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是占相當大的一部分比重的,然而對于理解能力尚未完善的小學生來說,古詩的內(nèi)容和感情可能就略顯晦澀。古詩詞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展的責任,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是教師在教學中絕不可以忽略的。所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小辦法”,發(fā)現(xiàn)它對學生們學習古詩頗為有效。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滲透;古詩詞
一、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誦讀欲望
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古詩新唱、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fā)學生興趣。
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對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回,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知道他愛好游山玩水和飲酒,就修書一封。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自缰魝愂且环胶朗浚阈廊磺霸L。見面后,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但李白哈哈大笑:“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兩人結(jié)為金蘭之好。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七言絕句《贈汪倫》。———這個故事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
在正式進入一堂課前,采取各種吸引學生興趣的小辦法促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二、注重古詩詞教學的語文味
古詩本是有情物。友情、親情、愛情,愛國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傳誦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要認真揣摩語言,體會意境,以詩傳情,品詩悟情。例如,我在教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首先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首送別詩,前兩句敘事,說明友人孟浩然赴行的地點時間。后兩句寫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長江水組成的景物畫面。四句詩組合成為一個整體,表現(xiàn)友人辭別黃鶴樓,乘坐孤帆一葉,沿江東去的情景。這是詩中直接描繪的實境。在這幅送別的實境里,我們見到了客人,沒見到主人;讀到別離的行動,沒有讀到一個字眼直述離恨另緒。但是,只要細細吟詠,張開靈魂的眼睛去看,這孤帆、碧空、這樓臺、江水,是景語,又都是情語。如何讓學生通過這些意象(景語)去體會詩人的情思呢?可以通過“孤帆”來品析:
1、知道什么叫孤帆嗎?
2、出示帆船點點的長江畫面后詰問,在浩瀚遼闊的長江上只有一條船嗎?
3、那在李白的眼里為什么只有一條船?
于是學生明白了: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有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在他眼里,茫茫長江上沒有其他的船,只有朋友乘坐的這一只帆船。
孤帆,一只孤零零的船,讓我們看到了呆立在江邊的詩人,看到了他那悵惘的凝滯的眼神,看到了他郁郁難平的心潮。這個詩人的形象,是作品實境中所沒有的,但又確實存在于詩句之中,存在于可見的實境之中的。如果不加以咀嚼,學生們怎能體會到離別的憂愁,遠行的孤獨呢?
三、資源整合,注重積累
古詩詞燦若繁星,我們要精心把相關(guān)的詩詞優(yōu)化組合,這樣,既能加深對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豐富拓展學習內(nèi)容。
例如:在觀看插圖引入《清平樂 村居》時,可讓學生背誦高鼎的同名詩《村居》;當學生描述到“大兒子在田間鋤草”時,可引導學生吟誦《鋤禾》;當學生描述到“小溪里開滿了荷花”時,相機引導學生吟詠《江南》。比如:我在執(zhí)教白居易、張煌言、萬俟詠《長相思》三首,還引入了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加以對照。
例如:教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帶動學生學習另一篇詩作《春望》。
教學時,我們要在深入研讀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語言的基礎(chǔ)上,精選有關(guān)詩句、詩篇,有機地融合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印證,相得益彰。
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古詩距離現(xiàn)在畢竟時代久遠,課堂教學時間一長,多數(shù)小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不由得會淡化,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進入暫時抑制狀態(tài)。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贝藭r,教師如果注意學生心理、態(tài)度和情感的變化,采取放錄像、賞圖片、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記得我在教王維的《山居秋暝》的第二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彼鑼懥艘环o景:明亮的月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照進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頭上靜靜地流淌。寥寥十個字,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明凈、自然、和諧的山水圖。為了讓學生眼中有此美景,我們可以出示畫家為我們準備的教學掛圖,或也用寥寥幾筆再現(xiàn)詩人眼中秋夜的靜穆,讓孩子們在一幅優(yōu)美的簡筆畫前,忘掉塵世的紛爭與喧囂,使心靈得到凈化。
五、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學習古詩詞時,如果能針對古詩詞的特點,把它們歸納、概括一下,運用類似于游戲性質(zhì)的活動,在課堂教學行將結(jié)束之際,采取背誦競賽、演小品、編故事、打擂臺、改原作、拼字詞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學小高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jié)束學習,并求得向課外延伸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孟郊的《游子吟》,在距離下課十來分鐘時,可征得學生同意,引導全體學生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恰當?shù)夭贾脠鼍?,并邀請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別扮演母親與游子,像演小品一樣演《游子吟》。這樣一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對該詩的理解,還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一次洗禮。創(chuàng)作是讓學生情感迸發(fā)的點火栓,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條件,去激活、展示生命的靈動與飛揚,促進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jié)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個沒有傳統(tǒng)的民族是可憐的,一個擁有傳統(tǒng)卻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nèi)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只要能根據(jù)詩歌固有的特點、學生實際情況和自身教學能力等因素,合理運用教學形式和手段,一定會走出古詩教學的被動局面,讓學生們愛詩、讀詩、積累詩、運用詩,讓我們的古詩教學充滿了樂趣,讓我們的學生們了解古詩這一祖國的瑰寶,把古詩這一民族文化的驕傲永遠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孫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