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華 李欣 朱永麗 高鳳蘭 張雨琪 關欣 賈浩華
一、執(zhí)教教師課后反思
張雨琪:
課堂上我力爭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在學生初步感知對比閱讀的方法之后,就放手用自學提示的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交流匯報。在備課的時候,我做了大量的預設,把所有學生可能找到的對比句子都做到了PPT里,學生先匯報哪一點,我就引導哪一點。這一設計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另外我還“抓住學科特點”。語文課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小組深入討論、匯報交流和寫一寫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意識地去促進學生語文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全方位的發(fā)展。在“以學定教”這一點我覺得做的不夠。比如說在學生匯報時,生怕學生說的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也不知該怎么來評價他的發(fā)言,在教學機智上有待提高。我認為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朝氣與樂趣的,應該用我的語言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我在今后教學中要努力的方向。
關 欣:
立足學生本體,我首先考慮的是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所以在導入的部分,我創(chuàng)設了師生配樂讀詩的情境。這樣不僅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還調(diào)動了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的熱情。接下來引導學生“怎么學”,我主要運用了“品味詞語,牽詞析句,感悟表達,觸摸感情”的學習策略來彰顯學習本位和學科本色。前半段,學生在對文本有了整體感知后我出示了三組詞語。第一組詞關注字詞基礎知識,第二組詞關注語言特點(兒化詞),第三組詞關注表達效果(四字疊詞)。層層遞進,由基礎詞的理解到體味老舍先生用詞的自然、平實與精準,最后指向?qū)懽鳌:蟀攵蝿t是抓關鍵詞“半蹲”“許多許多”等體會雞母親的特點;抓平常詞:母雞、雞雛、雞母親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從而感受母親的偉大。但我們知道,語文課堂上好的分析性的問題才能給學生帶來思考的成長,我在課堂上做得遠遠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力爭找到學生思維的拔節(jié)點,設置能給學生帶來思想碰撞的分析性問題,使學生成長落到實處。
二、“學本理念”研討
賈浩華:接下來請參與備課、觀課的幾位老師結(jié)合“三個理念”談一談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一)學生本體
李 欣:
“學本式成長課堂”理念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學生本體”,也就是說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這兩節(jié)課都突顯了“學生本體”這一理念。張雨琪老師的這節(jié)課,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找句子來感受母雞的特點,再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讀出來。這時老師并沒有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學生,而是學生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讀。這就是尊重學生的一個很好的表現(xiàn)。關欣老師的這節(jié)課,尊重學生的認識水平。在詞語教學方面,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學生自己說有哪些不懂的詞語,不會的地方共同研究,這是由教到學的轉(zhuǎn)變。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有尊嚴。
朱永麗:
從充分注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的發(fā)展來設計教學,會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專注力,也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行為。如在張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結(jié)合自己的興趣點,選擇喜歡的對比閱讀段落,主動參與,快樂表達,學生是在真討論,真學習。在關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學生帶著動作主動參與情境朗讀。讀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深刻感受到母雞的辛勞和偉大。由此可見,只要給學生探索的權(quán)利和機會,每個學生都能在探索中顯示自己的才華。
高鳳蘭:
學本式成長課堂最基本的一個理念就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而得法”是十分必要的。關欣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長句子的讀法、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等,這些方法對于學生學好語文是有長遠益處的。張雨琪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讓學生邊讀文邊畫出相關的語句,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學文的過程中,抓住了作者對比的寫作方法,教給學生運用對比閱讀的方法進行學習。所以說:語文教學要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他們的主動精神,就要做到學而得法,以學定教。
賈浩華:
我想,所謂以學定教就是依據(jù)學情確定教學的起點、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兩位授課教師是如何落實“以學定教”的呢?
關 欣:
課堂上張老師善于等待學生,能以學生的學習程度為出發(fā)點。例如:張老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到文中找出對應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相關的語句時,她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找。張老師不急不躁,耐心地等待。在學生自學完成后,她又從學生學習理解的程度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出作者是用具體事例來寫母雞的特點,并且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朗讀。這樣順學而導使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張雨琪:
我認為關老師這堂課能夠很準確地掌握學情,以學定教。在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時,最開始讓學生是根據(jù)以前學習的方法,借助關鍵詞初步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隨著對課文的深入了解,學生再結(jié)合文章中的過渡段概括,順理成章,學生既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又掌握了文章的框架。一名教師的課堂細節(jié)更能體現(xiàn)出該教師的教學理念,這是我應該學習的地方。
(二)學習本位
賈浩華:
兩位老師能有這樣的認知高度,我想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必定會有更精彩的展現(xiàn)。 下面我們再圍繞“學習本位”這一理念來談一談,解讀一下兩位老師課堂上的教學細節(jié)。
朱永麗:
“學習本位”就是以學習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學習方式的應用,這樣的學習方式應該使學生在課堂中愉快地學習、活潑地展現(xiàn)自我,獲得創(chuàng)造力的啟發(fā)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關老師和學生共同解析出用字義連詞義的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再應用到其他詞語,如“凄慘”等的解釋中,學以致用。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作者情感變化時,她抓住幾個簡單的名詞(母雞、雞母親、雞雛),通過理順三者之間的關系,品詞感悟,深入探究,體會出母雞真是一位英雄。而張老師則是全文通過對比朗讀的技巧,讓學生在讀中學文,讀中感悟,潛移默化地體會出母雞的偉大。兩節(jié)課都運用了恰當?shù)膶W習方式展開學習。
李 欣:
我想從激發(fā)學生認知沖突這一方面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的認識沖突在一節(jié)課中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認識沖突,學生才會有思維能力。張雨琪老師是在“文本對比中引發(fā)認識沖突”。母雞孵小雞之前和之后的行為、叫聲的對比,文章的寫法的對比,課后作業(yè)是幾篇文章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對比會挖掘到作品深層次含義。關欣老師的課堂是以“大問題的創(chuàng)設引發(fā)認識沖突”的?!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痹谡n堂中設計的問題沒有一個是學生一讀就會,一看就懂的,都是要經(jīng)過一番思考,經(jīng)過思維碰撞的。
高鳳蘭:
說到思維碰撞,我想到關欣老師在教學時提出的一個問題,母雞和母親有什么聯(lián)系?從字面上看,這兩個詞確實沒有什么聯(lián)系。教師接著引領學生到文章中去看一看,老舍筆下的母雞和雞母親有什么特點?通過引導學生讀文,學生知道了雞母親是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此時教師把老舍先生描寫母親的文字呈現(xiàn)出來,并聲情并茂地朗誦給學生聽,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華,學生懂得了母雞和母親這兩個詞是有聯(lián)系的,作者贊美雞母親,實際上是贊誦普天下所有的母親,從而發(fā)出了“一位母親必定是一個英雄”的感慨。這兩位老師的課堂,少了一份喧囂與熱鬧,多了一份扎實與高效,將學本式成長課堂中“學習本位”這一理念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學科本色
賈浩華:
小學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讓學生愿意接受語文知識、愿意用漢語語言表達、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需要非常復雜的流程,只需要教師以返璞歸真的心態(tài)對待語文教學,將課堂還給學生即可。那在“學科本色”這一核心理念方面,大家又有哪些收獲呢?
關 欣:
語文是以語言形式為教學內(nèi)容的特殊學科,語文課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結(jié)合四年級學段的要求,設定了有梯度的詞語訓練,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扎實地的掌握并運用語文學科基礎知識,應用基礎知識于實踐。在課的后半段品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我也是和學生一起抓住詞語來品詞學文,把詞語放在句子中、段落中,讓學生深入體會。所以說語文教學應該是“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張雨琪:
的確如此,關老師特別注重了詞語的訓練,前半部分是訓練學生對詞語方法的掌握,后來到品詞學文,整堂課都是靠這些看似平常其實非常有價值的詞語來帶動整篇文章的學習的,包括品母雞的特點、品作者的情感,再升華到所有的母親都是偉大的,最后抓住英雄這個詞語,始終用詞來學文。如此設計恰恰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關注文本,高于文本,樹立大語文觀的重要性,這樣豐實的詞語教學,融方法,巧結(jié)合,重運用,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學科本色。
朱永麗:
一堂真實的本色的語文課需要師生不僅共同關注文本內(nèi)容,更要關注它的形式和語言。學生可以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yǎng)語感,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比如張老師這節(jié)課中的“對比朗讀”:她先通過母雞對大公雞前后態(tài)度變化的對比導讀,讓學生初步感知不同情境下的朗讀有所不同,語言面貌也就有所不同。接下來讓學生帶著這種初步感受,小組合作探究再回到文章三處對比閱讀中,深入對比讀文,使學生的語感從語調(diào)到輕重緩急都得以提升。
李 欣:
對比閱讀可以體現(xiàn)語文學科本色,其實,讀寫結(jié)合也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這兩節(jié)課教師都關注了“讀寫結(jié)合”的訓練。張老師讓學生寫一寫母雞還會在什么情況下做些什么。這就是閱讀、寫作、思維訓練的融合,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是尤為重要的。關欣老師的課把“讀寫結(jié)合”的訓練放在了家庭作業(yè)上,“給母親寫一封信”使學生的情感沒有因課堂的結(jié)束而終止,而是延伸到課外,運用到生活中。我想這也恰恰體現(xiàn)了“學科本色”的特色。
三、結(jié)束語
賈浩華:
剛才大家就“學本式成長課堂”的三個核心理念談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育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希望兩位年青老師在今后能再接再厲,快速成長。也希望我們今天參會的每一位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為了學生的成長,把“學本”的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踐行“學本”,師生同成長、共提高!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