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萬春
盛世興林,澤被后世;綠色發(fā)展,利在千秋。2017年12月5日18時,在肯尼亞首都內(nèi)羅畢舉行的第三屆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大會上,發(fā)布了2017年地球衛(wèi)士獎,塞罕壩榮獲“2017年地球衛(wèi)士·行動與激勵獎”,這是聯(lián)合國最高環(huán)境榮譽獎項。塞罕壩鑄就的綠色奇跡得到了世界的肯定,讓我們更加堅信:種下綠色,就能收獲美麗,種下希望,就能收獲未來,大自然是有記憶的,有血有肉的,有靈魂的……
塞罕壩是蒙語,意為“美麗的高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境內(nèi)。歷史上這里水草豐美、森林茂密,是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朝末年為彌補國庫虧空,先后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開圍放墾,再加上日寇掠奪、山火不斷,到新中國成立時,這里的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變成了風沙蔽日的茫茫荒原。由于塞罕壩地處內(nèi)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源,這里與北京的直線距離只有180公里。由于它平均海拔1100多米,北京的海拔只有40多米,如果這個沙源堵不住,就相當于站在屋頂上向北京的院子里揚沙子。20世紀60年代初,正是國民經(jīng)濟困難時期,但國家仍然下定決心,在塞罕壩建設(shè)一座大型國有林場,恢復植被,阻斷風沙。1962年9月,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創(chuàng)業(yè)者,肩負“為北京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從全國18個?。ㄊ校┘Y(jié)上壩,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高寒沙地造林。如今,林場造林面積達到了112萬畝,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如果把這里的樹按一米的株距排開,可以繞地球赤道12圈。這片林海每年為灤河、遼河涵養(yǎng)的水源,相當于10個西湖的蓄水量。
使命在肩,百折不撓!塞罕壩人憑借著一股永不言敗的力量和智慧,三代人用55年時間,面對一次次災難,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經(jīng)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驗,終于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使得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需要上百年才能修復的塞罕壩生態(tài),重現(xiàn)盎然生機。把塞罕壩重新建設(shè)成了“水的源頭云的故鄉(xiāng),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塞罕壩是“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的生動寫照。三代塞罕壩人把這里當作自己的戰(zhàn)場,從一棵松的希望到百萬畝的林海,從一片風沙肆虐的沙地到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從一派荒涼到如今的生態(tài)天堂。塞罕壩人用汗水澆灌了山林,用青春裝點了四季,用熱情溫暖了寒冽,塞罕壩的魅力深藏于四季之中,令人回味。
塞罕壩的春,不似他鄉(xiāng)的春那般繁花似錦、遍地芬芳、鶯歌燕舞總是姍姍來遲,短暫停留,短到你還未來得及細細品味,夏天就已經(jīng)大駕光臨了。塞罕壩的春太過含羞總是與雪姑娘難舍難分,時不時地讓雪姑娘來做伴,可你深入林間慢慢搜尋,會欣然發(fā)現(xiàn)早春其實已悄悄光臨,早已處處吐露生機。你看,有的嫩綠被包裹在一片泛黃厚重的陳草中,黃綠相間分外奪目;偶爾你還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散落其中的一堆牛糞上赫然綻放著一朵含苞待放的黃色蒲公英小花;有時還會遇到嫩芽們傲然屹立在白雪皚皚里讓你為之動容,不由得想到55年前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們是如何在當時一派“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處”的荒涼之春播下第一顆種子,又是如何讓播下的種子生根發(fā)芽,是不是比如今那白雪之上堅強的那一抹黃、一抹綠還要堅韌,還要頑強……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嘆一下:跋山涉水聚塞罕,春之播種歷滄桑。名利欲望皆可拋,心中信念吐芬芳。楓葉經(jīng)霜紅韻存,梅花歷寒暗香涌。艱難困苦心如初,牢記使命繼前行。這就是塞罕壩的春,能給人帶來希望,也教會人更堅定,更堅毅。塞罕壩的春天告訴我們:愿我們今天的匆匆,換得來明日的從容,不管天氣怎樣,給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就算世界不溫柔,也要帶上微笑,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什么都可以舍棄,但不可舍棄快樂;什么都可以輸?shù)簦豢奢數(shù)衾硐?。在塞罕壩的春天里,修煉自己的?nèi)心,莫負春光,莫負自己……
青草茵茵織綠毯,百花爭艷展笑顏。鳥語蟬鳴迎賓曲,蝶舞鶯飛惹人眼。碧湖幽幽漣漪泛,薄霧隱橋迷離岸。林中木屋引人渡,流連忘返游夢間。這或許是對塞罕壩的夏的最好的概括。行走在塞罕壩的夏季,每一次都能帶給你不同的視覺享受,不一樣的驚喜,更有不一樣的感動,讓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你看,綠水青山被魂牽夢繞的晨霧鎖著靜謐,漫山遍野的山花吐露著芬芳,林間嬉戲的鳥獸們訴說著和諧,蒼茫挺拔的松濤笑望著游人。漫步林間,看到一縷柔和的朝陽穿透清晨薄霧的面紗,散落在天際;看見山林被云霧繚繞著,恍如人間仙境一般;看見一株株木靈芝浸入樹干,野花與樹木爭相輝映……這一切,全都靜謐在這夏的芬芳畫卷里迎著日出,等待著人們的欣賞與品味!行走在這滿眼的綠色,一個轉(zhuǎn)身又被滿眼的絢爛所替代,深深地呼吸一下大自然的味道,渾身的細胞被青青芳草味匯合著淡淡的花香味所充盈著,慢慢地閉上雙眼,張開雙臂,靜靜地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讓快節(jié)奏的生活慢下來,停歇一下,無比享受此等意境,細細品味著塞罕壩的深邃與安詳……一副畫面浮入腦海:55年前塞罕壩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們在無霜期只有60多天,在彼時滿目荒涼的塞罕壩之夏,以“天當床,地當房,草灘窩子做工房”的境況,精心呵護著一棵棵破沙而出的小苗,開展著一派熱火朝天植樹造林的蓬勃生機景象,譜寫出一部天方夜譚般的人間神話……塞罕壩的每一片山川、河流、湖泊、林海、花草,每一片天空和每一片云朵以及所有的鳥獸都帶著靈魂,都是感恩與靈動的,他們鐫刻著55年間塞罕壩創(chuàng)業(yè)者們的激情與堅守、奉獻和傳承,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海,它們記載了塞罕壩人55年來的奮斗歷程。從一個綠色信念長成參天大樹,這是三代人接力寫成的綠色傳奇。塞罕壩的夏告訴我們:成長就是將一切都變成心靜如水,將一切情緒調(diào)整到靜音模式!成長也是告別幼稚的自己,雖然我們會經(jīng)歷很多的挫折和痛苦,但是依然會保持一份童真的心去愛,知世故而不世故,依然熱愛生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塞罕壩的秋深沉厚重,風情萬種,酣暢淋漓。有人說塞罕壩的秋天是金色的,也有人說是紅色的,但其實,塞罕壩的秋天是五彩斑斕的。人間最美是清秋,塞罕壩的秋是埋藏在歲月風骨里的溫潤與美麗,是繁華盡處的殷實與坦然。塞罕壩的秋帶給人不再是悲涼、寒冷、落寞與傷感。因為塞罕壩創(chuàng)業(yè)者們當年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感染了塞罕壩的秋天?!翱曙嫓虾铀?,飲食黑莜面。白天忙作業(yè),夜宿草窩間。雨雪來查鋪,鳥獸繞我眠。勁風揚飛沙,嚴霜鑲被邊。老天雖無情,也怕鐵打漢。滿地栽上樹,看你變不變?!碑斈昀弦惠厒儎?chuàng)作的這首打油詩勾畫出秋之景色的“美麗”與人們堅韌不拔的決心……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這里的秋醉透了人心,刺透著人眼。無論是在秋高氣爽,云淡風輕,抑或是雨后清新,秋風蕭瑟里,穿越在塞罕壩浩瀚的林海中,你都能感受到塞罕壩秋的神韻。伴著風兒的輕撫,鳥兒的喜鳴,瞬間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躍然眼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蹦銜佬廊坏貝凵先眽蔚那铮阂魂囷L吹過,絢麗如霞,金黃如蝶的葉子隨風飄落,片片盡是飛旋的熱情,將你所有的期盼和無盡的柔情都溶進著塞罕壩秋風的遐想里。秋的天空,秋的野草,秋的叢林,秋的色澤,秋的味道,深秋,凄美,蒼涼,深沉,神秘,伴著深秋美景,靜下心來,抬頭仰望藍天白云,呼吸著塞罕壩秋的氣息,用手摸摸堅實的樹干,在秋風落葉中感受著這大自然的饋贈,看著落葉靜思,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世尊,各有所歸,各有所界,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以出世的心態(tài)做人,以入世的心態(tài)做事。
塞罕壩的冬只有風雪,但又不只是風雪。瑟瑟風雪深情地訴說著塞罕壩冬的秘密,它們往往來得比較早,駐足得比較長,春夏秋似乎都會偶爾去光顧,生怕忘記當年的那段無比艱辛的歲月。如今,在塞罕壩展覽館里陳列著當年創(chuàng)業(yè)者們穿過的“氈疙瘩”、棉大衣、棉帽子等御寒的衣物,真的很難想象:最低氣溫零下四十多攝氏度,滴水成冰,嗷嗷叫的白毛風刺骨凜冽,一日三餐啃窩頭、喝雪水,每天巡山幾十公里,晚上歸來棉衣變成了冰甲,外面套著“氈疙瘩”的棉鞋成了冰鞋,走起路來嘩嘩響……這是何等艱苦的一段記憶??!必須要時不時地讓現(xiàn)如今的人們切實感受一下比當年的冬不知道要溫柔多少的觸摸。你看,昨日驕陽似火穿半袖,今天六月飛雪來體驗。昨天還是一片風輕云淡,金色深秋風景美如畫;今天就變成一派白茫茫、萬里雪花飄之北國風光。真可謂:千秋風景瞬變白,唯有沙棘獨傲雪。塞罕初冬推門入,萬畝林海換新顏。今有暖陽把身照,憶嘆昔日怎來熬?寒鴉踏雪湖上啄,訴說當年苦樂寒。塞罕精神美名揚,只為豪情記心間。塞罕壩的冬有著霸氣而浪漫,熱誠而豁達的故事,帶給人無限的遐思。我常在想:青春的花開花謝,歲月的來去匆匆,四季的雨雪紛飛,閑暇的走走停停,很多瞬間綻放的美麗都是會隨著時間流逝的,要懂得在匆匆而過的美麗之后,品味孤獨,享受寂寞。使人心之向往的美好就是在這落雪飄舞的日子里,沏一壺清茶潤澤吾心,讀一本好書寧靜吾心,踏一場落雪平淡吾心,賞一片落葉安放吾心。正所謂:一心做個清閑客,靜觀飄雪送落葉。富貴浮名草上霜悟知真諦在路上。雪落無聲逐塵埃,心靜只因眼前景。黃葉白雪結(jié)碩果,水墨丹青雪為魂。所以塞罕壩的冬粗獷豪邁而不失優(yōu)雅,色調(diào)單一而不失磅礴,博愛包容而增添別致,溫柔善良而錚錚傲骨……
塞罕壩的四季告訴世界,傾心建設(shè)生態(tài),地球上總會有藍天和白云;塞罕壩的四季是有靈魂的,當年我們的祖輩播種下希望,如今它就還我們四季美景;塞罕壩的四季是有情懷的,當?shù)谝活w保護生態(tài)的種子在這里破土,“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钡纳鷳B(tài)奇跡就注定會被這片土地所創(chuàng)造;塞罕壩的四季是有理想的,是夢開始的地方,它就是我們追尋的詩和遠方,一個終將寫滿生態(tài)文明的綠色屏障。塞罕壩創(chuàng)業(yè)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chuàng)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塞罕壩精神,譜寫出一曲感人至深的塞罕壩四季情華美樂章,同時告訴我們:人生稍縱即逝,活著是我們存在的證明,靈魂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延續(xù)與升華,每一步路都是我們自己走的,把人生過得更加精彩,把每個片段過得美麗,才是我們存在的意義所在吧!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共生,自然造就了人的靈魂。心中常駐一棵大樹,就不會雜草叢生。所以,無論何時都應心存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