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學生學業(yè)狀況評估”測試,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得分不容樂觀。應以學校為主導,家校協同增強目標教育的效能。學校落實目標教育效能具體方法包括自編學練案、開設特色校本課程、開展特殊時期的實踐活動、堅持多元評價。
【關鍵詞】家校協同;學情;目標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48-0020-02
【作者簡介】1.潘雪,南京市濱江中學(南京,210015)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級教師;2.郭雷霆,南京市濱江中學(南京,210015)德育處副主任,一級教師。
一、基于學情,確立目標教育的方向
學情與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與學校的教育絲絲相連。2017年11月,我校學生和家長參加了“學生學業(yè)狀況評估”測試,評估結果顯示,我校學生在學習目標和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幾個方面得分從七年級至九年級逐年下降。
目前我校共有學生399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約占學生總人數的60.2%;享受資助的城市低保戶家庭子女和貧困收入家庭子女共31人,占比7.8%??偟膩碚f,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各方面均不理想,這與學生小學階段無人照管、轉學次數多及家庭教育質量較低有很大關系。我校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大多從事體力勞動,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確的目標,甚至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離異、再婚家庭數量相對較多,普遍出現孩子由祖(外祖)父母撫養(yǎng)并與父母長期分離的情況。這一系列問題給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提升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家校協同,增強目標教育的效能
(一)以學校為主導,落實目標教育的效能
1.自編“學練案”。
由于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整體較低,自2014年起,我校開始自編各科“學練案”?!皩W練案”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明確目標→問題引導→學習過程→反饋達標”四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圍繞學生的活動,相應地做好明確目標、問題助學、診斷指導、點撥提升四方面的工作?!皩W練案”的編制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當堂練習及時反饋,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自編“學練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讓每個學生動起來,做到因材施教、降低難度、精準起點,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即教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考學生能夠寫得出的、練學生能夠做對的,確保80%的學生掌握80%的內容。如此,不僅提高了教師的集體備課質量,優(yōu)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幫助學生樹立符合自身發(fā)展現狀的學業(yè)目標。
2.開設特色校本課程。
我校校本課程有演講、趣味數學、英語說唱、趣味物理、書法、手工制作、心理、軟式棒壘球等。校本課程設置范圍廣、內容新穎,旨在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趯W情,我校各類校本課程設置的起點相對較低,面向全體學生,切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開展特殊時期的實踐活動。
寒暑假期間,我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與南京師范大學聯合舉辦“螢火之光”夏令營活動,南師大的學生志愿者到校開展青春期教育、刺繡、手工、烘焙、走進大學參觀等實踐活動;開展信息夏令營活動,組織外來務工子女進行“3D打印技術”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及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組織學生到鳳凰書城參加志愿活動,學生打掃衛(wèi)生,整理書籍,在勞動之余還可以博覽群書;組織學生到街頭查找錯別字,走出課堂學習文化知識;組織學生走進社區(qū)參加新年聯歡,感受城市的過年氣氛。通過特色實踐活動,學生增長了見識,也增強了學習的內在動力。
4.堅持多元評價,人人成功,各得其所。
評價方式的革新也是教學目標的另一種實現方式。從學習角度出發(fā),我校表彰設置旨在讓優(yōu)秀的更優(yōu)秀、讓普通的變優(yōu)秀。從個性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我校在文明禮儀、衛(wèi)生、紀律和為他人服務等方面均設有獎項,如:在面向全校的陽光大舞臺上為“令人感動的學生”頒獎,由班主任為其寫頒獎詞;開展“學校為你點贊”活動,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校領導打電話給家長表揚學生的進步。種種獎勵機制,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
(二)家校協同,增強目標教育的效能
1.強化家長對學生目標教育的意識。
學校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抓手,面向家長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如“父母規(guī)”講座、班級家長茶話會、一對一家訪、困難學生校領導多次家訪等。家長的陪伴和參與對孩子的成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我校迎新年聯歡會上,能看到家長精心準備的美食;在迎中考百日誓師大會上,能看到家長和孩子攜手宣誓的身影;在年級表彰大會上,能看到家長和孩子一同上臺領獎、互相擁抱鼓勵的感人場景……通過多種方式的交流溝通,學校取得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增強了教育的效果。
2.引入社工進駐校園。
2017年初,在南京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南京市惠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駐校社工項目落戶我校,同時派駐專業(yè)社工團隊進行服務。
學校社工不僅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學生疑難個案問題,而且為家長提供專業(yè)咨詢和服務。學校為其配備了專門的個案接待室、訪談室、小組工作室,開辦了社工驛站。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社工向師生介紹“人在情境中”理論,指導師生對青少年所在的整個環(huán)境系統(tǒng)進行改善,運用優(yōu)勢視角發(fā)現青少年自身的優(yōu)勢,激發(fā)其潛能,強化其改變動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家長課堂活動,改善親子關系。社工與學校老師相互配合,在學生、家庭和學校、社會之間搭建橋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努力。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外部環(huán)境對個體的人格形成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人只有關注外部環(huán)境、接受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也去積極地改變外部環(huán)境,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學校教育是學生人格形成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對孩子終生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學生,教育人要做的就是堅持抓住教育的本質,堅持走進學生的內心,基于學情,家校協同,形成合力,增強目標教育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