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嘉
“一代女魂”唐群英是中國同盟會的第一個女會員,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她1871年出生于湖南衡山新橋,自幼在湖湘文化濃厚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精神浸潤中成長,耳濡目染一代代湖湘子弟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事跡,養(yǎng)成了尚武豪爽、俠肝義膽的個性,被稱贊有“詠絮之才、陽剛之氣、鈞天之志、愛國之情”。作為“創(chuàng)立民國的巾幗英雄”,她踐行自己“愿身化作豐城劍,斬盡奴根死也瞑”的誓言,參與組織“女子后援會”和“女子北伐隊”,在推翻清朝腐朽統(tǒng)治的斗爭中發(fā)揮了突出作用,被授予“二等嘉禾勛章”。
大革命前后,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湖南農(nóng)民運動蓬勃興起。唐群英作為一名老國民黨黨員,熱烈擁護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配合衡山白果岳北農(nóng)工會開展革命活動。為適應國共合作及大革命的需要,她創(chuàng)辦新女?!辣迸訉崢I(yè)學校。該校以鮮明的面向?qū)崢I(yè)的特色,為當?shù)厍嗄陭D女走上社會、投身農(nóng)民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白果婦女敢于斗爭、追求解放的事例,后來還被毛澤東寫進了著名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成為中國婦女解放的時代象征。大革命失敗后,唐群英不顧個人安危,保護、轉(zhuǎn)移被搜捕的共產(chǎn)黨員,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革命者的豪氣與俠氣。
唐群英(資料圖片)
1937年,66歲的唐群英在家鄉(xiāng)與世長辭。在她的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為女子參政權(quán)付出的不屈抗爭。那是民國成立伊始的一場轟轟烈烈的女子參政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唐群英矢志“猶在滄浪中,誓作踏波人”,帶領許多不愿“奴顏婢膝,任人驅(qū)使”的女界精英,絕“依賴之心”,破“自卑之感”,點燃了震驚全國的熊熊烈火。
1912年2月1日,剛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不久的孫中山,在大總統(tǒng)府接見了4位特殊的客人。她們專程從上海趕到南京,代表“上海女界協(xié)贊會”和“女子后援會”,向臨時大總統(tǒng)遞交為革命軍募集的兩萬余元義款。為了籌集軍餉,保證革命戰(zhàn)事的勝利,她們認為“集腋成裘,眾擎易舉,軍費雖繁,咄嗟可辦”,號召“富者速輸巨款,貧者亦當節(jié)衣縮食”,以確?!白詈髣倮卦谖嶙濉?。她們是唐群英、張昭漢、陳鴻璧、程穎。
過去的數(shù)月里,唐群英她們不遜男子,懷抱同樣的家國情懷,足跡深入千家萬戶,以“有進無退”的拳拳之心募集軍餉,籌餉活動開展得頗具聲勢。孫中山對她們的義舉深表嘉許。在認真聽取完她們的發(fā)言后,孫中山熱情地稱贊道:“你們不愧是創(chuàng)立民國的巾幗英雄?。 睍罱Y(jié)束后,孫中山還專門致書表示謝意:“有此巨款,皆由貴會員不辭艱苦,沿門勸募所得,深為嘉尚。以此補助軍餉,益可作三軍之氣。掃平索虜,女界亦與有功焉?!?/p>
在4位客人中,孫中山與唐群英相識最久,將其視為同盟會的老大姐。她不僅是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而且在辛亥革命前便不顧個人安危,多次參加革命武裝起義。1911年4月,她創(chuàng)辦《留日女學會雜志》,立志效仿《民報》,宣傳婦女解放,喚醒女子告別數(shù)千年的“渾渾噩噩”,在“國家多難危急存亡危在眉睫之秋”,“與男子奮袂爭先,共擔義務,同盡天職”。
武昌首義前夜,唐群英奉命從東京回國,先后在上海、湖南、湖北等地活動,籌建女子軍隊,聯(lián)絡各方,蓄勢待起。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nèi)回蕩起辛亥革命的第一聲槍響。隨后,全國各地此起彼伏般爆發(fā)了推翻清王朝的軍事起義。值此之際,唐群英先是在上海發(fā)起組織“女子后援會”,籌集軍餉糧食送往前線,隨后又組織年輕力壯的女子參加“北伐軍救濟隊”,“隨淞滬軍隊出發(fā)”,開赴前線搶救運送傷兵。
當起義部隊準備攻打南京時,唐群英更是主動請纓殺敵,組織“女子北伐隊”,參與具有重要意義的南京攻城戰(zhàn)。在女子北伐隊的誓師大會上,唐群英迎風而立,慷慨激昂,號召在場女戰(zhàn)士們勠力同心、和衷共濟、痛殲敵軍、共創(chuàng)偉業(yè)。戰(zhàn)事中,唐群英率隊參與攻打玄武門。她精心挑選戰(zhàn)斗力強的戰(zhàn)士,身藏短槍利刃,偽裝成難民混入玄武門內(nèi),乘敵不備,殺死守兵,大開城門。守敵頓時亂作一團。唐群英抓住良機,高舉雙槍,趁勢率領全隊戰(zhàn)士率先殺進城中,幫助南京順利光復。從此,“雙槍女將”唐群英的美名便傳遍了神州各地。民國成立后,她也因此獲得了“二等嘉禾勛章”,成為推翻帝制創(chuàng)建民國的中華女界第一人。同盟會老友張繼為此盛贊她道:“烽煙看四起,投袂自提兵。”這成為她在那個光輝年代的最好寫照。
辛亥以前,唐群英曾在《留日女學會雜志》發(fā)刊詞中自信地宣稱:“今日義務,即他日權(quán)利之張本,可斷言也?!币虼耍贿z余力地率領革命女性舍生忘死,為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同時,她認為:女性為革命盡力,革命成功后分享勝利果實,取得自己的應有權(quán)利,也是順理成章的;中華女子改變卑微地位,稱為國家主人,已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歷史潮流。
然而,現(xiàn)實卻給了唐群英和她的戰(zhàn)友們當頭棒喝。挾攜革命雷霆、沖破帝制陰霾的辛亥革命,趕跑了幾千年的皇帝,樹起了三民主義的大旗,透露了民主共和的曙光,卻沒有給中國女性參政打開一扇窗戶。1912年1月,由舊官僚和立憲派組成的“中華民國聯(lián)合會”,致書孫中山道:“女子參政之說,果合社會良習否?雖未敢知,取舍之宜,必應待于眾議?!彼麄兩踔翆O中山向女界代表林宗素作出的口頭承諾“將來必予女子以完全參政權(quán)”大為不滿,說道:“乃聞某女子以一語要求,大總統(tǒng)即片言許可……古人有言,慎而出言。愿大總統(tǒng)思此良箴也?!彼麄兩踔林苯庸襞詤⒄骸爱敻∽h囂張之日,一得贊成,愈形恣肆?!钡K于內(nèi)外各方壓力,孫中山轉(zhuǎn)向委曲求全,改口稱:“至女子參政,自宜決之于眾論。前日某女子來見,不過個人閑談,而即據(jù)以登報,謂如何贊成,此等處亦難于一一糾正,慎言之箴,自當佩受?!?/p>
孫中山的退讓,打破了唐群英和戰(zhàn)友們的美好期待。她們正準備揮動起來的慶祝臨時大總統(tǒng)對于女子參政支持的雙手,不得不改成握緊拳頭,向“專制時代鄙夫陋劣男子廁足仕途者”發(fā)起新的抗爭。一時間,10多個女子參政團體,在各省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唐群英順勢而動,準備“聯(lián)絡全國女界,各舉代表來寧組織統(tǒng)一機關部”,向參議院和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發(fā)起請愿,“給還女子參政權(quán)”。
1912年2月20日,在唐群英等人的努力下,“女子后援會”“女子參政同志會”等團體在南京召開“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發(fā)起大會,發(fā)出聲明:“參政權(quán)為男子份所應得,亦即為女子份所應得,無待于要求;今日之所以不得不出于要求者,則以4000年來此權(quán)被彼男子劫奪,我女子放棄耳。”她們要求在“憲法改訂之際”,從根本上解決女子參政權(quán)的問題,并誓言“決心勢必達此完全目的而后已”。
此次大會,無異于一次宣言書和動員令,表明中國的先進女權(quán)分子,不僅掌握了較強的理論武器,而且具備了堅定的斗爭意志,并向著尋求統(tǒng)一的組織力量而努力。上海《天鐸報》因此稱贊大會:“漪歟盛哉,洵為我國4000年來未有之鉅觀也?!?/p>
唐群英設計的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會員徽章
女子參政同盟會的發(fā)起成立大會召開后,唐群英等人一面忙于組織的建設,一面迅速投入了轟轟烈烈的修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抗爭之中。
1912年1月2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著手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女界隨即上書,正式提出將女子參政權(quán)寫入憲法,使“女子得有參政權(quán)之證據(jù)”。3月11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大總統(tǒng)正式公布。其中第二章第五條,于“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之后,接“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唯獨沒有“無男女之區(qū)別”,試圖逃避對男女平等的明確規(guī)定,在女子參政議題上模糊處理、敷衍過關,比起同盟會政綱中“男女平權(quán)”大為后退。
對此行為,唐群英等女界代表當然不依不饒,極力抗爭。她們繞開深陷男尊女卑思想的臨時參議院,于3月18日,向臨時大總統(tǒng)發(fā)出《女子參政會上孫中山書》,抗議道:“參議院顯欲與吾儕女子為意氣之爭,而不暇求義理之正?!蓖瑫r,請求“于‘種族、階級、宗教’之間,添入‘男女’二字,以昭公允”。
隨后,臨時參議院討論了女子參政權(quán)案審查報告,并于19日否決了女子參政權(quán)請愿案。女界頓時嘩然,唐群英、張漢英等女子20多人,以“武裝的狀態(tài)”闖入臨時參議院的議事廳,進行抗議,“至提議女子參議案時,咆哮抗激,幾至不能開議”。她們“堅執(zhí)議員衣袂,禁不聽前”,使得議員難以開會。議長無奈,只好請求守衛(wèi)軍兵干預,迫使女子退入旁聽席。20日,唐群英等再來臨時參議院,求見議長,要求列席旁聽,伺機據(jù)理力爭。因遭受警衛(wèi)阻攔,唐群英等人推倒警衛(wèi),撞破玻璃窗戶,涌進議事廳。眾人與議員再起爭執(zhí),情況一度緊張,最后不歡而散。
當日,唐群英等再度求見孫中山。孫中山婉言相勸道:“此事未有一經(jīng)提議即行通過者,倘能堅忍耐勞至再三,將來或能達此目的。”唐群英等遂表示將有組織地進行請愿,對過激行為加以疏導。
21日,請愿女子60余人,排隊至臨時參議院,被持械軍人擋在門外。請愿女子遂拿出所攜武器,直入?yún)⒆h院,與軍人再起沖突。議員們驚恐而逃,議長急忙之下電請孫中山派兵保護。待到總統(tǒng)府200名近衛(wèi)軍來到后,唐群英等愈加義憤填膺,隨即轉(zhuǎn)道總統(tǒng)府,請求孫中山接見并解決問題。孫中山允諾代向參議院斡旋,準許她們具呈重議,“各女子乃整隊,得意而返”。
與此同時,唐群英等還向各省提督、報界鄭重聲明:“南京參議院所布剝奪女權(quán)的《臨時約法》,我女界絕不承認”,而且繼續(xù)為男女平權(quán)開展不懈的斗爭。1912年4月8日,她們在南京四象橋湘軍公所召開“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成立大會。唐群英主持大會,并被選為女子參政同盟會會長。會議還通過了《女子參政同盟會簡章草案》,確定“實行男女平等,實行女子參政”的宗旨和11條綱領。
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的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向封建傳統(tǒng)勢力堅決斗爭的、有綱領有組織有領袖的婦女組織登上了歷史舞臺。它的宗旨和綱領,于平和通俗之中立意深遠,在清末民初鼎革之際,對婦女參政問題作出了有益的理性探索,成為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先聲。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南京臨時政府解散,臨時參議院也隨之遷往北京。誓死爭回女子參政權(quán)的唐群英和女子參政同盟會,也計劃前往北京,直接面對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和集結(jié)在他旗下的諸多反動勢力。
4月10日,《大公報》登出消息:“前要求參政之女子團,已結(jié)合團體,亦擬伴同議員北上,繼續(xù)要求,以期必達完全之目的”,“將來北京參議院,必將重演一出改良新劇矣”。袁世凱聽聞后,十分緊張,向國務總理唐紹儀交代:“請即詢諸南京該女子等確否有來京之意,如果確有此事,應準其舉定代表一二人來京,不得令其全體北上,以免種種窒礙。”
面對日益困難復雜的局面,唐群英絲毫不懼。來到北京后,她和戰(zhàn)友們走訪女子學校、報社、團體,聯(lián)絡女界知名人士,廣交朋友,反復宣傳女子參政、男女平權(quán)的口號,很快便團結(jié)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們瞄準遷到北京后進行過改組的臨時參議院,希望在制定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選舉法案的過程中有所作為。
然而,關于議員選舉人資格的問題,臨時參議院于7月3日、8日,在第31次、35次、36次會議上展開激烈爭論,爭論的議題包括議員的年齡、財產(chǎn)、納稅額、教育程度等多方面資格限制,唯獨未將性別議題列入其中,斷然將女子參政問題排除在外。
唐群英等聽聞后,立即提交請愿書,要求“于國會選舉法條文內(nèi)申明,民國人民無論男女若干歲得有選舉權(quán)及被選舉權(quán)”。臨時參議院接書后,故態(tài)復萌,一味敷衍了事,將唐群英等人的請愿書擱置。唐群英隨即召集眾人,“連日開會,討論進行方法。宣言如參議院不贊成其議,即以兵戎從事”。8月6日,她們再赴臨時參議院,“大有不達目的不肯甘休之勢”,但議長仍舊“含糊敷衍,并不敢表示贊否之主見”。
8月10日,《參議院議員選舉法》和《眾議院議員選舉法》正式公布,明確只有男子享有選舉權(quán)利。唐群英等“會同女界再三會議”,再上《女子參政同盟會參政請愿書》,呈遞臨時參議院,表達眾人“聞命之余,深為驚駭”的義憤,要求“速將女子選舉案提出,遵照約法頒布實行”。然而,庸碌不堪、對婦女參政懷有惡意的參議員們并無所動,或斥責“婦女程度之低下”,或推諉婦女行為之偏激,始終不愿推翻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承認女子參政的權(quán)利。
不懼挫折的唐群英,深知女子參政之路荊棘密布、坎坷不斷。但是,她從未想過放棄。
為適應全新的形勢,唐群英籌劃女子參政同盟會在北京重設領導機構(gòu),成立“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本部”。10月20日,在“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本部”大會上,唐群英被選為總理。
在數(shù)百來賓注目之下,唐群英緩緩登上講臺,慷慨陳詞道:“……女子既為中華民國的國民一分子,國民所有的責任,是應該擔當?shù)?,國民所有的?quán)利,也是應該享受的。難道國民兩個字,劃開女子單就男子講的嗎?……既不甘心,便要組織團體,堅持到底,上書參議院,要求女子的參政權(quán)。一次爭不到,二次再爭,二次爭不到,三次四次以至無數(shù)次,不達目的是萬萬不能止的?!?/p>
可見,唐群英作為一場聲勢浩大的女子參政運動的領導者,不是把爭取女子參政權(quán)作為一場斗爭,而是當作一項長期事業(yè)來奮斗。因此,她隨即創(chuàng)辦《女子白話旬報》,作為女子參政同盟會的機關刊物。該報以普及女界知識為宗旨,從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方面論述女子參政、男女平權(quán)、婦女解放的道理,呼吁全國女性覺醒抗爭、自求解放,是女子參政運動中強有力的輿論宣傳工具。
在此起彼伏的聲浪催促之下,11月6日,臨時參議院終于開始討論女子選舉權(quán)案。令人失望的是,參議院最終以“此案在南京已經(jīng)被否決”“如贊成此案,當修改國會議員選舉法”“請愿書有辱罵參議院之詞”等理由,使“此案終被打消”。
請愿案被否決,使請愿女子憤恨不已,怒斥參議員是“民國的妖孽,女界的蟊賊”。12月9日,唐群英召集數(shù)人前往參議院,向議長強要參政權(quán)。議長避而不見,唐群英徹底被激怒,憤怒地吼道:“當民軍起義時代,女子充任秘密偵探,組織炸彈隊,種種危險,女子等犧牲性命財產(chǎn),與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棄女子于不顧?”臨走時,她還“聲色俱厲”地說道:“3日后當再來參議院,為最后之解決?!?/p>
然而,盡管唐群英等人一次次地作出努力,掌握北京政權(quán)的袁世凱卻徹底走到了女子參政運動的對立面。1913年11月13日,袁世凱政府以“法律無允許明文”的理由,正式勒令取消女子參政同盟會。1914年,袁世凱查封各個女權(quán)報刊,懸賞通緝唐群英,給了女子參政運動致命一擊,使轟轟烈烈的女子參政運動歸于沉寂。
被通緝后,唐群英逃往天津,經(jīng)上海、香港、昆明等地,輾轉(zhuǎn)回到老家衡山。此后,她仍將女權(quán)、救國、女教作為自己畢生奮斗的事業(yè),并將斗爭重心由領導女權(quán)運動轉(zhuǎn)向?qū)iT從事女子教育。她堅信,“母教賢而國民良”,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婦女教育,中國婦女解放、男女平權(quán)的理想必然會早日實現(xiàn)。