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短時記憶;兒童記憶特點;記憶策略;元認知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08-0035-04
【作者簡介】周舟,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南京,211171)教師,講師,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
什么是記憶?當你努力在頭腦中搜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時,你運用的能力就是記憶。記憶是一個人賴以正常生活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認知能力,人們的認知活動中幾乎都有記憶的參與。對于每天處于學習過程中的兒童來說,很多問題的核心似乎都可以看作是記憶的問題:
幼兒園老師:“老師剛剛告訴過你,上課說話要先舉手,不可以直接喊出來?!薄皠偛拍阌袥]有用心聽老師說話?要認真記進頭腦里!”
小學老師:“維護的‘維’已經(jīng)教了這么多遍,怎么還是記不住呢?”
記住老師的各項要求,按照要求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兒童所運用的記憶都是一樣的嗎?發(fā)展中的兒童,他們的記憶有什么特點呢?與成人的記憶一樣嗎?是什么因素帶來了不一樣的記憶效果呢?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了解兒童記憶的一些基本事實。
一、記憶是不一樣的
“為什么總是記不住用右手呢?”“如何數(shù)圖形的對稱軸?”“26個英文字母是什么?”解答這些問題需要調(diào)用的記憶是一樣的嗎?答案是:不一樣。
1.記憶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
記憶存在于人類生活的每時每刻,關乎著我們能否正常生活,因此,19世紀初人們就開始研究記憶。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活動所運用的記憶是不一樣的。人們根據(jù)記憶的內(nèi)容不同,將記憶劃分成形象記憶、語詞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在上面的三個問題中,兒童記住用右手抓筆、對著圖形找對稱軸就是一種動作記憶;而記住26個英文字母則是語詞記憶。
形象記憶是通過圖形、具體事物形象貯存在頭腦中的記憶,比如讓孩子想一想,游戲“憤怒的小鳥”是什么樣子的,這時調(diào)動的就是形象記憶。為什么兒童能輕易記住游戲內(nèi)容,甚至是復雜的游戲規(guī)則呢?因為游戲基本依靠的是形象記憶,相較語詞記憶,兒童更擅長形象記憶。同時游戲的過程又是愉快的,這種愉快的感受以情緒記憶的形式儲存起來,當兒童回憶某個游戲及規(guī)則時,仍能有興奮、愉快、興趣盎然的感受,這就是情緒記憶起作用的結果。
2.記憶存儲的時間各不相同。
我們每天面對各種大量信息,會感覺到有些記憶的內(nèi)容能保存很長時間,而有些內(nèi)容則只能保持“三分鐘”。記憶不僅可以按照內(nèi)容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也可以根據(jù)保持的時間長短劃分為不同類型。我們熟悉的根據(jù)保持時間長短劃分的記憶類型,就是“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
長時記憶,也就是保存的時間無限長,可以是一分鐘以上、一年乃至終生;而且長時記憶是一個無限大的記憶倉庫,可以儲存無限多的內(nèi)容。短時記憶,顧名思義,保持信息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在30秒到1分鐘左右;不僅時間短,而且保存的量也非常有限,只有7±2個組塊。
組塊又是什么呢?組塊是衡量短時記憶容量的單位。比如一串數(shù)字2017478352936,你能看完一眼后就記住嗎?你可能會想,死記硬背太困難了,我可以試著編個故事記住它:“2017年4月7日,83歲的老奶奶和她52歲的兒子一起到936號大街吃晚飯?!弊x一遍小故事就能輕松記住這串數(shù)字了。為什么死記硬背那么困難,而編個故事記起來就容易多了呢?這是因為死記硬背時每個數(shù)字都是一個組塊,那么需要13個組塊才能記住這串數(shù)字;而編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時,“2017年”“4月7日”“83歲的老奶奶”“52歲的兒子”“936號大街”各是1個組塊,記住這串數(shù)字的組塊就變成了5個,大大低于短時記憶容量的下限。
在記憶數(shù)字串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編故事比死記硬背更容易將學習內(nèi)容從短時記憶轉化到長時記憶中,原因在于,死記硬背是一種機械識記,而編成故事則是能夠理解的有意義識記,有意義識記比機械識記的效果好得多,保持的時間也長得多。
兒童學習26個英文字母或漢語拼音時總會遺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字母或拼音對于他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老師不教授一些記憶方法幫助他們形成能理解的內(nèi)容,兒童基本上依靠死記硬背來完成學習,機械記憶的過程又比較痛苦,所以記不住是自然的結果。
二、兒童記憶的特點
“13+9=40?!就抄個題目,從橫式抄成豎式,居然就能抄錯成31+9!為什么總是犯這種粗心大意的毛病?”
“三遍一組連讀3遍,讀完自己在本子上默寫看看,都四年級了,還不知道怎么記單詞嗎?”
這些情形是不是很熟悉?每天在課堂或家庭作業(yè)時間,兒童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這些“記不住、粗心”問題的背后,折射出兒童的記憶似乎與成年人不太一樣。
1.粗心往往是因為短時記憶容量有限。
粗心,是很多小學生身上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明明會做的,怎么抄錯題目了呢?明明記得的生字,怎么少寫了偏旁部首呢?老師、家長痛心疾首,孩子自己懊惱傷心。其實在很多“粗心”問題的背后,仍然是記憶的制約——兒童的短時記憶容量有限,特別是當兒童沒有完全熟練掌握一些新知識的時候,粗心的問題就特別容易產(chǎn)生了,因為此時他們的短時記憶容量不夠用了。
我們知道,短時記憶的容量是7±2個組塊,但這指的是14歲以上成年人的水平。對于年幼的兒童來說,他們的短時記憶遠沒有達到這種容量:小于5歲的兒童,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2個組塊,5~14歲時短時記憶容量才能達到5個左右的組塊水平。短時記憶在8歲以后增長速度才會顯著加快。
所以低年級的兒童特別容易犯一些貌似簡單的粗心錯誤。比如將13+9列豎式計算時抄成31+9。對于此時的兒童來說,如何列豎式是要占據(jù)掉一部分短時記憶容量的,記住題目13+9也要消耗短時記憶容量,再利用進位規(guī)則計算得數(shù),同樣需要短時記憶協(xié)助??此坪唵蔚囊粋€加法題目,其實需要兒童在有限的短時記憶空間里同時運行三個程序,在這三個程序都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兒童這臺小計算機就會出現(xiàn)運行錯誤了。
怎樣才能減少這樣的粗心錯誤呢?那就是讓每個程序都熟練到自動化程度,這時程序占用的短時記憶容量就會減少,這種粗心問題就不會出現(xiàn)了。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多練習才能減少粗心的問題。
2.兒童的形象記憶要優(yōu)于語義記憶。
對于一個六七歲的小學生來說,老師在課堂上要求他們一邊記住老師報出的生字,一邊快速工整地在規(guī)定格子里寫下生字,就會經(jīng)常犯顧此失彼的錯誤。八歲以下的兒童更多地依賴視覺形成記憶,因此形象記憶在一二年級更占優(yōu)勢,再加上短時記憶的容量限制,對聲音信息的不敏感,確實會導致他們犯顧此失彼的錯誤。聽清并記住老師的多項要求,這些要求在成人看來很簡單,但是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真的沒有那么容易。
形象記憶優(yōu)于語義記憶的特點,在低年級兒童身上尤其明顯。在小學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數(shù)學還是語文,都試圖用圖片、形象、兒童的日常經(jīng)驗來強化兒童的形象記憶效果。比如用圖例演示漢字“山”是如何從圖畫到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最后演變到今天的“山”的過程(見圖1),這樣的處理更容易被小學生理解和記憶。只有兒童理解了的內(nèi)容,才能被整合進入他們的認知框架,也才能被更長久地記住。
圖1
3.兒童的記憶策略與成人不一樣。
記憶策略是人們用來輔助記憶效果的策略和方法,通常使用的記憶策略有三種:復述、組織和精加工。復述就是重復感知,所謂“多讀多看多寫”;組織則是利用分類進行記憶的策略,比如列提綱;精加工需要兒童利用聯(lián)想,比如用諧音“山巔一寺一壺酒”記住圓周率。兒童的記憶策略有不同于成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低年級兒童能夠運用復述和組織策略,高年級開始使用精加工策略。
兒童并不是擁有了某種記憶策略就能主動運用這種策略來有意識地鞏固記憶的。比如,雖然一年級的兒童有能力運用復述,但是他們并不會主動運用,這時如果老師要求“每個拼音讀5遍”,他們可以輕松做到,這其實就是在運用復述策略;但是如果老師的要求不是這么詳細,而只是說“每個拼音多讀幾遍,要讀熟”,往往結果就會很糟糕,因為很多一年級的小朋友讀了一遍就認為自己已經(jīng)記住了,但是老師檢查時發(fā)現(xiàn)他們根本沒記住。
4.元記憶幫助兒童主動運用記憶策略。
在利用策略鞏固兒童記憶時,還需要依賴兒童的元記憶能力來隨時檢查和調(diào)整記憶狀況,而這種元記憶能力恰恰也是一年級兒童所欠缺的。什么是元記憶能力呢?用四年級的學生背單詞來解釋:在背單詞時,看到是新詞,知道要連續(xù)默讀五遍,邊讀邊用筆寫,這樣記憶的效果好,這是元記憶能力(對記憶材料的判斷,對記憶策略的選擇);默讀五遍后,嘗試默寫看是否正確,這是元記憶能力(對自身記憶過程的監(jiān)控和調(diào)節(jié));知道自己會遺忘,過半小時后再默寫一遍,這同樣是元記憶能力(對自身記憶能力的了解)。
年幼兒童缺乏主動和恰當運用策略的能力,也缺乏元記憶能力,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記憶水平,使用不恰當?shù)挠洃洸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教授兒童如何運用記憶策略、如何監(jiān)控自己的記憶狀態(tài)。
5.鞏固學習效果,遺忘規(guī)律來幫忙。
雖然兒童在記憶能力上與成人不同,但在遺忘的規(guī)律上與成人卻是十分相似的。兒童的遺忘過程同樣遵守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guī)律(見下頁圖2)。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早在1885年就發(fā)現(xiàn),掌握新內(nèi)容后的頭一個小時內(nèi),如果不做任何復習,就會忘記所學內(nèi)容的50%+,其中前20分鐘遺忘的速度最快,因此及時復習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圖2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雖然艾賓浩斯最初發(fā)現(xiàn)的是成年人的遺忘規(guī)律,但是5歲以后的兒童在學習中同樣表現(xiàn)出這種規(guī)律。對于教師來說,抓住學習新內(nèi)容后的一個小時黃金期幫助兒童鞏固所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
三、教師怎樣提高兒童的記憶效率
作為教師,了解不同年齡的兒童記憶能力有其特殊性后,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應該將注意點放在哪些地方呢?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有效提高兒童的記憶效率呢?
1.關注并接受兒童的記憶限制。
對于兒童短時記憶的局限性和特點,尤其是低年級兒童,教師教學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接受這些記憶限制,在兒童的記憶框架之下,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而非簡單地批評兒童“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認真聽講”“沒有用心記”。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任務,最好是讓學生一項一項逐一完成,對一二年級的兒童,教師提出的要求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2.利用兒童的記憶特點組織教學和班級管理。
形象的、兒童親自體驗的、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結的、有趣的知識,更容易整合進他們的認知框架,自然也就更容易被記住。相比由字詞句子構成的語義記憶,兒童親身經(jīng)歷的情景性記憶更不容易被忘記。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諸如游戲的形式,將教學內(nèi)容與游戲等結合,提高兒童的記憶效率。
3.教授兒童認識自己的記憶特點及合適的記憶策略。
可以通過訓練,幫助兒童掌握一定的記憶策略,從而提高記憶效率。人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習適合使用不同的記憶策略,比如重復地看、讀,以及按自己的理解表達所讀的內(nèi)容,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珠心算訓練可以提高短時間內(nèi)記住的數(shù)字量;音樂訓練既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又可以提高兒童對立體圖形及位置的記憶。此外,游戲也是一種鍛煉短時記憶的好方法,比如連連看、找茬圖等。短時記憶的訓練需要有一定的強度和持續(xù)性,只有堅持每天20分鐘、持續(xù)至少一周,才能看到短時記憶能力開始提高。
4.幫助兒童形成元記憶能力。
在兒童進行記憶活動時,教授兒童記憶流程,幫助他們逐漸形成監(jiān)控學習過程的習慣,是低年級教學應該注意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比如不熟悉的內(nèi)容首先讀五遍,然后閉上眼睛嘗試背一背,看看自己遺漏了哪里,把遺漏的部分再讀三遍。對于高年級兒童來說,教授孩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也是強化記憶的一條途徑。
【參考文獻】
[1]陳英和.認知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謝弗,等.發(fā)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M].鄒泓,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3]慕德芳.心理學視域下小學生工作記憶特點及訓練[J].江蘇教育研究,2014(22):25-27.
[4]楊青,謝悅悅.背景音樂對幼兒工作記憶及任務轉換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17(4):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