觀傳遞實踐活動為生活服務的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在實踐中感悟。
現如今,有些教師照本宣科地教學勞動與技術課,學生的興趣不是很濃。如做一個小筆筒、完成一個紙工摩天大樓等,對學生來說,動手實踐的意義不大。因此,對綜合實踐課程資源進行深度的創(chuàng)造性改造迫在眉睫。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已從“改結構”“改關系”進入到“改教學”的深度。因此,對綜合實踐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科學的拓展很有必要,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要。
下面結合學校所處的老城區(qū),談談如何在實踐活動中探究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
南河下是揚州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qū),有著110年歷史的廣陵小學位于其中心地帶,站在學校的樓頂,黑瓦白墻、回字形晚清古宅盡收眼底。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可將構思的活動主題羅列出來,形成的課題有“南河下街區(qū)的歷史”“晚清的老房子”“走進晚清第一名園——何園”“導游初體驗”“有趣的老巷名”……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主題式調查研究,以晚清古宅特色為抓手,引領學生通過走訪老揚州、查閱書籍、觀看相關的歷史影片等途徑,對南河下的歷史進行收集、挖掘、分析、應用。
學校對面每天排著長隊的小家平麻花店,被列入調查研究課題。于是,學生興沖沖來到小家平麻花店,向老板了解這個老店的歷史、麻花的制作流程、每天麻花的銷量、顧客對麻花的評價……現場,學生還向師傅們學習做麻花。還有學生向老板提出建議,如果用蔬菜、水果的汁做出五彩的麻花,銷量會更好。
通過系統(tǒng)化的教學設計,學生對南河下老城區(qū)文化有了親切感和直觀認知。地方資源的合理運用,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真實的定位和特別的地域自豪。同時,教師把教材與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綜合實踐課題呈現多元性和豐富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超越學科中心,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教學支點,不是終點,教師應以這個點為起點了解學生的需求,通過刪改教材、整合內容等方式,形成有新鮮感、挑戰(zhàn)性的活動主題,努力拓展教材的延展性和多樣性,讓學生學會、學好、學通、學透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如蘇教版美術新教材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系性,課程內容圍繞家庭、校園、社區(qū)(鄉(xiāng)村)的文化來展開。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綜合·探索”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另外,“同課異構”能更好地進行課程的二次開發(fā)。以《變臉》一課為例,美術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并了解人的臉部特征,學會觀察人物臉部的變化。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更關注川劇變臉的研究,有變臉的技法探究、臉譜的設計、變臉表演等。學生的造型表現、素材收集整理、題材提煉和具象表現等都大大增強,學會對素材進行加工、組合、交流。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暖港灣,家庭生活,如飲食起居、休閑娛樂、消費理財、家庭勞作等是每個家庭基本的生活內容。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父母,開發(fā)出有特色、易操作的活動主題。如圍繞“消費”這一主題,學生研究了“一月消費知多少”“家庭消費去向研究”“如何合理消費”“家庭開支記錄”等子課題,轉換角色當家理財,體驗父母的艱辛。又如,圍繞“節(jié)約用電”這一主題,學生討論出研究課題,有家用電器的分類、家用電器的安全使用、如何節(jié)約用電等。學生通過調查、詢問,深入了解了家電,并能宣講低碳生活的方法。
實踐活動課題源于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對問題的分析,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敢于表達心聲,嘗試體驗生活。當學生自信、創(chuàng)新、分享的情感在實踐活動中展現出來時,綜合實踐活動的魅力也就突顯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多元開發(fā),有利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發(fā)展,為學生探究、理解各種新的社會問題提供機會。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因此,學校、教師要積極推進綜合實踐課程特色資源與優(yōu)勢資源的開發(fā),逐步形成穩(wěn)定的課程資源庫,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