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輔導課通過群體交流產生的影響力來調整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心理課堂上的發(fā)言存在群體固化現(xiàn)象。通過創(chuàng)設安全和諧的課堂氛圍、精選適切的交流話題、選擇靈活的交流方式三種途徑,推動學生充分交流,獲得團體滋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課堂交流;群體固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72-0052-03
【作者簡介】吳偉紅,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江蘇蘇州,215200)副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心理健康特級教師。
心理輔導課是通過群體交流產生的影響力來調整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一節(jié)成功的心理輔導課是在和諧氛圍中,同伴之間進行真誠表達、相互分享。筆者在小學高年級心理輔導課堂上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言存在群體固化現(xiàn)象:小部分學生成為課堂發(fā)言的主角;還有一小部分學生習慣了扮演課堂沉默者的角色;而大多數(shù)學生不大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礙于教師要求勉為其難,要么言語簡單、浮于表面,要么閃爍其詞、刻意保留。這種狀態(tài)妨礙了心理輔導課團體動力的發(fā)揮,影響了輔導效果。
一、原因分析
(一)異性疏遠時期
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始進入青春初期,這是異性相互疏遠、排斥的階段。很多學生不愿意與異性同學分享交流;而同性別的學生也因為性格、興趣愛好不同等因素形成相對固定的伙伴群。課堂分組按照學生的高矮順序排列,男女生混合編組,小組成員之間缺少信任、保持距離,不愿意深入交流分享。
(二)避免自尊受挫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覺醒,自尊心增強,很在意自己在同學面前的形象,他們擔心自己的真實表達被同學取笑,留下話柄。為了維護自尊,他們往往會隱藏真實想法。
(三)話題缺乏吸引力
課堂討論經常遭遇冷場與輔導教師設計的討論話題有關。學生習慣了其他學科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模式,而心理輔導課強調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的話題切口過大、模糊籠統(tǒng),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有的話題則過于封閉狹窄,無法激起學生思維碰撞的熱情。
(四)接納引導不夠
心理課堂的寬松氛圍讓學生很欣喜,使得他們愿意表達真實感受??砂嗉墝W生之間存在一些積累已久的矛盾,個別學生真誠表達的話語中帶有攻擊性。輔導教師為了避免沖突,采用打斷或者轉移話題的方式,沒有進行恰當引導,影響了其他學生表達的意愿。
二、改變策略
(一)氛圍安全和諧
1.共同約定。
心理輔導課一開始,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約定上課規(guī)則。當教師提出“課堂上要說真話,不對真話批評和嘲笑”這條約定后,要讓學生真實體驗這條約定的內涵。一位教師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故意當眾摔了一跤,大多數(shù)學生爆發(fā)出笑聲,教師坦然站起來讓大家交流笑的原因。有的學生說看到老師摔跤的樣子很搞笑,有的說看到大家笑就跟著笑了,他們都表達了自己的笑并不是嘲笑。隨后,教師讓沒有笑的學生交流,有學生說看到老師摔倒了很擔心;有學生說自己愣了一下,不知道怎么辦;還有學生說自己想走過來扶老師。教師趁勢引導:“大家說的都是實話,但大家的感受不同,想法和行為也不同,沒有對錯。有的同學覺得自己說錯話或做錯事會很難堪和尷尬,其實別人未必這樣認為。”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在這個團體中真誠表達是安全的。
2.自我暴露。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際關系由低水平的自我暴露和低水平的信任開始。當一個人開始自我暴露時,這便是信任關系建立的標志;而對方以同樣的自我暴露水平做出反應,成為接受信任的標志?!苯處熞鶕o導內容,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自我暴露環(huán)節(jié)。如六年級“偶像大家談”輔導課,教師讓學生猜她小時候的偶像,學生都很興奮與好奇??吹絻蓮埫餍莿≌蘸?,學生知道了老師當年的偶像也是影視明星,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同時也愿意交流自己的偶像,團體動力順利運轉。
3.積極回應。
教師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要給予積極關注。當學生發(fā)言時,教師應全神貫注地傾聽學生發(fā)言,鼓勵學生多說,自己少發(fā)問。對于學生的發(fā)言要給予積極回應,可以表示鼓勵并專注地點頭。對于學生淺層的思考和表達,可以采用“具體化”“重述”等技術給予支持鼓勵,引導回饋。如“我們都是好朋友”一課,學生交流“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學生說了班上同學之間不友好的一件事,暗含對該同學的指責,班級氣氛開始變得有些緊張。教師回應:“我聽到你的真誠表達,你對友誼提出了質疑,我聽到你表達的一個詞是‘負責’,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負責的嗎?”這位學生隨即說了自己的理解,教師又讓其他學生發(fā)表看法,大家從不同角度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原本的一些矛盾悄然化解。
(二)話題切合發(fā)展
1.話題切口宜小。
引導學生交流的話題不能空泛,而是要選準小切口。在“我的目標我做主”輔導課中,學生體驗了站立保持雙手平舉5分鐘的練習后,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圍繞“你是用怎樣的方式支撐自己做到的”進行交流,一下子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交流。有學生表示聽著音樂、想著歌詞,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有學生表示看到好朋友堅持,自己也一定要堅持;有學生表示自己在想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還有學生說自己曾經參加過暑期訓練營,要求練習15分鐘保持不動,這次只有5分鐘,覺得太簡單了。學生的發(fā)言豐富了大家對堅持目標的認識,達到良好的輔導效果。
2.話題可選兩難。
如果交流的話題沒有深度,就沒有交流的熱度,兩難話題切合學生當下的認知和能力水平。在“偶像大家談”輔導課上,教師設計了一個情境討論:“陳晨很崇拜周杰倫,也喜歡唱歌,將來想當歌星。他發(fā)現(xiàn)周杰倫和一些歌星從小都不喜歡讀書,而他自己學習成績一般,爸媽要他一定好好學習,不讓他參加校外合唱團,并給他報了數(shù)學和英語補習班,他很苦惱?!贬槍@個情境組織討論、交流,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學生認為現(xiàn)在成績一般,就要發(fā)展自己的特長;有學生認為現(xiàn)在的歌星也是有文化的,最好等高中畢業(yè)再往唱歌方面發(fā)展;有學生覺得做歌星是很不容易的,現(xiàn)在的學習就是在鍛煉自己;還有學生建議和父母協(xié)商,參加合唱團,同時認真學習,提升數(shù)學和英語成績,這樣就不用上補習班了……大家從不同角度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碰撞,心智得到啟發(fā)。
3.話題方向發(fā)散。
教師應多使用開放式的問句,少使用封閉式的問句,讓學生表達發(fā)散性的觀點。如六年級“我能面對生命的變化”輔導課上,教師提出“你對生死還有哪些疑問”,學生提出了“人死后會不會有靈魂”“人死的時候是不是很痛苦”“人死后會不會有意識”“人死后會不會進天堂或地獄”等問題。教師從中了解到學生對于“死亡”的態(tài)度,為后面的輔導環(huán)節(jié)做了鋪墊,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大家對“死亡”的共同心態(tài),通過認同感幫助學生釋放一些負面情緒。
(三)方式靈活多樣
1.按座全員發(fā)言。
心理課堂上,有些發(fā)散性的問題可以按照座位號,采用“頭腦風暴”方式給每個學生參與交流的機會。在“網絡助我健康成長”一課,教師讓學生按座位輪流發(fā)言,其他學生不作評判。通過交流,統(tǒng)計出班上同學喜歡的網絡游戲有《生死狙擊》《全民槍戰(zhàn)》《逆戰(zhàn)》《天天酷跑》《英雄聯(lián)盟》等,總結出交流網絡游戲帶來的好處有增長見識、有利于開發(fā)智力、增強靈活性、提高電腦操作技術、激發(fā)想象力、緩解學習壓力、放松心情、體驗成功、獲得自信等,網絡游戲的弊端有影響視力、脾氣變得暴躁、容易網絡成癮、減少與父母交流時間、影響學習、早戀等。全面交流,達到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利與弊,學會健康、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輔導目標。
2.分組輪流發(fā)言。
班級屬于較大規(guī)模的團體,因為人數(shù)多,成員差異大,團體的凝聚力不容易形成,全班探討問題容易流于形式、表面化。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內促成組員之間的口頭交流和互動,并適時將小組成員的交流情況匯總后在班級中進行交流。為了避免代表小組交流的人員固定,可以采用輪流代表小組發(fā)言的方法,讓輪到發(fā)言的學生在伙伴的幫助下做好準備,獲得交流的成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