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雅琪
摘 要:善教者,必善問。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提問有別于其他學科,其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注重的是學生在活動中的真實感受和體驗。結合一些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聽課觀察,總結出心理輔導活動課有效提問的設計原則有:問題緊扣整堂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問結合學生成長經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打破學生的戒備心理;充分運用教學機智,在追問時善于利用課堂
生成。
關鍵詞:心理輔導;活動課;有效提問;實效性
一、當前心理輔導活動課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提問模糊、指向性不明確
目前的心理輔導活動課出現(xiàn)了各種模糊、空泛、無指向性的提問。這些無效提問浪費了大量時間,卻沒有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活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體驗。問題設置指向性不明確,學生的回答就會局限在問題本身,不會將思路拓展到在發(fā)生沖突時如何控制情緒緩和矛盾上,學生就無法清晰地從教師那里得到準確的指令和思考的方向。
(二)問題難易度設置把握不準
過于簡單和封閉的問題多次出現(xiàn),學生會感覺自己被當成小學生一樣對待。這會讓學生喪失了參與的積極性,課堂失去活力。同樣,如果問題設置過難,脫離學生生活的實際則會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不知該從哪個角度去思考。當提出的問題超出了學生自己已有的認知范圍,就會使問題失去了意義。
(三)沒有及時捕捉學生回答的亮點,對學生的引導不足
課堂提問如果缺少及時的引導和恰當?shù)淖穯?,學生的回答就不夠充分或是達不到預設的效果。心理輔導活動課應該是注重課堂生成的,一般經驗不足的教師很難抓住學生“意外”的回答并將其轉化為課堂資源。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節(jié)課聽下來,出現(xiàn)“千課一面”的原因。
二、心理輔導活動課有效提問的設計策略
(一)問題緊扣整堂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
在設計《穿越愛的暴風雨——青春期親子輔導活動課》時,首先要明確這堂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是什么。只有這兩點清晰了,才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經驗去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
設計理念:進入初中階段后,一方面由于學生身心的成熟發(fā)展使得他們與父母間的隔閡與摩擦增多。青春期學生情緒控制管理能力較弱,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父母發(fā)生沖突。另一方面由于父母教育方式沒有跟上孩子的發(fā)展,導致對孩子的苛責批判較多,很容易在親子溝通產生沖突時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活動目標:
1.通過情境表演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不良情緒在親子溝通中的負面作用。
2.通過觀看視頻和分享討論,學會在親子溝通產生矛盾時把控自己的情緒,避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3.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在自己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父母永遠會在自己身邊,彼此相互支持就一定能順利度過“疾風驟雨”的青春期。
圍繞活動目標設計的提問有:
(1)采訪小玉:是什么原因讓你摔門就跑?
(2)采訪媽媽:是什么原因導致你把碗都摔了?
(3)在親子溝通時是不是也會因為一些事和對方發(fā)脾氣,導致情緒失控?發(fā)脾氣有沒有讓問題得到解決?(家長學生交流分享)
這個活動設計的目標是通過情境表演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不良情緒在親子溝通中的負面作用。那么追問時就要將學生和家長的思維引導到不良情緒的負面作用上來:回憶一下,你在奪門而出(摔碗)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真正導致你有過激行為的是剛才你提到的那些具體事情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接下來就可以很順暢地承接下面的問題討論:產生矛盾時你可以用哪些辦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問題惡化?
(二)問題設計結合學生成長經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在設計《穿越愛的暴風雨——青春期親子輔導活動課》之前,我先在班級進行了一個統(tǒng)計:每月和父母一起吃多少頓飯。結果是一個月和父母共餐次數(shù)少于6頓的占了絕大多數(shù),我還了解到學生和父母在就餐時會發(fā)生爭執(zhí)。因此整堂活動課我就用“一碗蛋炒飯”串起來:(1)飯前小玉為什么會摔門而出?(2)是什么原因導致媽媽把碗摔了?(3)小玉流浪街頭,餓的饑腸轆轆時,得知是媽媽挨個拜托攤販燒給自己吃的,小玉心里會有什么感受?
問題設計只有問題問的“準”,才能讓學生有話可說。這個“準”就要求問題設計結合學生成長經驗,另外,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對初中生而言,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發(fā)展,問題設計應該是層層遞進的,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得。
(三)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打破學生的戒備心理
當心理輔導活動課的主題比較敏感,就需要教師更換角度,采用迂回戰(zhàn)術進行提問。在一次公開課磨課中,我問道:“現(xiàn)在大家都已經邁入青春期了,這個時期也是性意識覺醒的時期。請你談談性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有哪些?”學生聽完這個問題紛紛低下頭,逃避老師的目光,課堂陷入冷場狀態(tài)。于是,在另一班級上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提問的情境。首先,我呈現(xiàn)出幾張與性意識覺醒表現(xiàn)相關的圖片,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提問:“從這幾張圖片你看出小軍有哪些性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你認為小軍還可能有哪些性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這樣的提問,學生感到這不是在窺探自己的隱私,放下了戒備心理,也更愿意去表達了。
除了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外,在恰當?shù)臅r候教師如果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傾聽和積極反饋,有助于實現(xiàn)真正平等民主的師生交流。
綜上所述,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仔細揣摩問題設置的有效性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達到課堂目標,也可以避免因問題設置不當造成的課堂失控或冷場局面。預設問題時,緊扣整堂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結合學生的成長經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打破學生的戒備心理,以提高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有效提問,最終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旭艷.對心理課堂有效提問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8).
[2]邱月玲.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有效設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