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新
隨著目前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轉變,受到外界的干擾也越來越多,因此,臨床上出現高危兒的幾率也越來越大[1]。有學者近期在研究中指出,這不僅會干擾新生兒的正常生活,高危兒的生長發(fā)育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但是通過給予其適當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其臨床表現[2]。我們?yōu)榱朔治龈呶翰扇≡缙诰C合干預對其生長發(fā)育的臨床表現,決定開展此次研究,具體的研究過程如下。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的50例高危兒隨機分為兩組,即實驗Ⅰ組25例和實驗Ⅱ組25例,另外選取同時期來本院就診的25例正常兒作為對照組,整個研究過程需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實驗Ⅰ組中,男13例,女12例,胎齡36~38周,平均(37±1.5)周,實驗Ⅱ組患兒胎齡34~37周,平均(35.5±1.3)周。對照組中,男13例,女12例,胎齡33~39周,平均(36±1.2)周。3組患兒身體狀況、胎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臨床標準
1.2.1臨床納入標準[3]①實驗兩組的患兒均被臨床診斷為高危兒;②愿意服從此次研究;③對照組患兒均為生長發(fā)育正常兒。
1.2.2臨床排除標準[4]①患有先天性疾病及傳染病患兒;②腎功能不全者以及肝功能不全者;③對藥物過敏以及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患兒。
1.3護理方法實驗Ⅰ組采取早期常規(guī)干預,而實驗Ⅱ組在常規(guī)干預的基礎上采取早期綜合干預,具體的干預措施為:①相關的醫(yī)護人員要指導患兒合理的喂養(yǎng)方式,提倡母乳喂養(yǎng),并且給予其適當的輔食,輔食的選擇要注意其營養(yǎng)搭配,保證營養(yǎng)均衡,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②根據患兒的身體健康狀況,制定合理的運動策略,每天進行一次游泳,并且輔助翻身、胎頭、爬行以及坐位練習30 min,主被動操每天兩次;③主動與患兒進行交流,包括視覺以及語言交流,針對患兒的語言要及時回應,并且經常對其撫摸和夸贊;④每天對其進行一定的聽覺刺激;⑤指導患兒家屬每天與患兒進行親子游戲,包括適應性、大動作以及精密動作等,也可以音樂和玩具的方式開發(fā)患兒,幫助其生長發(fā)育;⑥按照患兒的發(fā)育情況進行適當的物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等,針對其中的重度腦損傷患兒,要避免其異常的姿勢,經常施以運動療法,強化其運動發(fā)育。
1.4護理觀察指標觀察3組患兒的體格發(fā)育、語言與社會能力、運動功能發(fā)育情況,并且針對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的體格發(fā)育結果比較經干預,實驗Ⅱ組的體格發(fā)育,包括體質量、身高以及頭圍,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實驗Ⅱ組與實驗Ⅰ組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Ⅰ組與對照組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體格發(fā)育結果比較(x±s)
2.2兩組患兒的語言與社會能力發(fā)育結果比較實驗組的語言與社會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語言與社會能力發(fā)育結果比較(x±s)
2.3兩組患兒的運動功能發(fā)育結果比較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運動功能發(fā)育,即大運動、適應性、精細動作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運動功能發(fā)育結果比較(x±s)
高危兒,主要是指新生兒在胎兒期、分娩時或者是在新生兒期受到多種高危因素的干擾,導致臨床上的新生兒已經發(fā)生危重疾病或者即將發(fā)生危重疾病[5]。根據文獻調查[6],具體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母妊高征、胎兒宮內窘迫、貧血、羊水量過少、臍帶繞頸、產時窒息、新生兒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等。一般情況下,高危兒會表現為四肢抖動、出生1個月后,頭部向后仰,不能豎起,3個月后,處于俯臥位,不能胎頭,不會翻身,7個月后不能喊“爸、媽”,8個月后眼神呆滯、聽力反應差[7]。高建慧等[8]在研究中指出,如果不及時給予治療和干預,高危兒的生長發(fā)育會受到嚴重的干擾,導致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現運動障礙、語言障礙、自閉、行為異常,有的患者會伴隨癲癇、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降低其自身的生活質量。Danzer等[9]在研究中表明,如果給予高危兒一定的干預,比如認知行為訓練以及強化運動功能訓練,將會增強高危兒的運動功能,以及認知能力,效果非常顯著。李后權等[10]也增在研究中表明,高危兒通過視覺、聽覺刺激,將會改善其視聽呆滯問題,效果顯著。本研究為了進一步分析高危兒采取早期綜合干預對其生長發(fā)育的臨床表現,開展了此次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經干預,實驗Ⅱ組的體格發(fā)育、語言與社會能力、運動功能發(fā)育均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實驗Ⅱ組與實驗Ⅰ組高危兒的生長發(fā)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Ⅰ組與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一定的早期綜合干預可以改善高危兒的生長發(fā)育。
綜上所述,高危兒通過一定的早期綜合干預,有利于生長發(fā)育,值得推廣。
[1]高霞,李萍,孫霞,等.研究早期綜合干預對高危兒生長發(fā)育近期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8):283-284.
[2]李冬梅.早期綜合干預對高危兒生長發(fā)育影響的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學術版),2012,14(6):54.
[3]郭雯,俞潔,陸峰,等.早期綜合干預對高危兒生長發(fā)育近期影響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8):1163-1165.
[4]曾貞,馬美美,田慧,等.早期綜合干預對小于胎齡兒生長發(fā)育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4(3):258-260.
[5]楊彩燕,楊爽,楊敏,等.早期干預對高危兒體格智能發(fā)育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6(2):446-448.
[6]Kristine J Gu1eserian,Gregory M Barker,Mahesh S Sharma,eta1.Bi1atera1pu1monaryarterybanding for resuscitation in high-risk,sing1e-ventric1e neonates and Infants:A sing1e-center experience[J].The Journa1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1ar Surgery,2013,145(1):206-214.
[7]張毅,楊靜儀,麻靜,等.高危兒系統管理效果評價[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4(11):1177-1179.
[8]高建慧,施玉麒,何淑華,等.早期綜合干預對不同類型高危兒智能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3):3253-3255.
[9]Danzer E,Sieg1e J,D'Agostino JA,et a1.Ear1y neurodeve1opmenta1outcomeofinfantswithhigh-risk feta1 1ung 1esions[J].Feta1 diagnosis and therapy,2012,31(4):210-215.
[10]李后權,龔志峰.早期綜合干預對110例高危兒生長發(fā)育的近期影響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