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摘 要:從批閱作文的迷茫中發(fā)現(xiàn)新的、孩子們喜歡的批閱方式,從老師包改作文到學生自主修改作文,解放老師,學生樂在其中。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關鍵詞:自主修改作文 提高作文質(zhì)量
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圣陶
一、批閱作文,我的煩惱
我從事語文教學已經(jīng)有十余年了,在這十余年的教學中我感到,最令基層老師頭疼的是作文教學。就拿我來說吧,每次看到那四五十本作文本我就覺得頭暈。以前我一直認為學生的作文就得教師改,好像不在學生的作文上圈圈畫畫、寫上幾句評語,就是不稱職教師一樣。因此批改起來辛辛苦苦的,有的一字一句全面開花,勾勾點點,圈圈畫畫,批批注注,總以為改得精改得細會更好一些,結(jié)果把自己壓得抬不起頭來,苦不堪言。這樣也導致學生的作文總是不能及時批閱出來,學生不能及時知道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有時候作文批出來了也已經(jīng)過了半個多月了,對于當時寫此作文時的審題、構(gòu)思、選材等學生都早已淡忘了,講評作文效果也差了很多。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后,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印象很深。在完成一次作文后,應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那么學生就很容易接受。然而老師的時間是有限的,想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所有學生的作文全部瀏覽并修改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長時間來我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研究如何更快更高效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及時的合理的評價,后來的一節(jié)課上孩子們的行為給了我啟發(fā)。
二、偶得靈感,改變方法
那天孩子們正在上自習課,班里的幾個同學圍在一起竊竊私語,他們一會兒低頭思索,一會兒相互爭論,一會兒又埋頭寫著什么,出于好奇我悄悄地走了過去想一看究竟。
原來他們是在共同修改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班里一位同學寫的,當時因為文章語句不通、錯別字多、條理比較混亂我只給他得了“中”,可當我再次拿起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原作上已經(jīng)用不同顏色的筆做了很多修改了:錯別字被圈了出來、病句用修改符號修改了、段落的先后順序也用序號做了相應的調(diào)整。重新讀讀,發(fā)現(xiàn)經(jīng)他們一改,這篇文章語句通了、條理清了、還用上了很多以前讓孩子們積累的好詞好句。這件事給了我啟示,我想:學生的自主修改能力如此強,何不訓練他們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呢?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初次實驗,結(jié)果喜人
幾天后的作文課上我并沒有長篇大論地講如何才能寫好作文,而是讓他們把自己以前的作文隨便拿出來一篇多看幾遍,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以發(fā)現(xiàn)錯漏之處,并自己進行修改,然后交給別的同學請他們再進行修改。我還鼓勵學生在修改同學作文的同時能像老師一樣對文章進行評價,寫上眉批和總批,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批。聽到我的話有的孩子面面相覷、有的孩子躍躍欲試。那節(jié)課孩子們都很認真:輕聲朗讀、交頭討論、埋頭書寫、翻閱工具書……我只是在他們的周圍巡視,偶爾有同學拿著本子來請教我,我也欣然幫他們修改。
作文收上來了,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了第一本作文本:文章比平時寫得更整齊,在文章里隨處可見“小老師”的批閱,這些眉批里有表揚的、有提出建議和對文章的修改意見的,看來小作者和“小老師”是下了一番功夫來對待這篇作文的??催^之后我感到欣慰,隨手用筆在作文和“小老師”的總批下寫下了自己看了作文和批閱后的感受。很快四十五篇作文我就“批閱”完了,當我把作文本再次拿到班里的時候,看到孩子們的眼神里沒了對作文的厭惡,反而多了些許期待。我選出其中幾本作文在班里進行了評價,不但表揚了“小作者”的認真,還贊許了“小老師”的能力。孩子們聽了都很興奮,他們也有了成就感,覺得自己都可以當老師來評閱同學的作文了。在后來的幾次作文練習中我都采用了這個辦法,不但節(jié)省了時間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和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后進學生,耐心輔導
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適應這樣的方式,班里就有個別同學自己寫作能力差,在修改別人作文時也有“無從下手”的時候,那么這個時候作為老師就更應該關注他們了。我先是讓這些同學和學習好的批得好的同學一起批閱,并且交代那些學習好和批閱的好的同學:在批閱的過程中要動口說,把自己的修改理由說出來。讓寫作能力差的同學參與其中,傾聽別人的修改理由,再讓他們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并且拿給我看,我在看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進步及時表揚。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對作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寫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五、總結(jié)經(jīng)驗,逐漸完善
在整個自主修改作文的過程中也不是隨著孩子的性子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的,老師必須提出要求:
首先是要求學生學會判斷,對中心是否突出,觀點是否鮮明,材料是否典型,結(jié)構(gòu)是否合理,層次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shù)茸龀雠袛?,即對修改的文章有個總體認識,這樣就算改不出什么,但對下次如何寫好作文卻大有幫助。
其次是推敲,在確認文章總體框架的基礎上對字、詞、句、標點符號的運用等進行推敲,然后加以修改。
最后是給文章潤色加工,從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語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考慮,期待成為最滿意的作品。要求并指導學生腳踏實地地逐字逐句逐層地分析修改。如該增添的要會添,該刪的一定刪,對文章修改完成后。再指導學生評價,學用眉批和總批,學寫評語,認清為何要修要改,知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等等。這完全是一次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辦法也許還不夠成熟,但在我的班里是行之有效的,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在作文教學中我力求“通過自主修改,還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