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斌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人際互動已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淡化教師角色,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使人際互動在物理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人際互動;師生平等;課堂角色;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8)050053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眰鹘y(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誤區(qū):不少教師認為,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對象,一味地將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對學生是否能接受,或者對學生接受的情況重視不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失去了自主性,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無法發(fā)揮,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理解知識、掌握規(guī)律非常不利。隨著教育的發(fā)展,教育觀念也在逐漸變化,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平等關系取代了原來的服從關系,主動學習取代了被動的接受性學習,學生的“學”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的“教”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從這些教學觀念的變化來看,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也應該重新定位,人際互動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
一、物理教學過程中人際互動的形式
物理教學過程中,人際互動主要有以下三種互動形式。
1.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的互動。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個體和學生個體的互動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老師和我是平等的,我們是一起探究物理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強迫我去掌握物理原理。這樣就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中講授的知識。
在第一堂物理課上,學生第一次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多多少少對這門新學科會有些好奇,如果一開始就對學生灌輸物理概念或物理原理,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枯燥乏味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物理實驗并結合師生互動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激發(fā)起來。
如在講臺上放長短不同的2根蠟燭,用玻璃鐘罩罩起來,準備好火柴,然后問學生:“誰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探究放在鐘罩中的蠟燭哪個先滅?”這時應該會有很多學生舉手,挑選1位學生到講臺前親手點燃蠟燭,罩上鐘罩,和老師一起觀察實驗現(xiàn)象,其他學生則可以通過實物投影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教學過程中,教師個體和學生個體的互動,提高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2.教師個體和學生群體的互動。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個體和學生群體的互動主要出現(xiàn)在課堂講授及課堂反饋等過程中。
在新授課的過程中,對一些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對學生個體來說是很難完成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采取集體回答的方式,讓學生集體回答。集體回答有個好處,會使學生回答問題時膽子大點,把自己心中的答案大膽地表述出來。當然,教師在此過程中,可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這樣集體回答的效果就更好了。
此外,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讓自己融入學生群體,近距離地互動,教學效果就更佳了。
3.學生個體和學生個體的互動。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和學生個體的互動,能使學生更好地完成物理學習任務,從而掌握相關的物理原理。
如在“沸騰”的教學過程中,有個典型的實驗——觀察水的沸騰。對這個實驗,我們一般是采取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究的。這個時候,可用自由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挑選實驗伙伴,然后進行分工,給組員分配相應的實驗任務,一個同學準備實驗器材,一個同學組裝實驗器材。開始實驗后,一個同學負責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讀溫度計的示數(shù),另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時間和溫度計示數(shù),然后再交流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或心得,討論得出要探究的結論。
4.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和學生群體的互動,主要是以交流和討論的方式進行。
如在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
總結一下
本章的基本知識和自己的學習心得,然后請個別同學上講臺做一回老師幫全班同學復習,這樣的互動會使學生的參與度更高,在平等的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獲得學習經(jīng)驗,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
二、人際互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要求
人際互動已經(jīng)逐漸融入現(xiàn)代教學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體現(xiàn),人際互動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么樣的人際互動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呢?或者說課堂教學中開展人際互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人際互動時,應注意的幾點。
1.強調(diào)師生平等。
教師是人際互動的主導者,應該關心學生,清楚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在互動過程中要多表揚,特別是那些對學習自信心不足或者有自卑感的學生,更要
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教師還可以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中,與學生平等互動。
曾經(jīng)有一位女生,平時說話很小聲,人也柔柔弱弱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教師還可以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中,與學生平等互動。
曾經(jīng)有一位女生,平時說話很小聲,人也柔柔弱弱的,課堂上回答問題的聲音更是猶如蚊子叫。之前聽聞別的任課教師說上課提問她時,她總是一問三不知,但我通過研究她之前的課堂練習發(fā)現(xiàn),她對新課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是很不錯的。
于是,我在課堂提問時,有意無意地先走到她的附近,然后再提問她,并低下頭聆聽她的回答,盡管聲音還是不大,但足以讓周圍的同學都聽到,較之以前要好很多,等她回答出正確答案后,我提議,給她掌聲鼓勵,她開心地笑著坐下了。
課后,我找她了解情況,她告訴我,以前別的老師提問她時,都是站在講臺上問的,她回答聲音很輕,還沒答完,教師就是一句“大聲點,跟個蚊子叫似的”,她就不敢說下去了,從此課上她就再也沒回答過問題了。正是由于我那一次的低頭聆聽,給了她莫大的鼓勵,自那以后,她回答問題的聲音越來越響亮了。
2.改變師生的課堂角色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步調(diào)走,這樣的課堂角色分配,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了?,F(xiàn)代教育要求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導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如在“電路連接”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連接方式以及各自的工作特點。我讓學生自己嘗試連接,并且在遇到困難時,可以互相討論。通過不斷努力,看到一盞盞小燈泡亮起來了,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的成就感,對這堂課的學習也信心滿滿。接下來,研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我也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我在邊上適時指點,整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圓滿完成。
3.創(chuàng)設情境
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點是要求教師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一個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好方法,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一些帶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并結合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情境。此外,學生也可以收集各種相關信息并將其融入教學情境中。
如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時,可以讓學生先預習這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浮沉條件的理解,設計制作潛水艇模型,然后帶到課堂上與老師或其他同學互動交流。學生自己制作的潛水艇模型真是千奇百怪,什么樣的都有。然后讓幾個小組的學生代表上臺來演示自制的潛水艇在圓柱形的透明水桶中上浮和下潛,完成后再講解它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物理原理。這樣一來,每個小組通過各自的交流演示,以及之后的分組討論和教師的指導,都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
總之,物理教學中的人際互動是新課程改革的任務之一。在物理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合作學習,真誠溝通,可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責任編輯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