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小學語文教材有廣泛的道德教育知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不能單純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更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要把德育工作落實到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使學生能夠積極生動地發(fā)展自己的德智體美的素養(yǎng)。本文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展開了分析以及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引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教育目標。德育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德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將簡要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思想教育必須放在語文教學的首位
語文教師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要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愛國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使他們懂得如何做人。所以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將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面對孩子的教育目標,他們知識面窄、貪玩、好動,但心靈純潔、喜問、喜聽、好表現(xiàn)、爭強好勝。根據(jù)這些特點,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講課要注意主動性,形象性,趣味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在培養(yǎng)知識面的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學生都喜歡受到贊揚和稱贊,這樣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滿足。因此,教師應該經(jīng)常激勵學生。對于錯誤的學生,處理時要非常謹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的主要作用應體現(xiàn)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上。對學生的德育要求是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在教低年級時,我十分注意從懂得入手,讓其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國旗、國歌、國徽、首都等,懂得少先隊的基本知識;在教中年級時,非常重視國家的學生和國家知識的教學,使他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革命烈士生命換來的,讓他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教高年級語文時,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民族性教育的教學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的教育。這樣就使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環(huán)環(huán)緊扣,連貫地得到落實。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滲透德育教育。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工具,所有的教學始于對教科書的分析。對教材中的德育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對于進行有效的漢語言文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德育資源,教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同時滲透德育,運用豐富的語文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多種現(xiàn)實的德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確保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給予是快樂的》這一課,就體現(xiàn)了濃厚的德育教育。課本講述的是一個外國的小故事,在圣誕節(jié)的前夜,一名叫保羅的男人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暫相處中,貧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強烈地把保羅的心靈予以震撼,讓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的高尚品質。老師在此堂課中運用教材的具體語言資料,讓學生們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學生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高尚思想,教學完成后,老師帶領學生討論這樣的話題:你想成為課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還是弟弟或者是保羅呢?在這樣的活動下,學生們沒有僅僅停留在課本的書面知識中,而是聯(lián)系到了他們的生活,表達了他們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把“愛”和“給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進行傳播,這樣就自然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了德育教育。
2情景教學,滲透德育教育。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情境教學中滲透德育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既能傳授學生的語言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因此,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特定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在情景中自然地獲得道德教育。比如,在人四年級小學課本《桂林山水》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工具上進行展現(xiàn)出桂林山水美麗的自然風光,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進行真情實意的講解,這樣使得學生們在欣賞優(yōu)美的風光的同時應該更深切地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小學生熱愛自然環(huán)境,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高尚價值觀。
3生字學習融合德育教育。學習漢字是小學語文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師引導一些德育領導學生的讀寫能力,讓學生在識字時接受德育。漢字內容豐富,內容豐富,結構獨特。教師根據(jù)漢字的特點,教導學生認真觀察漢字的結構,發(fā)現(xiàn)漢字與崇高思想的關系,漢字的教學和德育相結合。例如,在講解漢字“敬”時,教師對敬進行組詞,尊敬,敬愛,敬奉,并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用句子讓學生理解敬的含義。敬:以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F(xiàn)代漢語解釋為:(1)表尊重,有禮貌地對待。(2)表示敬意的禮物。(3)有禮貌地送上去。(4)謹慎,不怠慢。表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的美德禮儀,用言語表達禮儀知識滲透德育,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思想道德行為。
4課文朗讀中,感受德育教育。語文課文的內容豐富,也包括多元的道德思想。在小學教學中,閱讀課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把自己置于作者的感受中,與作者的感受產(chǎn)生共鳴,體會包含在課文中的道德思想。例如《白楊》這篇文章通過爸爸和孩子們的對話,表達出對建設者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這篇文章表達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些精神都可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深深的體會,繼而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對他人關愛、缺乏奉獻、意志薄弱的缺點改正過來,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無私奉獻的品格、關愛他人的品德。這些精神都可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深深的體會,繼而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對他人關愛、缺乏奉獻、意志薄弱的缺點改正過來,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無私奉獻的品格、關愛他人的品德。
5實踐活動,滲透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而且要在課外活動的實踐中滲透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外進行一系列實踐活動,開展有趣、多樣、有吸引力的課外興趣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在實踐中,學生應拓寬知識面,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點、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促進文化素養(yǎng)升華,培養(yǎng)品德。例如,在完成語文課文《一個蘋果》的基本教學任務后,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其它的課外活動,第一,老師帶領學生閱讀一些類似的課外讀本,第二,布置一些以“愛”為主體的小板報或者閱讀活動,第三,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演講活動,第四,帶領學生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攝影展覽、美術書法展覽等等,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增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意識,實現(xiàn)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結語:總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把德育滲透到小學教育的各個方面。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探索滲透小學德育的途徑和方法,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德育教育的完美結合,達到小學語文教學應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參考文獻:
[1]何艷英. 淺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27).
[2]趙志璽.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才智, 2015(30).
[3]趙麗芳.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 新商務周刊,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