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桂芳
為學生的人生畫圓,是每個教師的使命,這樣能使學生的素質(zhì)得到一定的提高,能讓學生的人生路走得更加圓滿。
一、圓通——做明理之人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和經(jīng)濟迅猛增長的年代,隨著物質(zhì)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獨生子女大批涌現(xiàn)。他們從小生活在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老長輩們對這些“小皇帝”、“小公主”的極度袒護、自然成長天性受壓抑的情況下,獨生子女的自私問題異常突顯。這些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必須整個世界都是圍繞著他們來旋轉(zhuǎn),“嬌氣”、“任性”、“不懂事”、“辨別是非能力差”等毫無疑問成為了他們的標簽。這種類型的孩子已經(jīng)是過度被寵溺,被保護,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的所有麻煩或者困難都有別人站出來替他們擋和挨。全世界只能順他們的心意,可以把脾氣隨便發(fā)泄在別人身上,自己快樂就行。由此看來,這些“獨苗苗”在性格上已經(jīng)有一些扭曲的苗頭了。
作為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讓學生知道哪些是有所為哪些是有所不為,并幫助他們科學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左搖右擺,毫無目標,不能讓他們潛意識地認為天塌下來還有人幫他們扛著。教師要嚴愛結(jié)合,剛?cè)嵯酀詈⒆佑惺欠怯^,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優(yōu)缺點,不再阿諛奉承中虛度一生。要明確地清楚自己存在的問題,慢慢正視自己的錯誤,學會反思,得以教訓,總結(jié)經(jīng)驗。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影視、戲劇、小品、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品德與生活》等道德教材間接讓學生擁有判斷是非好壞的經(jīng)驗,教師不要為學生的犯錯而發(fā)怒,反而要耐心分析引導,及時進行教育;不要為學生的調(diào)皮而煩惱,畢竟淘氣是孩子的天性,需做他們的引路人,卸下他們的防備,讓他們逐漸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孩子們將會受益匪淺;同時,教會他們區(qū)分“我的”、“別人的”等概念,盡可能學會“有福同享,患難與共”,與他人學會分享快樂和幸福;讓學生逐漸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建立自信心,融入團體的合作或者生活,讓孩子做一個明理之人。
二、圓實——做執(zhí)著追求之人
要讓學生知道堅守自己的位置不動,牢牢堅守人生軌跡不移,前提是在適當?shù)那闆r下。教師應清晰地讓學生了解他們目前是在學業(yè)哪一階段,學生本人在學校中處于一個怎么樣的位置,扮演哪個角色,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未來有什么期盼,確立一個計劃性的目標,將自己擺放在正確、合適的位置,這樣,就能制止孩子們過度的撒野、瘋狂。學生心態(tài)歸正后,定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然后全神貫注地在自己擅長的方面有所建樹,即使不是第一,也可做到唯一,獨樹一幟。教師有責任讓學生知道:很多時候,所謂的難題都不是攔路虎,有時反而是一種機遇和挑戰(zhàn),只要能抓住這種機遇和挑戰(zhàn),相信自己可以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和解決,風雨過后將是燦爛的彩虹!
不是要扼殺孩子的童真,而是擺正他們的心態(tài)。告訴學生:溫室的花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每日依賴農(nóng)民的栽種,如把它換成室外,風云不測,花兒還能依靠遮風避雨的溫室嗎?相反,在無邊無際的沙漠,白楊樹依然能屹立不倒。是什么讓白楊樹堅定不移地存活在這“危險地帶”?白楊樹能經(jīng)受風雨和水源枯竭的考驗,只能憑著強烈的求生意志,把根深深扎在土地里,不停地延伸,探求水源。人生亦不是如此!凡事都要獨立,而不能過度的依賴別人,也不能輕易用一副裝模作樣的神情 “央求”別人,畢竟這是自己在走的路。在煉就追求目標的能力時,勇敢地克服各種挫折,在困難和失敗中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直到達成目標。一旦出發(fā),即使路途再遙遠,也要跋山涉水,歷盡艱險。這時萬萬不可半途而廢,否則勇往直前的真諦永遠都難以完善?!懊谰霸陔U峰”,待攀登到最險峰時,你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三、圓潤——做寬容之人
“宰相肚里能撐船”。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寬容既能寬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長,擁有一顆包容的心和廣闊的胸襟。因為善于批評自己的人,不論其初衷是好是壞,正所謂“吸其精華,棄其糟粕”,有時候批評里往往有對自己更加客觀的評價,指明自己不足之處,這樣對自己有好處,能有更多的進步空間,就寬也;謙虛學習人家的長處,補已之短,看到與別人在某一領域之間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地增長才干和本領,好事也!正面思考,禮儀之節(jié)不能忽略,與朋友長輩的交往過程中常常因一句話或微小的摩擦、過失,甚至是細節(jié)都可引發(fā)口舌之爭;也可是一句輕輕的歉語或投以淡淡的微笑,從而化解不悅。教會學生寬容是一種博大高尚的心理狀態(tài),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只有寬容才有消除人為的緊張,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