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潔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要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和體現(xiàn),是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徑。2017年部編語文教材把更多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編入其中,讓更多小學生學習經(jīng)典作品。“新教材特別重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立德樹人、愛國主義都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字里行間?!倍@最終的表現(xiàn)是,古詩文篇數(shù)增加八成?!安烤幈尽毙W語文教材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增加,古詩文從原來的69篇增加到124篇,增幅達80%,學生平均每年要背誦20多篇古詩文。如何快速減輕新增古詩文給學生帶來的壓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教授古詩文的同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入小古文的教學,使其與古詩文教學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一、小古文定義及特點
“小古文”這個詞,最初是2006年由原《小學語文教師》主編李振村先生提出的。古代人用文言文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而小古文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適合兒童閱讀的,淺近易懂、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含義深刻的文言文。如“青草地,放風箏。汝前行,吾后行”。對于這篇選自民國文言文課本的小古文,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能熟讀成誦、理解意思,更何況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呢?
二、小古文教學策略
1.朗讀先行初步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小古文只有“讀百遍”,才會“義自見”。所以在小古文教學中應樹立“朗讀至上”的觀念,注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梢圆捎谩案柙E體”的朗讀形式進行誦讀。首先用手輕輕敲擊桌子或者用腳踏地,以發(fā)出“嗒—嗒—嗒”節(jié)奏均勻的聲音。在確定節(jié)奏后,為小古文劃分節(jié)拍,例如小古文《荷》:“池中—種荷,夏日—開花?;颉t—或—白。荷?!绷ⅲ扇~—形圓。莖—橫—泥中,其名—曰藕。藕—有節(jié),中—有孔,斷之—有絲?!睘榱俗x出小古文的韻律和節(jié)奏,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姆蹲x。以《貓捕魚》為例,當讀到“失足墜水中,急躍起,全身皆濕”,為了表現(xiàn)貓墜入水中急忙躍起的情態(tài),“急躍起”的“急”要讀得急促,所以“急”的后面只需要短促的停頓。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學生開火車讀、同桌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的朗讀,使學生能夠將古文讀得聲情并茂。
2.提問質疑加深理解。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币虼耍詥柤と?,以問加深理解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能理解的大意,老師不必再做講解。教師可對學生有疑難的詞或句子進行適當?shù)狞c撥性提問,再問學生對整篇小古文的理解。如《夸父逐日》這篇小古文故事性強,可以提問學生“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nèi)容,提升思維能力。教師對小古文中的情感、道理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加深思考、深入體會。如《龜兔競走》,教師可以拋出這樣的問題:“兔子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烏龜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在學習生活中,應該向誰學習?”前兩個問題直接從文章發(fā)問,后一個問題聯(lián)系學習、生活談體會,學生會理解得更深刻。
3.學以致用結合練筆。
閱讀和寫作是一個整體,在朗讀、理解小古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此為范本嘗試多種形式的寫作。如學習《放風箏》后,讓學生由淺入深地仿寫?!扒嗖莸兀棚L箏?!表槃輪l(fā)學生,在青草地上除了放風箏,還可以做什么?試著用三個字的形式寫出來。學生的答案會五花八門:“青草地,做游戲?!薄扒嗖莸兀唠ψ??!倍鴮τ凇叭昵靶?,吾后行”,引導學生還有做其他的事情需要講究順序:“汝先玩,吾后玩?!弊罱K把整篇仿寫連綴起來,會誕生各種版本的“放風箏”:“足球場,踢足球。汝先踢,吾后踢?!薄啊罢n堂上,認真聽,汝提問,吾搶答。”學習《五官爭功》可采取續(xù)寫的形式,讓學生寫出“耳會說什么”,在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感知文章主題。通過練筆,學生用古文寫作的能力增強了,也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大量增加了經(jīng)典經(jīng)典古詩文,為小古文的教學提供了契機,而小古文的教學會進一步促進古詩文的學習。只要教師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使之相互影響提高,小古文教學就會為古詩文的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作者單位:北安市兆麟小學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