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卿
教學英語主要有四項任務,它們是教學句法、詞法、語音和修辭法。在中學階段主要是教學生掌握句法。雖說詞法也是教學中的難點,但句法最為重要,是英語教學中的“主線”。我們都是按著句法這一主線逐課地進行教學,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英語與漢語都是有區(qū)別的,甚至區(qū)別很大。這是自然存在的、客觀的語言習慣問題。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區(qū)別并熟練掌握其句法等知識。教好句法是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難點和關鍵。
一、擺脫中式英語思維模式
在沒學英語之前,學生習慣用中文的句子結構和習慣說法。他們會說“這是什么?”,但不習慣說“what is this?”(什么是這);習慣說或寫“我上午7點鐘去上學”,而不習慣“I go to schooI at 7 ocIock in the morning”(我上學在7點鐘上午)。顯然,在英語中從最簡單的句子到較復雜的句子,從單詞到短語以及表達習慣和用詞等等都與中文有所不同。學生學不好英語的難點主要是在這方面。只有讓學生習慣了英語句子的結構形式和習慣用法才能教學好英語。只有當學生真正習慣了英語的句子結構和習慣用法以后,其他的知識才容易掌握,才能夠正確地完成口語表達、書面作業(y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聽力水平和用英語思考,快速反應,形成一定的熟練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掌握中文和英語的句法位置
在英語學習中,句法方面主要是疑問句句子結構狀語位置不同和各種從句中引導詞的概念等令人迷惑。我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主要是讓學生盡快習慣于英語的思維方式。我經(jīng)常在授課前出示幾組中英對照的句子讓學生找出兩種語言的句子結構的異同之處。在英語疑問句中,不僅是疑問詞在句首,與中文極不相同的這一特點,難以掌握的還有動詞和助動詞的變化問題。比如在英語中使用助動詞be,do/does/did,have/has,等和情態(tài)動詞will/would,shall/should,can/could,may/might,must,need,dare,had better等等,在英語一般疑問句式里,都會出現(xiàn)這些“倒裝”結構。這些變化也是通過和學生共同學習,讓他們學會自己總結,加以歸類得出正確的語法句法結構。
三、了解并掌握英語復合句的主要類型
英語的復合句類型主要分三大類:名詞性從句、形容詞性從句和副詞性從句。英語狀語位置也與中文不同。不論是狀語短語還是狀語從句通常都是在句后,從句的引導詞變?yōu)榫渲谐煞?。這些難點特別是在口語表達時讓學生很不習慣。中文先說時間和地點,比如時間狀語從句“When everyone is fully aware of the severity of fresh water scarcity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I am convinced that we will tackle this problem constructively.”這時翻譯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when部分的句子基本是順著翻譯的, 后部分的句子尤其是constructively這個副詞就必須提前到動詞tackle前面去翻譯句子才通順。英語中有些復合句又是交錯著的結構,如“so that…”和一些定語從句的表達,這就需要多觀察多記憶才能形成英語思考的習慣。以結果狀語“so that”為例,來看一個句子“S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fail to recognize the potential hazards of improper waste disposal, so that the environment in some cities is deteriorating. ”句中結構就是如此。
四、讓學生習慣用英語的表達方式
類似以上這些句子并不是不可以掌握。在教學中除了必須講解句子的結構特點、理解句意外,主要是讓學生習慣于英語的表達方式。教學中教到某一句子時要讓學生反復練。首先是反復讀和聽,使學生上口、順耳,就是能自讀自懂,聽得懂。意思是學生讀的時候知道句子的意思,聽的時候聽得懂句子的意思,使讀聽達到一定的理解水平,就會進入掌握句子結構的感覺了。然后再做。“說”和“寫”的練習進行加強和鞏固。在教材中每一新單元(unit)和新課(lesson)中的新句子并不多,組織練習上口并不花費很多時間,也不必過多死記硬背句子結構。教學好句法,少講多練。即花最少的時間講句子結構,讓學生理解句意,花更多的時間讀句子聽句子,直到學生能快速反應說出句子和寫出句子。比如說要讓學生掌握英語中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動詞形式,只靠多提醒動詞加—s、—es,一些特殊變化等,學生還是經(jīng)常搞錯。只有反復地說和聽,讓學生多做題,多觀察,讓學生徹底地習慣英語句法才能使學生在說、寫、做時不再出錯。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