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學習動機診斷測驗(MAAT)和父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問卷(EMBU),對南京市某中學七至九年級的436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初中生學習動機的影響。結果表明,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被試學習動機有預測作用。學校可以從家長指導、心理活動、教師工作、學生個別輔導等方面著手,發(fā)揮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動機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家庭教養(yǎng)方式;學習動機;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96-0056-02
【作者簡介】吳楊,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南京,210016)教師,高級教師。
一、引言
一般來說,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有兩方面——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指學生的自身需求、年齡特征、性格特點、價值觀和理想等;外部因素則是指家庭因素,如家庭教養(yǎng)方式、父母社會經濟地位、家族背景、學校環(huán)境等。目前,與學習動機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學生自身因素的研究方面,而對于家庭因素對學習動機影響的研究,國外較多,國內則很少進行。
美國心理學家凱爾和赫爾賽的研究證明,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有關,他們認為,權威型的教養(yǎng)方式與學生的內部動機的形成顯著相關,外部動機的形成則受到專制型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學習動機缺乏多是與忽視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有關。國內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心理健康、行為問題、個性特征、學習成績、人際關系、社會化之間的關系及影響上,研究發(fā)現,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學生的這些方面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部分學者的研究中提到了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學習動機的關系,如楊秀君等人的研究指出,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中,情感溫暖和理解是比較恰當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學習成功感的提高;而懲罰、嚴厲和拒絕都是不利的教養(yǎng)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成功感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二、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南京市某中學七至九年級436名學生作為被試。
2.施測過程。
采用學習動機診斷測驗(MAAT)和父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問卷(EMBU)進行施測。學習動機診斷測驗包括成功動機、考試焦慮、自我責任性和要求水平4個分量表。其中成功動機由知識學習場面、技能場面、運動場面和社會生活場面4個因素組成;考試焦慮由促進緊張和回避失敗2個因素組成。父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問卷分為父親量表和母親量表。父親量表包括6個因子:父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懲罰嚴厲、父親過分干涉、父親偏愛、父親拒絕否認、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量表包括5個因子: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過分干涉、母親拒絕否認、母親懲罰嚴厲、母親偏愛。
由學校心理咨詢員按照班級進行團體施測。所有的施測教師統(tǒng)一指導語,向參與調查的學生說明此次調查不做任何評價之用,只是用于調查研究,要求大家如實作答。指導語講完后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學生作答結束,當場回收。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三、結果
1.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學習動機的相關分析。
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和學習動機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父親偏愛和母親偏愛與學生學習動機的學習場面、技能場面、社會生活場面、考試促進緊張、回避失敗動機存在顯著正相關;父親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生運動場面學習動機呈顯著負相關;父親偏愛與學生運動場面學習動機呈顯著正相關;母親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生考試促進緊張呈顯著負相關;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生回避失敗動機呈顯著負相關;父親拒絕否認與學生回避失敗動機呈顯著正相關;父親過度保護與學生回避失敗動機呈顯著負相關;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生自我責任性呈顯著負相關。
2.中學生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學習動機的回歸分析。
本研究在分析了中學生家庭教養(yǎng)方式和學習動機的相關性之后,為進一步研究中學生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學習動機的影響,根據研究假設進行兩者之間的回歸分析。家庭教養(yǎng)方式量表中有兩個因子,即父親教養(yǎng)方式和母親教養(yǎng)方式。以學習動機各因素為因變量,以父親教養(yǎng)方式中的各因子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只有學生學習場面的成就動機與父親教養(yǎng)方式中的父親懲罰、父親偏愛有回歸關系。
以學習動機各因素為因變量,以母親教養(yǎng)方式中的各因子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發(fā)現學生技能場面的成就動機與母親教養(yǎng)方式中的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干涉、母親拒絕、母親懲罰、母親偏愛有回歸關系;學生社會場面的成就動機與母親教養(yǎng)方式中的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干涉有回歸關系。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可能是,不論是否在工作,母親對于子女的關注和家庭的照顧,通常會多于父親,因此,孩子受母親的影響會更多一些。母親的溫柔細膩對子女技能和社會場面的動機影響也更多一些。
四、對學校工作的建議
1.家長指導。
根據研究結果,設計適合本校的家長指導講座,通過家長會或者家長學校,讓家長了解本校現狀,引導家長調整日常教育方式,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2.學校心理活動。
在學校開展圍繞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學習動機的專題心理活動,可以是心理課堂的講授,也可以是團體輔導,讓學生從自身出發(fā),認識到學習動機受到多方面影響,但也可以進行自我調控。
3.教師工作。
將這一研究結果與學校班主任、任課教師分享,讓他們了解學生學習動機較低背后可能的影響因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根據對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找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4.學生個別輔導。
對部分需要個別輔導的學生,教師可以了解其學習動機缺乏的可能原因,考慮家庭環(huán)境、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更好地給予學生關懷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