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勇,許澤峰
(江西省豐城市豐城礦務局總醫(yī)院外一科,江西 豐城 331141)
甲狀腺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腫物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其手術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驗證,但術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并發(fā)癥,術后出血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相關臨床研究顯示[1-2],甲狀腺切除術后出血的發(fā)生率高達14.2%,其多發(fā)生在術后6~8 h,若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可導致患者死亡,同時頸深筋膜封閉間隙出血,出血量較小可引起氣管受壓,甚至出現(xiàn)呼吸道梗阻或死亡等[3]。本研究觀察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后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發(fā)生原因、處理方法及預防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從2005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 650例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32例出現(xiàn)術后出血,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18~73歲,平均年齡(46.8±5.2)歲;患者術后術均予殘腔放置18號T形管并進行負壓引流,根據(jù)引流情況在24~48 h拔除。入選標準:①患者均行甲狀腺切除術;②無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③無藥物過敏者;④患者簽署了手術同意書;⑤無精神異常者;⑥無凝血功能障礙者;⑦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②藥物過敏者;③未簽署手術同意書;④精神異常者;⑤凝血功能障礙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者。
1.2 方法 對于短時間引流液紅色,黏稠,血氧下降,呼吸困難者,則應在全麻下進行氣管插管,敞開切口,清除血腫,尋找出血點,進行針對性的止血、壓迫、引流等治療。對于慢性引流液增多、色偏暗、頸部膨隆、血氧基本正常者,可在局麻下敞開切口,清除積血,止血及縫合。對于頸部稍隆、皮膚瘀青、引流不暢、生命體征平穩(wěn),可給予患者擠壓引流管,擴大引流孔,進行保守治療。
1.3 觀察項目 記錄甲狀腺切除術后出血患者臨床癥狀、病因及處理方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觀察項數(shù)據(jù)。選擇“±s”表示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例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后出血患者,其中出血時間為18 min~15 h,平均出血時間(6.26±0.47)h;其中動脈出血5例,占15.6%,靜脈出血7例,占21.9%,出血原因不明13例,占40.6%,斷面出血7例,占21.9%;臨床表現(xiàn)為口唇紫紺驟然出現(xiàn)2例,血氧飽和度下降5例,頸部腫脹、顏面部青紫15例,引流管色紅,黏稠10例。其中1例患者緊急搶救不成功,11例敞開切口并二期手術,14例敞開切口并清創(chuàng),6例觀察、壓迫止血?;颊?例因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3.1%,35例救治成功出院,搶救成功率96.9%,切口甲級愈合。
甲狀腺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甲狀腺腫物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隨著篩查技術的進步,甲狀腺腫物檢出率的增高,該術式逐漸被應用于臨床。由于甲狀腺解剖結構的特殊性,甲狀腺切除術后易出現(xiàn)術后出血,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及生命安全。甲狀腺切除術后出血多因甲狀腺血供豐富,血管在甲狀腺腺體內相互吻合[4],構成廣泛的血管網,術后易出現(xiàn)斷面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加之頸前區(qū)空間較為狹小,50 ml的出血即可引起氣管壓迫,超過100 ml可壓迫氣管、窒息或死亡等。若切口較小、位置較低,游離皮瓣不充分,引起視野較小,易引起血管吻合不充分,或結扎先脫落等[5]。同時術前若準備不充分,甲狀腺亢進或未應用碘劑等,可引起圍手術期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更易出血。
本研究觀察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后出血臨床分析。其結果顯示:32例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后出血患者,出血時間為18 min~15 h,平均出血時間(6.26±0.47)h;其中動脈出血5例,占15.6%,靜脈出血7例,占21.9%,出血原因不明13例,占40.6%,斷面出血7例,占21.9%;臨床表現(xiàn)為口唇紫紺驟然出現(xiàn)2例,血氧飽和度下降5例,頸部腫脹、顏面部青紫15例引流管色紅,黏稠10例。其中1例患者緊急搶救不成功,11例敞開切口并二期手術,14例敞開切口并清創(chuàng),6例觀察、壓迫止血?;颊?例因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3.1%,35例救治成功出院,搶救成功率96.9%,切口甲級愈合;因此,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中精細止血,術后嚴密觀察、處理得當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臨床上可通過以下方法對術后出血進行預防處理:①手術前積極處理可能引起術后出血的基礎性疾病,如對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給予抗甲亢治療,凝血功能障礙者給予糾正凝血功能,積極處理高血壓、高血糖等基礎性疾病[6]。常規(guī)應用碘劑準備,減少甲狀腺血流量,使腺體充血減少,降低術后出血風險。②手術醫(yī)生不應過分追求美而選擇過小手術切口或手術位置較低,特別是對于甲狀腺上極位置較高者,不能因追求美觀選擇過低、過小手術切口。游離上極皮瓣時注意充分暴露上極血管,確保結扎甲狀腺上極血管[7]。③不推薦主張對甲狀腺斷面活動性出血進行電凝止血,以便減少術后血痂脫落繼而發(fā)生出血,應予結扎或縫扎。同時對肌層出血不宜忽視,可給予“8”字形縫扎。若創(chuàng)面滲血,可靜脈注射止血,在創(chuàng)面噴灑纖維蛋白膠。
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正確處理可有效降低甲狀腺術后出血所致的死亡。常規(guī)放置皮管,可及時判斷有無活動性出血。一旦有活動性出血,果斷拆除傷口縫線,敞開傷口,避免氣管受壓[8-9]。有氣管受壓,應氣管切開,立即送手術室止血。
綜上所述,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中精細止血,術后嚴密觀察、處理得當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