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玲
摘要:開封市文物商店舊藏民國時期石庚墨竹兩幅,其形式為四條屏和立軸各一,絹本,從藝術(shù)價值而論均為上品。
關(guān)鍵詞:石庚 《墨竹》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4-0037-02
自古以來,倍受人們喜愛的竹子,有“梅蘭竹菊”四君子,“松竹梅”等美稱,魏末晉初以嵇康為代表的七位賢士有“竹林七賢”之稱,他們常聚集在竹林之下,飲酒作詩。暫且不提竹林位于何處,七位賢士相約一起游于竹林肆意歡飲,借竹子寧折不屈,瀟灑脫俗之品格來體現(xiàn)文人其放任不羈,不同流俗的清高風骨品質(zhì)。正因為竹子有獨特的風格和象征意義,因此中國繪畫史上涌現(xiàn)很多畫竹名家。歷史記載最早畫竹始于唐代以吳道子為代表,后有五代李夫人(郭崇韜之妻),技法上多采用雙勾著色。到了北宋,畫家文同(1018-1079),字與可,世稱石室先生,開創(chuàng)“濃墨為面,淡墨為背”的墨竹技法,以畫竹盛名,他提倡心里有竹,才能畫竹,“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由此得來。《宣和畫譜》稱其“善畫墨竹,知名于時”??上魇雷髌份^少,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墨竹圖》一幅。圖中所畫竹干低垂成“S”形,一簇簇“介”字形竹葉努力生長,勁拔有力。與其同時期喜歡畫竹的表兄弟蘇(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一生好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東坡的生活中隨處有竹,居中有竹,詩中有竹,還要畫竹,與文同自承“湖州竹派”,不但畫竹子形態(tài),更要畫竹子之“氣”,東坡先生稱畫竹胸中當有君子之心,方能揮灑于卷上,以墨竹為墨君。
動蕩不安的元朝被蒙古人所統(tǒng)治,文人士大夫紛紛選擇放棄仕途,隱居深山,常以繪畫來寄托自己孤寂的情感,以畫竹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孤傲清高,因此元代畫竹之風較為盛行。水墨畫竹人物代表李衎(元1245-1320),字仲賓,薊丘今北京市人。在繪畫竹子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賦予竹以生命,在技法上創(chuàng)立了獨特風格,有專畫雙勾竹子輪廓,再以青綠設色,有寫意水墨畫竹,更具自然灑脫。李衎不但畫竹,并著有《竹譜》一書,此書記述了李衎一生畫竹心得,各種竹子的形狀、生長以及對各類竹子畫法也進行詳盡描寫,成為后人畫竹不可缺少的工具類用書。
夏昶被譽為明代畫竹第一人,當時他所繪墨竹享譽中外,日本、朝鮮等鄰國紛紛爭購,有“夏卿一個竹,西涼十錠金”之說。夏昶(1388-1470),字仲昭,江蘇昆山人。善畫墨竹,將法度嚴謹?shù)目瑫P法畫竹,多用竹石構(gòu)圖,配以山水之間,氣韻生動,使畫面與自然界融為一體。夏昶畫竹主張“一氣呵成”,所畫竹子蒼勁雄放,用筆渾厚。
清代有名的畫竹大家揚州八怪之一鄭燮(1693-1765),字板橋,江蘇興化人。喜竹,詠竹,擅畫竹,常把自己比做竹子,以竹之“介于否,堅多節(jié)”來表達自我孤高的情操。鄭板橋畫竹層次分明,長短不一,姿態(tài)迥異。他曾題到“吾之竹清俗雅脫乎,書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石庚這兩幅《墨竹》在技法上恰恰與之相應,疏密得當,濃淡枯榮。
石庚,字麗齋,號負廬老人,原籍浙江流寓山東,清光緒年間被朝城縣令秦應逵(1850-1915),字鴻軒,清末進士,選聘為幕僚,主邢名。乙卯年(1879),中北闈二十八名舉人,分發(fā)河南即用知縣,有能吏之名,后升開封府尹,民國元年(1912)任河南彰衛(wèi)懷道尹(省觀察使,隸屬省長)。所查資料關(guān)于石庚本人介紹較少,被《山東書畫家匯傳》(清·民國·當代部分)錄入。四條屏墨竹圖,款識:1.“麗齋法楊云峭先生” 朱印“司馬家風”2.“麗齋” 朱印“麗齋”3.“二室山樵石庚作于夷門落泥巢” 朱印“又了一日齋”4.“丙辰夏六月 涂應厚甫賢世沅之屬既希 雅鑒 麗齋石庚時年七十又一” 朱印“麗”“麗齋”。從題款中“丙辰”“夷門”可知此作品是石庚晚年71歲(1916年)畫于開封,因此可推出石庚生于1845年,卒時不詳。圖中所繪墨竹布局各有不同,竹竿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呼之欲出,有粗壯蒼勁,有纖細挺拔。以濃墨為實,淡墨為虛,將竹葉的遠近變化和前后關(guān)系真實表現(xiàn)出來,有左右呼應,有若隱若現(xiàn),有枝竿上向下撇出的老葉,有樹梢上向上冒出的嫩芽形成鮮明的對比。叢竹多運用水破墨的技法來表現(xiàn)竹葉高低錯落有致,枝葉疏密得當,富有層次感。用筆飛白處自然的把殘葉展現(xiàn),神形兼?zhèn)洌鼮閷憣?。第一幅署款所提楊云峭——楊涵(康?662-1722),字冰心,又名輔峭,字云峭,山東益都人,貢生。寫竹入神品《清畫家詩史》。石庚所作墨竹四條屏技法師從楊涵。另一件作品立軸墨竹,圖右行書自題七律詩“秋風秋雨太寂寥,窗前修竹自蕭蕭。莫嫌老幹支離甚,會化蒼龍工碧霄”??钭R:“井羊仁兄大人指正 弟石庚”左鈐白文“石庚印”,朱文“麗齋”二印。作品署款中提到井羊先生,生卒不詳,有待考證。該作品所繪墨竹成對角線構(gòu)圖,從左下角引出主竿貫穿全圖,繼而伴隨兩三枝嫩芽,表達了雖是秋風瑟瑟的季節(jié),絲毫阻擋不了竹子生長的意境。用淡墨繪竹竿剛勁有力,和竹葉形成強烈對比,似有輕風繞竹隙,風搖影婆娑之意,使整個畫面似有積極向上的力量蓄勢待發(fā),表現(xiàn)竹子的動感和頑強的生命力。
我市博物館藏石庚墨竹(定為一級品),民間偶見石庚作品,六幀墨竹冊頁,由此看來石庚對竹子的喜好,善畫墨竹,同時借竹子的彎曲不折來暗示抒發(fā)自己的風骨為人。我店收藏兩幅墨竹均于絹本作畫,保存完好。絹質(zhì)地較宣紙硬,無暈散,多工筆畫,用絹做寫意墨竹實屬不易,在繪畫過程需控制好水墨,行筆過程中有澀筆之感,和絹產(chǎn)生一種對抗力量,使作品彰顯力度,趨于自然,無拘泥之態(tài),由此更能體現(xiàn)石庚繪畫功底深厚。落款題識惜字如金,貌似草草幾筆均能看出石庚行書既有二王筆意,又有唐人妙合法度,行筆疾速,瀟灑俊逸。此書法風格和墨竹形成簡潔清雅之意境,富有文人氣息,實屬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