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萍
摘要:美術欣賞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美術教學蓬勃開展。教師應當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圍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美術欣賞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使用有效欣賞教學形式,達到高質(zhì)量開展美術教學目標。
關鍵詞:美術欣賞;審美教學;自主學習
1.美術欣賞教學的主要問題
1.1教師有畏難情緒。美術欣賞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課堂教學的過程較為開放,教學難度相對較大,教師在進行美術欣賞·評述課程中面臨的難點較多,不少美術教師對美術欣賞課程有畏難情緒。首先,教師無論如何精心準備美術欣賞課程,學生往往會存在參與不積極,主動思考不足,不能實現(xiàn)有效課堂互動的問題。其次,還有的美術欣賞課程總是很難抓住學生心理,由于涉及的美術史概念、繪畫形式語言技巧和相關文化基礎知識等,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形成較大考驗,致使課程內(nèi)容相對枯燥,存在著教學單一和被動的問題,當前不少美術欣賞課程模式較為固定,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過于集中在講作者生平軼事,講作品背景和分析作品的形式與主題方面,不能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沒能調(diào)動學生在自己的角度來欣賞美術作品,不能給學生必要的互動機會,影響了學生圍繞著作品抒發(fā)真實的感受。第三,當前不少教師在踐行美術教學新理念時還不能有效形成良好有效教學模式,不能通過教學方法的轉變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看似熱鬧,實際上沒能引導學生自主有效學習,學生不喜歡參與活動,不能主動投入,課堂教學有虛假繁榮的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難點問題。
1.2學生對課程淡漠。由于美術欣賞課程是滲透式的教學活動,只有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價值,學生對美術知識、美術歷史、藝術理念內(nèi)容了解的一知半解,這就限制了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因此也制約了美術欣賞課堂教學效果。首先,由于有的課堂教學過于專業(yè)化和教學內(nèi)容過于深奧,學生會在美術欣賞課堂上感覺枯燥,加之當前仍有些美術欣賞課程沒能讓學生參與其中,因此影響了美術欣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 ,還有的美術欣賞作品與學生的生活沒能形成緊密的聯(lián)系,課堂教學內(nèi)容不利于學生理解,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內(nèi)容缺乏興趣,這也不利于美術欣賞課程的蓬勃開展。第三,當前美術欣賞課程的課時相對較少,美術欣賞課程的內(nèi)容較為緊湊,學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走進美術作品,這也是使得美術欣賞課程只能以淺嘗輒止的現(xiàn)狀,學生很少能在美術欣賞課程中培養(yǎng)出對山水畫、古典油畫、現(xiàn)代抽象畫的藝術興趣,也就制約了學生自主開展相關實踐活動的機會與興趣,因此不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在美術欣賞課程中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無法實現(xiàn)引導學生深入的進行美術欣賞與實踐的問題。
2.美術欣賞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
2.1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能力,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選擇的權力,只有確定特定的主題與單位內(nèi)容,才能在復雜的歷史背景,豐富的經(jīng)典藝術作品和不同的中西方藝術文化對比中啟發(fā)熏陶學生。因此要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審美能力與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自主選擇美術自主學習的方向與具體內(nèi)容,這樣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去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藝術家的基本情況和作品的形式語言,從而打破學生對作品的局限理解的認識,進而形成學生針對文學作品的不同評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獨立選擇學習內(nèi)容,也可以組織進行小組學習互動活動,并且把教材中列舉的各種古代與現(xiàn)代的內(nèi)容信息分門別類的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中西方對比、古今對比中對各類美術作品有充分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找出不同的欣賞切入點,促進學生在美術欣賞中帶著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彩陶紋與青銅器紋飾的聯(lián)系,古代繪畫的基本造型與審美原則是什么等,由此讓學生在個別美術欣賞作品中自主總結出一般規(guī)律,還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思考熱情,全面提高美術課堂欣賞教學有效性。
2.2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只有給學生提供多種有效的學習途徑,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新舊知識,實現(xiàn)對知識的有效更新,不斷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欣賞作品的需要。首先,要擴展學生視野,實現(xiàn)內(nèi)外教學資源與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注重運用各種藝術網(wǎng)站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同時運用圖書館、博物館等引導學生實地感受美術作品。其次,引導學生借助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進行自主收集教學內(nèi)容,可以運用微課的形式把美術欣賞課程的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結合興趣進行課下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找準學習的方向,然后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自主學習體驗。第三,教師還要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必要的延伸與擴展,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需要,給學生提供多種自主學習美術知識的途徑。引導學生對課本作品的潛在信息進行思考,從而達到擴展學生文化藝術視野目標。例如,在《橋》的作品欣賞中,教師不僅可以由書本的橋擴展出更多與橋有關的油畫、水彩畫作品,而且還可以圍繞著造型藝術、橋梁歷史變遷、橋梁類型等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欣賞作為藝術品的橋。
2.3實現(xiàn)有效課堂溝通。必要的課堂溝通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美術欣賞課程教學效率手段,教師只有與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交流,才能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意見,促進學生實質(zhì)性的完成審美體驗過程,并且受到來自同學的啟發(fā),全面提高美術教學有效性。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出平等、獨特與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氛圍,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提供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與充分分析,讓學生在作品交流中拓展藝術視野,不斷加深師生之間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溝通,構建學生的審美空間。其次,引導學生說出對作品的獨特感受,同時圍繞著作品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必要的回應,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感受,并且提供開放性的話題,例如,在《高更的椅子》賞析中,可以讓學生對作品中的蠟燭、燈、椅子等營造的溫馨氣氛進行感受,然后在欣賞過程中引入生活性的場景,達到激發(fā)學生闡述對作品第一感覺,同時借助音樂等增強欣賞氛圍,引導學生在作品中自主得到結論,更好的讓學生把握作品內(nèi)容,體會作品藝術美的目標。
2.4授予有效的欣賞方法。美術作品的欣賞是開放性的活動,教師要根據(jù)作品的多元價值展示有效的欣賞方法,從而擴展學生的美術作品欣賞思路,引導學生掌握一般欣賞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賞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掌握作品形式語言的分析方法,讓學生在視覺欣賞的基礎上,不斷深入了解作品的形式語言特點,例如引導學生注重中國書畫中點法與色線法等,同時也可以結合梵高作品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奔放,只有促進學生在線條、色彩、構圖中掌握審美方法,才能提高學生欣賞水平,拉近作品與欣賞者的距離。其次,引導學生掌握欣賞作品內(nèi)容的有效思想分析方法,不斷引導學生再現(xiàn)歷史題材作品,使學生掌握富有宗教色彩、文學色彩的作品,促進學生更好的讀懂其中內(nèi)涵,實現(xiàn)對作品時代背景、藝術思想的深入研究。例如,引導學生在分析閻立本《步輦圖》中的歷史性因素,引導學生在《猶大之吻》中感受宗教的題材氛圍等。
結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欣賞美術作品,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能力與興趣,豐富美術課堂欣賞教學的資源,構建良好的有效的欣賞教學氛圍,從而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活潑的形式來促進學生參與美術欣賞活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44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0
[3]尹少淳. 基礎美術教育改革正在進行時——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改革綜述[J].美術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