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創(chuàng)設(shè)各種生動多樣的情境,通過制度保駕護航,為心育提供有效保障;用課程引領(lǐng),讓學生學習掌握心理健康的技巧,助力自我成長;加強家校牽手,為學生成長全方位營造和諧溫馨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切身體驗,從而促進自我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課程引領(lǐng);情境體驗;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08-0024-03
【作者簡介】陳志萍,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江蘇南通,226001)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高級教師。
一、制度護航,提供有效保障
1.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建立了校長領(lǐng)導,德育處具體分管,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為核心,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wǎng)絡(luò)。2008年,學校創(chuàng)建心理咨詢室“知心屋”,設(shè)有接待處、個案咨詢區(qū)、沙盤游戲區(qū)、繪畫治療區(qū)等,配有心理教育類書刊、電子閱讀光盤,并逐步配備心理測評軟件、團體輔導工具箱等,建立心理輔導倫理規(guī)范、檔案管理、值班值勤、學生轉(zhuǎn)介、危機干預等工作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實。
2.完善教師培訓制度。
學習、培訓、研討等一系列制度可以調(diào)動心理健康教師工作和研究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嚴謹、正常運行。
為了提高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更好地服務師生,學校外派心理健康教師和班主任進行專業(yè)學習,部分教師取得意象對話治療師、親子溝通培訓師、薩提亞家庭咨詢師、歐文·亞隆團體心理咨詢師、沙盤游戲師(中級)等資格。2016年,學校加入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教育與情感文明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徐志剛教授主持的“ECS項目”,派出骨干教師參加多次研修,學習打造“情感-交往型”課堂,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
學校還請來南通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丁錦宏教授、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賈珍副教授等專家,為全校教師做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提高全校教師、班主任的心育水平,面向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開展團輔、咨詢等工作。
教師們組建學習、研究團隊,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在共同研究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關(guān)勇老師的《我的情緒我做主》、胡玉寶老師的《凝心聚神事半功倍》、許新超老師的《花開的季節(jié)——青春期心理健康》、王秀烽老師的《青春期交往的秘訣》等專題講座,給教師很多啟發(fā)。
3.個體輔導檔案制與團體輔導活動制結(jié)合。
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外,專業(yè)咨詢師做好個案、團體心理輔導。學?!爸奈荨敝芤恢林芪迕刻熘形缂胺艑W后向?qū)W生、家長和教師開放,安排具有心理咨詢師資質(zhì)的教師值班,對有需要的學生、家長和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咨詢師們積極運用意象對話、繪畫治療、沙盤游戲、薩提亞模式等技術(shù),幫助來訪的學生、家長和教師走出心理困境。學校還為一些特殊對象開展專題團體輔導活動,從2014年開始,招募一些行為特殊學生,組成“心手相連”和“相伴成長”團體,開展團體輔導活動,幫助他們改善人際關(guān)系,增強自控能力。
4.課題研究引領(lǐng)日常教學制度。
學校通過課題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12年開展市級“十二五”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個案研究”的研究,學校教師在各類期刊累計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另有多篇論文獲南通市教師專業(yè)成長論文二等獎、江蘇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論文獎。2016年市級課題結(jié)題,學校又開始了省級課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的研究,將心理健康教研從個體層面推向?qū)W校層面。
二、課程引領(lǐng),技巧助力成長
1.開設(shè)情境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在全省推行心理健康課程之前,學校就在每個年級設(shè)立了試點班,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情境教育體系,嘗試情境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探索,逐步形成一系列校本課程。情境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以學生的年段心理發(fā)展特點為依據(jù),基于“情境”和“體驗”兩個核心理念,糅合了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情境教育思想、啟發(fā)式教學等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心育課程:一年級以入學適應、群體建立、紀律意識教育為主,引導學生樹立有心理困惑可以求助的意識;二年級以人際關(guān)系、注意力訓練為主;三年級開始自我意識的樹立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四年級進行情緒管理和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五年級以責任意識培養(yǎng)和思維訓練為主;六年級以青春期人際交往和自我規(guī)劃教育為主。心理課上運用人際互動游戲、案例再現(xiàn)、故事賞析、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體驗式訓練,提供親身體驗的經(jīng)歷,引導學生嘗試發(fā)現(xiàn)困境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心智成長。2016年起,學校制訂教學計劃,設(shè)計教案,制作課件,全校統(tǒng)一開設(sh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班每兩周一課,間周進行。心理課程的實施使學生成長中的煩惱得到及時化解,學生交往更真誠和諧,學習更主動積極,班級凝聚力更強。
2.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學校組建團體心理輔導小組,利用每周五的社團活動時間,由學校心理輔導員針對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開展活動,提供心理援助,內(nèi)容包括:學習適應、親子關(guān)系、同伴交往、異性交往、應對挫折、自信心培養(yǎng)、考試焦慮應對等方面。團體輔導具有效率高、切合實際、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等特點,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部分。
3.滲透于學科教學中。
語文課、思品課、班會等都直接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體驗情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也為學生心理品質(zhì)的優(yōu)化提供了生動有效的途徑。班主任團隊研究的班會課《我成長,我幸?!贰杜c寬容同行》,緊貼學生生活,關(guān)注學生心理,榮獲南通市小學班會課評比一等獎;學校德育團隊開發(fā)的行為訓練課程包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課堂環(huán)境中,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學生間的良性競爭與合作、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的妥善處理,都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三、家校牽手,營造溫馨氛圍
1.家長會上做好心理宣傳。
家長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另一個抓手。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一至兩次家長會,邀請家長參加親子運動會、入學儀式、十歲樂等活動。除了校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做指導,還請來家庭教育、學生教育、心理教育專家,面向全體家長,以系列講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學常識,把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情緒的功能和情緒自我調(diào)控的意義、人際交往的意義和規(guī)律、自我意識的意義、思維的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等知識融在一個個案例中,幫助家長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學會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讓兒童在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2.組織家訪與專訪。
每年的5月30日是學校的愛生日,教師們走進一個個家庭,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的經(jīng)驗、解決教育中的疑惑,取得一手的資料,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對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進行專訪,引導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學會肯定鼓勵孩子、學會與教師配合,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早預防、早干預。對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或意外傷害的學生進行即時家訪,進行安撫和疏導。家訪與專訪使家校聯(lián)系更緊密,家長和教師配合更默契,有利于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活動體驗,促進健康發(fā)展
1.人人參與的常規(guī)活動。
在每周五早晨十分鐘的自主隊會上,每班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主題搜集材料、編輯、主持、排練、美化、制作PPT,人人出力,個個上臺,既鍛煉了膽量,又培養(yǎng)了自信。在每天的新聞播報活動中,學生輪流在全班播報班級事、社會熱點事件,展示自己。
2.極富特色的年級活動。
每個年級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一年級的穿衣、戴紅領(lǐng)巾、系鞋帶比賽,培養(yǎng)學生自立能力;二年級的全家總動員,增強親子之間的心靈契合度;三年級的生命誕生講座、“我是孕媽媽”、“我愛蛋寶”、“小鬼當家”,讓學生感受生命的不易,體驗父母的辛勞;四年級的祭掃烈士墓,讓學生學會珍惜和感恩;五年級的籃球賽,讓學生體味合作、失敗、成功等各種滋味;六年級的夜行軍活動,讓學生學會合作,理解和踐行勇敢。這些活動充分滿足了學生成長的需要,讓學生變得陽光、自信。
3.主題鮮明的情境大單元活動。
主題性情境大單元教育活動是學校情境德育最具特色的活動,每學期組織2~3次,通過整合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優(yōu)化的德育情境中與教師、家長、同學共同學習,獲得心靈成長。如,“做最美孝心好少年”主題性情境大單元教育活動:班會課觀看《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接受孝的洗禮;櫥窗展示孝心少年事跡,營造氛圍;語文課上給孝心少年寫頒獎詞,交流學習感受;品德課上制訂“孝心行動十條”計劃;家長會上,家長間、家長與教師相互交流取經(jīng);在“孝心少年”評選活動中,每個學生、家長、教師都參與評選,評選出身邊的孝心少年。這些豐富的德育情境形成一種心理場,激發(fā)起學生愛父母、愛長輩的情感,產(chǎn)生“孝”的行為。
4.彰顯個性的自選活動。
學校還提供了一系列自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心靈的成長與發(fā)展。如,開設(shè)走班社團,社團內(nèi)容包括魔術(shù)、擊劍、甜品、攝影、啦啦操、折紙、針織等;在“珠玉軒”舉辦學生個人畫展、攝影展、書法展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需要我們在心理教育中不斷反思總結(jié)、完善,不斷探索情境心育,為學生心靈成長撐起一片藍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