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姚 芳
圖文并茂是譯林版小學英語最鮮明的特點,文中的插圖色彩鮮明,人物生動活潑,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兒童學習語言的認知規(guī)律。這些插圖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呈現(xiàn)了故事的情景和發(fā)展脈絡,所學的語言知識與信息嵌于插圖任務的對話中。然而,有不少教師只專注于文本內容,對文中的插圖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其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其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其實插圖作為非文字語言,也傳遞著豐富的信息,只要深入挖掘,有限的插圖可以發(fā)揮無限的潛力。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學生對文字往往不感興趣,而對彩圖卻興致勃勃。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利用課文插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
在導入新課時設置扣人心弦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一種刨根問底的沖動,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We’re twins一文中,首次向學生展示Su Hai的雙胞胎妹妹Su Yang。課堂上,我先組織學生用He’s/She’s...快速說出PPT中呈現(xiàn)的人物,最后畫面定格在Su Yang身上,學生異口同聲地喊道:She’s Su Hai.這時,我順勢出示Su Yang的圖片,“If she’s Su Hai,then who’s she? ”學生這才定睛細看,面面相覷。 我見狀,立即引導:“Yes, they look the same,because they’re twins.(揭示課題)But who’s Su Yang?Who’s Su Hai?”由于學生都有好奇心強的心理,通過拋出懸而未決的問題可以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上來,當學生大腦達到一定的興奮度,學習效率就更高。
小學生處于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在進入語篇文本學習前,教師不妨適時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利用插圖能對課文提供直觀線索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推測或預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想象能力。
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三個孩子打籃球的故事,文中主要學習句型Can...,教師呈現(xiàn)課文插圖:
T:What are they doing?
Ss:They’re playing basketball.
T:Can they play basketball?Guess!
S1:Yes, they can.
S2:No, they can’t.
S3:I think Wang Bing and Mike can, but Liu Tao can’t.
S4:...
T:Who is right? let’s read and check.
由于學生急切地想知道他們的預測正確與否,所以在之后的視聽對話、理解文本和獲取文本信息的過程中,他們異常專注,整篇故事的學習就在看圖猜測、自讀文本、驗證預測的過程中輕松、順利地完成。
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的內核,故事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有時用語言講不清、講不透,學生很難掌握。教師則可以利用插圖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s the bird?一課主要學習方位介詞in,on,under,behind, 其中介詞in表達兩個不同的意思,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想象一下,如果老師硬生生地講解,學生聽得枯燥乏味,難以理解 ,強制記憶的效果可想而知。于是,上課時我把文中的圖片一一截取下來。
在理解課文時,一一出示圖片,并把其中的介詞用紅色強調出來,同時輔以單詞卡片在下方,有單詞,有情境,學生不僅能快速記住單詞,其用法也被潛移默化地記住了。最后一幅圖,同時呈現(xiàn)了in的不同意思,把兩者放在一起結合圖片比較,無須過多的言辭,學生便能明白其區(qū)別,此時無聲勝有聲!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向來是教學中棘手的問題,教師如何把抽象無味的語法知識簡單形象地傳授給學生呢?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調動學生的視覺器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動性就成為第一著力點。
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一課通過講述學生在農場上的見聞,學習名詞復數(shù)和指示代詞these,those,對于剛接觸英語不久的三年級學生來說,語法量不僅多而且難,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突破如此繁雜的難點呢?我決定還是從圖片入手:
T: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s:Pig and cow.
T:How many pigs and cows?Let’s count.
Ss:(引導學生數(shù))One, two,three.
T:Oh,three pigs and two cows.They’re pigs and they’re cows.
T:How does Mike ask?
S: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
T:What do you find?Look at the picture.
(教師指著圖輔以手勢指導)
S:當物體離我們近時,用“these”,當物體離我們遠時,用“those”。
整個重難點突破圍繞這幅圖展開,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自己體驗出來的東西即使再抽象也會銘記于心。在插圖的引領下,原本晦澀難懂的語言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有利于學生讀懂和理解故事文本。
復述課文是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重要方法,復述并不是簡單、機械地重復與背誦,而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經過自己大腦言語中樞對文本進行再加工,以第三人稱口吻的形式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傳達出來。對于語言知識有限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讓學生復述前,一定要給予他們足夠的信息提示,插圖是最行之有效的道具。
四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的復述難點在于文中有三個小朋友分別買了不同的物品,如果讓學生單憑自己的記憶去說,會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這時,插圖就派上了用場。下面這幾幅插圖完整地呈現(xiàn)了整個故事發(fā)展過程,教師在給出圖片信息的同時,也給予語言結構的支撐,學生復述時就更得心應手。
Su Hai and Su Yang are havig a charity sale.Liu Tao,YangLingand Mike comes.
Liu Tao would like these Shoes.They’re good.
They’re five yuan.
YangLingwouldlike these socks.They’re nice.They are four yuan
Mike would like this cool umbrella.It’sonlynineteen yuan.
Su Hai and Su Yang have twenty-eight yuan.Miss Li says “Well done”.
橫線上的均是本課的重要信息,而直觀形象的插圖正好傳遞出豐富的信息。根據(jù)插圖和語言支架的提示,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提煉,再構文本,并培養(yǎng)篩選和處理語篇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內化,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文中圖片隱藏著極大的資源,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對插圖內容進行拓展創(chuàng)造,使教材中的故事更加完整化、生活化和趣味化,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三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共用五幅圖、八句話演繹了找鉛筆這樣一個小對話。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了圖片的作用,引導學生根據(jù)每幅圖的情境,觀察每個角色的面部表情,結合故事情節(jié)設身處地體會角色的心情,挖掘課文的隱形臺詞,充實課文內容。
T:What about their pictures?They will say...
S1:Look at my picture.How beautiful!
T:Is Mike polite at the lesson?Maybe They will say...
S2:Shh!Don’t shout!
T:This isn’t his pencil.That pencil isn’t his either.How to find the pencil quickly?They can ask about its...
S3:What colour is your pencil?
T:Do you like the pencil?
S4:Yes, it’s lovely.
T: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S5:Can I have a try?
教師緊緊圍繞文本本身,挖掘有意義的場景,要求學生根據(jù)圖中人物的動作、神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隱藏在圖畫背后的東西,使畫面中的人物鮮活豐滿起來,使語篇飽滿立體起來。
下圖是三年級下冊Unit 8 Happy New Year!中的最后一張圖片,本部分的場景是在Mike的家中,Uncle John和孩子們在慶祝新年,他給孩子們帶來了新年禮物,孩子們十分開心??墒?,我發(fā)現(xiàn)文中獨獨少了Tim,他沒有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于是,我抓住插圖的這個留白,讓學生想象Tim回來后,他們會說些什么,讓學生放飛自己的思維,自由創(chuàng)作。學生作品如下:
Tim:Happy New Year,Uncle John!
Uncle John:Happy New Year!This is for you,Tim.
Tim:Thank you.What’s this?
Helen:Open the box, please.Ah,It’s a robot.
Tim:Look at my robot.
Helen:It’s great.
Tim:Mike,would you like this robot?
Mike:What colour is it?
Tim:It’s grey.
Mike:Oh,Yes,please.
Tim:Haha, but it’s my robot.Let’s play together.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繼續(xù)沿用并依托故事,進一步發(fā)展故事,編寫故事的后續(xù)情景,使拓展情景與故事固有情景渾然一體。故事中重要的功能用語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發(fā)展。
形象生動的插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源,是教材的“第二語言”,是文本的有力助手。教師要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插圖,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使之成為故事教學的敲門磚、故事理解的攻山石、故事演繹的牽引線、故事創(chuàng)造的靈感泉,讓課堂教學因插圖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