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杰 楊玉倩
摘 要:通過考查兩組受試者提交的作文,本文旨在探討大學生英語寫作成績與作文提交時間之間是否存在聯(lián)系。本研究根據(jù)寫作任務的六個要求(思想和內(nèi)容,組織,詞匯選擇,流暢性,語法結(jié)構(gòu)及字數(shù))對80篇作文進行評價。結(jié)果表明,學生英語寫作成績與作文提交時間有較大的聯(lián)系,兩組受試者由于作文提交時間不同,其寫作成績也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關鍵詞:寫作成績;提交時間;相關性
一、 引言
寫作作為一項基本技能,一直以來備受學者們的關注。寫作的過程包括三個步驟:“前寫作”、“寫作”、“修改”,這三個步驟循序漸進,而且作者應該在修改階段投入更多的精力(Rohman & wlecke,1964)。但是大概十年后,這種線性寫作模式受到眾多研究者的質(zhì)疑,如Emig(1971)、Flower & Hayes(1981)等。通過學生寫作規(guī)劃和寫作過程進行廣泛的研究,他們認為,寫作是一個遞進的過程,規(guī)劃和寫作實際交替發(fā)生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由于這種觀點更準確地反映出了真實的寫作過程,所以它很快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徐永,2006)。
眾所周知,語言能力一般被細分為詞匯和語法,和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Lado,1961)。寫作技能對大學生很重要,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1999)和《大學英語課程要求》(2007)中都有對寫作技能明確的描述。然而英語寫作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雖然對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滿意,但他們對寫作課卻不感興趣,而課本中的寫作任務并不總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除了對寫作缺乏興趣外,學生在寫作焦慮、寫作惰性和厭惡情緒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因此本文旨在通過探討學生寫作成績與作文提交時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考查兩組共80名受試者,對學生英語寫作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 研究問題及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問題為:1)學生寫作成績與作文提交時間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2)不同作文提交時間的學生在寫作成績上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根據(jù)模擬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的寫作任務,本研究要求300名受試者按任務要求進行寫作。根據(jù)其作文提交的時間,從300名學生中選取80名,將他們按作文提交時間分為兩組時間分別為15:00~17:00和22:00~24:00,每組40人。根據(jù)寫作任務要求:思想和內(nèi)容,組織,詞匯選擇,流暢性,語法結(jié)構(gòu)及字數(shù),由同一老師對80篇作文進行批改評分。在對80篇文章進行評價后,使用SPSS 20統(tǒng)計軟件包對兩組成績進行分析。由于兩個樣本,即作文提交時間和學生寫作成績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通過Fmax統(tǒng)計對兩個樣本進行方差齊性假設后,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兩組數(shù)據(jù),從而來檢驗學生寫作成績與他們作文提交時間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以及存在怎樣的聯(lián)系。
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
通過使用SPSS 20獨立t檢驗分析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和作文提交時間之間存在關聯(lián),不同作文提交時間的學生在寫作成績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下表表明兩組受試者在寫作成績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t=9.201,P<0.005)。
結(jié)果表明,學生寫作成績對其作文提交時間有一定的影響,成績較好的學生更愿意提前完成寫作任務,而不是拖延到截止日期,這也同時反映出他們具有相對較高的寫作動機和主動性。
鑒于本實驗中兩組學生的寫作任務相同,且由同一位教師進行評分,因此寫作成績差異可能是提交作文時間不同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的學生中,有些可能仍然有較好的寫作能力,許多外在因素會延遲他們的作文提交時間,所以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 結(jié)論與啟示
本研究試圖了解學生英語寫作成績與他們的作文提交時間是否存在關系。結(jié)果表明,這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聯(lián)系且不同作文提交時間的學生在寫作成績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提交時間被認為與學生的寫作動機有關,能反映學生的寫作主動性。一般來說,寫作動機和主動性較低的學生傾向于把寫作任務推遲到截止時間。與英語聽力和閱讀訓練不同,在寫作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要關注拼寫問題,還要查找材料或針對寫作內(nèi)容展現(xiàn)自己的觀點。因此,對于寫作,學生相對缺乏寫作動機是可以理解的。盡管如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盡力激發(fā)對于英語寫作的積極性,對于那些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養(yǎng)成盡早提交作文的習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Emig, J.A. 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twelfth graders[M]. Urbana, IL: NCTE,1971.
[2] Flower, L.& J.R. Hayes.“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1981.
[3] Lado, R. Language Testing[M]. New York: McGrawHill, 1961.
[4] Rohman, D.G. and A.O. Wlecke. Prewri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ls for concept formation in writing[M]. East Lansing,MI: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1964.
[5]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7] 徐永.英語寫作題難度影響因素及控制 [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
作者簡介:李阿杰,楊玉倩,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